《延禧攻略》场景服装花费上亿,每一帧都是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授权转载,来源:花瓣志(ID:iihuacao)
本文由腾讯新闻和花瓣志特约出品,花瓣志系腾讯新闻TOP MEDIA计划百佳企鹅号。
今年暑假《延禧攻略》强势霸屏,
不仅剧情一反傻白甜逆袭的宫斗套路,
最主要的是剧中的画面简直美哭了!
前方高能预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帧帧图片都像是古典雅致的水墨画,
红墙、绿瓦,高级灰的配色,
如梦如幻的中国风构图,
让人赞不绝口。
这次于正用自己的良心之作,
洗刷了多年来的农家乐的审美。
以前,于正的剧作配色是这样的
图片
红、黄、绿各种饱和度极高的颜色强烈碰撞,
一种红嘴绿鹦哥的既视感。
而《延禧攻略》变成了这样
图片
古典素雅的色调,精致考究的配饰,简直不要太惊艳!
剧中,除了配色高级,构图完美,《延禧攻略》还做了许多历史考证,尽量还原历史。
主角魏璎珞(原型为令妃)
有人吐槽她额头大眼睛凸鼻孔大
不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
图片
可是当和历史上令妃画像对比时
不得不承认
实在是有点像
图片
不仅演员复刻历史,
就连剧中嫔妃们用的团扇,
也仿制了真实文物。
太后手中所握扇子
仿制清沙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
图片
高贵妃手中所握扇子
仿制清代红色缂丝乌木雕花柄团扇
图片
这样用心精良的作品,简直是国产电视剧中的一股清流。
妆容篇
相比其他清宫剧,《延禧攻略》中演员的妆容用清新脱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没有了千篇一律的韩式大平眉,而是换成了纤细高挑的柳叶眉。并且根据角色不同,每个演员的眉形也有细微的差别,和古代画像一一对应,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皇后
图片
高贵妃
图片
纯妃
图片
令妃
图片
顺妃
图片
与眉妆相对,剧中的唇妆则遭到了质疑,为什么只画下唇,这样寡淡?
《延禧攻略》中的演员个个都是抹唇妆,这让观众迷惑不解。如果富察皇后这样画,是为了突出她病恹恹的气质,那飞扬跋扈的高贵妃怎么也是这煞白的唇妆?
图片
实际上,这种妆容是真实存在的。
《乾隆帝妃古装像》中
这位妃子就非常明显地只点了下半唇妆
图片
清朝时期一度很盛行这样的半唇妆,这样画主要是为了追求樱桃小嘴的效果。看来,古人为了美也是煞费苦心啊。
除此之外,《延禧攻略》第一集殿选的时候,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前面几个秀女都落选了,还顺带被钢铁直男乾隆挖苦了一番,到了纳兰淳雪,乾隆注意到她的耳朵——一耳三钳,这样一个小细节,竟让纳兰淳雪成了唯一被乾隆留下的秀女。
图片
这个故事还是有历史记载的。
据记载,乾隆四十年选秀女时曾说过:
“旗妇一耳戴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饰。
朕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戴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
则竟非满洲矣,立行禁止。”
图片
一耳三钳是满洲妇女身份的象征。具体操作是:每只耳朵上三个孔,带上三只耳环,身份不同,耳环的材质也不同,有身份地位的用金银翠石,穷人则用铜圈代替。
魏璎珞当宫女的时候
还是一耳一钳
图片
经过培训做了绣娘后
就多了两个铜环
图片
并且只有皇后才可以用一级东珠,其他的嫔妃只能用次等,所以别看高贵妃那么跋扈,处处争强好胜,她的耳坠是比不过富察皇后的。
发型篇
说起满清发型,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还珠格格》里的大拉翅了吧,硕大的宫花嵌在乌漆漆的黑板子上,一度成为我们童年时期照相馆最时髦的发型。
图片
实际上,这种夸张的造型最早出现在慈禧时期,被清宫剧广泛使用是不符历史事实的。
清朝中期最流行的是辫子盘发。
这种低调简约的发型
才是当时的流行之道
图片
图片
最近
总见有网友吐槽魏璎珞的电话头
图片
其实,这个发型称作“两把头
主要参考于咸丰年间《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
图片
简约又不失精致的发型与演员的古典气质相得益彰,与故事背景毫无违和感。
头饰篇
《延禧攻略》播出后,有一个饰品频上热搜,那就是绒花。
绒花谐音“荣华”,寓意着吉祥富贵,是南京传统的手工艺品,曾被称为“发髻上的南京”。
图片
别看这绒花不大,制作手法却十分特殊。要先用蚕丝染色成绒,再用钢丝勾条,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并且至今没有办法用机器生产。
在2006年,绒花被江苏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剧中所有的绒花头饰,都是请来“南京最后的绒花匠人”赵树宪和他徒弟,参照故宫博物院馆藏实物一比一手工所制。
图片
图片
光是制作富察皇后头上这个发财树绒花就整整耗费一个多星期,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图片
剧中皇妃们佩戴的绒花,配色明亮鲜艳,花瓣末端微妙的渐变,也是好看得不要不要的。
图片
除了绒花,点翠也是康乾盛世中最常见的头饰之一,深受贵妇和梨园子弟的喜爱。
图片
点翠用材精致,制作过程繁复,需要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颈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图片
为了还原翠鸟的美丽,也为了环保,《延禧攻略》剧组买了人工毛,一点点染色,一根根粘贴,才形成了如此精致的点翠头饰。
图片
《延禧攻略》在还原历史的的基础上,把大清的素美和淡雅娓娓道来,这样的匠人匠心,不仅道出了历史,还惊艳了时光。
服饰篇
《延禧攻略》中的服饰绝对是所有古装剧中最好看的!
