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神剧!一集让我吞口水190次

作为一个吃货,哥期待许久的《风味人间》终于来了。

之所以对它如此期待,是因为此片导演是拍摄了《舌尖上的中国》的陈晓卿。

虽然只播出了一集,但豆瓣上已经有了9.4分的高分。

不过,哥务必要提醒减肥胖友们一句话:看之前一定要卸载所有外卖软件!

别急着问为什么,哥先给你们看一张动图。

单看片头就极其残忍,让哥忍不住又抬起了点外卖的小手手,可这只是一个杀伤力不足一提的开始。

在后面,你们能看到,中国牧区最东端呼伦贝尔,羯羊肉被放在卵石上炙烤,用高温逼出皮下脂肪,发出世界上最美妙的“滋滋”声音。

刀尖划过,皮肉相连,肥瘦相间的羊胸口迎刃绽开,一口下去包你忘记减肥为何物。

生长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巴楚蘑菇,虽然长得不咋滴,但和羊肉一同入锅汆炒时,吸足了肉香的它,在表面闪出了油亮亮的光泽,真美~

四川西南深山中的新鲜冷笋,无需做过多处理,清水煮都能变成人间美味。

更不用说将其刻丝,炭火烘干,制成龙须笋,再浸入炖好的鸡汤小火慢煨,唉哟喂,这一锅鸡汤鲜、冷笋嫩、鸡肉酥,非逼我和熊猫抢饭。

而高原上的土豆则无需添加任何佐料,仅靠反复捶打,就能产生普通土豆泥无法比肩的韧糯口感。再撒上辣椒、韭菜,滋上热油。啧啧,原来土豆还能这么吃,对土豆这么多年的认识依然停留于炖土豆、土豆丝的哥,要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了!

再或者,5月的小麦尚未黄熟,将这些一掐能出水的小麦剥粒、去壳、汆炒再上磨碾压,获得一种叫碾转的新奇食物。

新鲜碾转可旺火爆炒,可以加调料凉拌。烹饪方式多变,但青麦的那一股甜香却始终不变。

……

说实话,哥看到这,再瞥了眼刚点的外卖,我这吃的是什么垃圾?!

这次陈晓卿是狠了心要你流光口水,这次他不再仅限于中国美食,而是跨越六大洲,二十多个地区,告诉你世界各地的美食不同也一样。

比如美食纪录片的老熟人——火腿。

在中国,制作火腿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安徽皖南地区的村民,在火腿上撒盐抹匀,循环往复,还要时刻关注天气,做出上好的火腿,靠的就是祖辈的经验和长年的实践。

与中国家庭小作坊不同,远在西班牙的小镇里,从制作到食用都有另一套方法。

他们相信数字,相信标准,对于空气中湿度温度要求极为严格,擅长以流水线工厂大批量生产制作。

或许是火腿制作不易,西方人更喜欢吃火腿的原滋原味,甚至为此衍生出火腿切片师这个职业。

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切下薄薄一片火腿,“啪”一卷,顺势塞入食客口中,让其感受肉片的入口即化。

不得不说,这刀工也就兰州拉面的切肉师傅可以比了!

西班牙人靠仪式感来表达对生产者的敬意,而中餐厨师则选择物尽其用、因材施教,让一块火腿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味。

火腿滴油部分滋味浓郁,肥多瘦少,适宜吊汤。

像淮扬名菜大煮干丝,火腿和母鸡熬制的高汤鲜味十足,细如发丝的食材浸入不久便能入味,还保持了食材原有的柔韧感。

而火腿上方肥瘦相间,调和冰糖和蜜汁,上屉蒸4小时,酥烂剔透,一口尽是咸鲜与甘甜。

相对于食物对味蕾的刺激,西方人更在乎其实用性。

荷兰艾瑟尔湖,有不少渔民虽然靠捕蟹为生,但奈何他们只会捕,不会吃,十分头疼。

荷兰人的烦心事看得哥十分着急,真想为他们承担这份忧愁。

毕竟在荷兰人心中这件复杂且浪费时间的事情,在中国人手里却十分游刃有余。

中国人对于蟹的构造早已了然于胸,甚至针对不同部位造出不同工具,每一部分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蟹粉蟹柳可以填入蟹壳,再盖上酥皮烤制酥皮蟹。

蟹黄蟹膏加蟹油低温炒制,趁热加姜丝香醋和米饭搅拌,成为最极致的秃黄油拌饭。

看到这,哥已经分不清,脸上晶莹剔透的是我的泪水还是口水了……

除了美食的诱惑,陈晓卿还用视觉带给你极致体验。

《风味人间》比《舌尖》系列还多了微观摄影,微焦镜头下,仿佛能人进入食物内部,看食材的转化,等待他们的重生。

此外,《风味人间》十分讲究画质和构图,随手一截都是屏保级别的。

而动态则堪比大片,镖鱼手逆风破浪这段看的哥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你们也来感受一下。

小哥拿着三叉戟在狂风大浪中随船沉浮,感觉这就是现实中的海王波塞冬啊!

好在付出是值得的,旗鱼刺身肥美绵密。

而鱼皮则可以稍加煸炒,一道家常小炒三杯旗鱼皮即可上桌。

哥强烈建议,将这样的纪录片列入想自杀前必看的观影系列,让想自杀的人看看这个人间有多么值得!

但要说美中不足也不是没有,那就是——

看到吃不到,要馋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