剧组所有衣服全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绣工纯手工缝制,一针一线都融汇了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博大精深,精致奢华,秀丽雅致,让人恨不得穿越回那个朝代。
图片
服装中融入了手推绣、盤金绣、打籽绣、缂丝等民间工艺,美轮美奂,精妙绝伦。
手推绣
图片
手推绣表面明显凸起,纹络清晰立体。
盤金绣
图片
盤金绣主要用于龙袍、官服、戏剧装上龙凤、山水、花卉以及其它装饰图案的绣制,作品金碧辉煌、雍容华贵。
打籽绣
图片
打籽绣是中国刺绣传统针法之一,它坚固耐用,装饰性强,主要运用于苏绣。用线条绕成粒装小圈,绣一针,形成一粒“子”,故名。
除了各种刺绣还原了2000多年的历史,剧中还大量出现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的宫廷缂丝手艺,甚至请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顾建东先生作为指导。
缂丝
图片
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样的工艺,光是欣赏就已满足。
并且,绣坊里的织布机、缂丝机、刺绣的架子都是货真价实的。一走进去,仿佛就回到了那个年代,织布纺纱,做一个慧心巧手的古女子。
图片
图片
压襟这个配饰,
在以往的清宫戏里几乎没有出现过。
《延禧攻略》里,
几乎是人人必有的标配。
图片
所谓押襟其实是在衣襟上挂一个东西,防止衣襟飞起。大襟的话挂在二纽上,对襟的话挂在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个纽扣上。
宫女多是挂挂小件的玉佩之类,而嫔妃们,则流行挂手串,又实用又好看,古人的生活可真是精致。
嘉嫔初登场的时,一下惊艳了众人,仔细想想,多半是源自她的云肩。云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
图片
这件配饰虽说源自汉民族服饰,但在清朝也是备受满族贵妇喜爱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张道光年间的《孝全成皇后與幼子像》
画中的孝全成皇后就穿着一件花色繁复云肩,摇曳生姿
图片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高贵妃这件一到重要场合就披上的珍珠云肩。
有人调侃道,它和猪八戒的那件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图片
但这件衣服的原型,其实来源于慈禧太后同款,原来大家都是珍珠爱好者啊!
图片
为了拍好这部剧于正费了莫大的心血,每一处刺绣都精雕细镂,每一件配饰都有迹可循,美美的中国风,让人如痴如醉。
民间文化
除了这些,剧中最震撼人心的还有高贵妃最爱的昆剧和民间艺人表演的打树花。
高贵妃一曲《贵妃醉酒》,不仅迷醉了皇帝的心,更让我们领略到昆曲的华丽婉转、袅娜情深。
图片
昆曲源自600年前的江南地区,在文人雅士之间广泛传播。它的唱腔华丽、念白儒雅、舞蹈飘逸,到了乾隆年间,一度成为天下戏种的“百戏之祖”。
当时,皇室推崇昆曲的现象十分普遍。
然而岁月无情,曾经如此辉煌的戏歌曲,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变得后继无人,逐渐走向没落。
2006年,昆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拯救昆曲中来。
图片
在剧中,毫无戏剧功底的谭卓坚持不用替身,自己跟着老师苦学,四十多度高温也坚持练习。
她在表演《贵妃醉酒》时,身上的服装头饰足足有四十来斤,表演难度不言而喻,但是为了能让观众感受到昆曲的魅力,她都在咬牙坚持着。
图片
她说:“昆曲作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如果能够通过剧集被大众注意到,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高贵妃醉唱昆曲的桥段令人迷醉,她献给太后的那场“火树银花”则令人震撼。
“火树银花”原名叫“打树花”,流传于河北蔚县地区,早在唐朝时期就已存在,现在被选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曾经,诗仙李白在看了这惊心动魄的奇景之后,
大笔一挥,写下: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寥寥几句,把这震撼人心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图片
表演时,不惧火焰的铁匠们把熔化成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泼洒到城墙上,一瞬间火花四溅,犹如万千流星铺天盖地,璀璨、热烈,摄人心魂。
图片
《延禧攻略》是“打树花”的荧幕首秀。前来表演匠人们,大多都已年过花甲,却还是不辞辛苦的赶来参与拍摄,只为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大家看到这样的奇观,愿意把这样的手艺传承下去。
图片
“好害怕有一天我们没了,这个文化也消失了,这个年轻人没人爱学,希望通过电视剧这样一个(大众媒体),让大家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多美”。
这样的话听来让人心酸,没有天价的报酬,没有耀眼的光环,有的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沧海拾遗,有的只是一位位手艺人赤忱的匠心!
虽然说,曾经很多人对于正颇有微词,但不得不说《延禧攻略》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给了我们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它一改清宫剧粗制滥造的画面,画风精美,道具考究,把勤勤恳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匠人们推到了我们眼前,它是中国电视剧的一次逆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逆袭。
这些如珍珠般灿烂的传统文化令人如痴如醉,也期望它们能再次绽放,长盛不衰。
作者简介:花瓣志(ID:iihuacao),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心去感受温暖。这里是最有温度的视觉杂志。转载请联系花瓣志(ID:iihuacao)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