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买买买,日本人已经在断舍离了

文 | 肖遥
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平均要处理1400万吨旧衣服,平均每人72斤。
快速买买买和扔扔扔也带来了人类心理上的影响:如今,因为“一点小事就离婚”对年轻人来说已经不稀奇。
“知道”告诉你,请警惕买买买和扔扔扔。
图片
2018年11月12日,在“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上,大屏幕显示“双十一”全天成交额超过2135亿元人民币。(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图)
初冬时节,双十一扫货狂欢节乘虚而入。
反正圣诞春节都得花钱,其它节花钱是给别人,唯有剁手节花钱花得最纯粹。成年人的生活已经够不容易了,能够投入、纯粹地做的事情已经寥寥无几了,因此,哪怕明知道是个花钱节,很多人都不管不顾了,就当花出去的是数据,而买回来的是满足。
消费者可以通过买买买找到令人舒心的归属感。通过消费升级,成为了某一集体的成员,他们对生活同样讲究,要求高品质、体面的生活,用着同样高级的真丝棉被,用着同款能够焖熟豆子的保温杯,他们通过买买买,找到了和睦相处与亲密无间的捷径。
购物狂欢节用丰富多彩的感官体验,诱惑人们尽情享用,仿佛没有任何风险,只有快感和幸福。只要你花钱,所到之处都是笑脸,消费生活顺滑而光鲜,远远不像真实生活那么艰难坎坷。剁手狂欢中,除了有占了便宜的快感,还得到一种被重视的满足。
于是,消费中的人们以为自己真的像公号软文所言,“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十年前第一年的双十一,天猫销售额5000万元;2017年,销售额1682亿元,十年时间,上涨了3364倍。今年,也就是双十一的第十个年头,截止11月11日下午15点49分39秒,天猫成交额超过1682亿,超过2017年双十一全天交易额;截止下午两点,京东累计成交额1354亿。
对于“人们为何会永无休止地更新消费欲望?”的问题,社会学家齐美尔是这样回答的“因为熟悉的事物不能令人满足,只有那些尚未被体验过的事物,被认为是一种值得去追求梦想。”
换句话说,新产品寄托了人们的白日梦,买买买具有使人梦想成真的神奇功效。正如齐格蒙.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里说现代社会是个“多元复杂而又快速运动”的世界,“充满希望的旅行比到达终点更令人心动和愉悦,只有渴望——几乎永远不是渴望的满足,才是值得渴望的。”
然而,当我们还在买买买,日本人早就开始扔扔扔了。
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高峰期之际,日本街头的小区每天扔出去的垃圾很快就能堆成山:各种8成新的家电被扔在街头无人过问,还有稍旧的地毯,各种还很新的球鞋、衣服、箱包,未喝完的酒等等。很多衣服还带着洗衣店洗涤后的标签,被放在垃圾堆放处。而如今日本繁华街区上,最大最人头攒动的专卖店,不是奢侈品,而是优衣库,街头甚至还出现了租赁和出售二手衣物的店铺。
现在的日本已经断舍离到清爽:日本家庭里电视机、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机等全被一部手机取代,饮食清淡不浪费,收纳整理类的家政节目大受欢迎,日本人也号称喜欢这样断舍离、低欲望的自己。严苛的垃圾分类和垃圾收费制度使得日本人对购买更为慎重,购买欲“变异”得越来越个性化,不为虚荣和攀比而买,只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比如以高达8万日元来买一个偶像纪念品,在日本已算是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但在中国这样“私人订制”的异类欲望,尚为少数。
断舍离会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趋势。就如同米兰.昆德拉说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现代社会,一切都变得越来越轻盈了,巨大的车间和臃肿的身躯一样不再时兴,适宜移动的纤细的身躯,轻便的衣服和运动鞋,越来越轻薄的移动电话,便携式、移动的、一次性的东西变得受人青睐。很多国际化大公司为了“船小好调头”,新的管理手段是频频裁员。现代的汽车技术培训,并不培训如何修理破旧或已损坏的发动机,只是培训如何取出、丢弃坏的零件,换上新的零件。与其费时费力地修修修,不如扔扔扔买买买来得快捷舒适。
图片
现在的日本已经断舍离到清爽。(视觉中国/图)
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创业界大神,正是因为他深谙现代社会的流沙一样的性质,他“几乎不会对任何东西深深着迷”,他的产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然后同样迅速地消失,他从来不会像旧式的企业家一样想长期拥有油井、建筑物、机械或者铁路。盖茨曾经说自己“宁可将自己置于可能性的网络中,而不愿让自己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工作而使得自己麻木不仁失去勇气”无疑,只有做一个快速而寡情的“移动选手”,才能在现代商业逐鹿中取得成功。
然而,这种不粘不滞的轻巧便捷能够带来莫大的成功,也会带来致命的毁灭。米兰.昆德拉把这种“不可忍受的轻巧性质”描绘成现代生活的悲剧的中心,据fashionunited报道,丹麦一个名为Operation X的电视节目指控H&M每年焚烧12公吨未出售衣物,且自2012年至今已累计销毁60公吨。H&M每周都要更新时尚款式,每批生产的衣物便常有卖剩的情况,为了不占用仓储,就会将它们定期焚毁。
据美国环境保护局调查显示,人们的旧衣服中约有84%会被直接扔掉,而非捐赠。美国每年平均要处理1400万吨旧衣服,平均每人72斤。在如此大量的旧衣物面前,也许再多的捐赠机构也无法全部接受。造成这样局面归咎于消费的快时尚——快时尚品牌上新的速度,快时尚处理尾货的方式无外乎就是转售和捐赠,其他下下策的方法如剪毁、焚烧和填埋等都对环境有巨大的伤害。而焚烧时从染料和其他材质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将直接污染大气层。
除了生产者,消费者被快时尚所培养的快消费习惯,影响着消费者对衣物的喜新厌旧速度。很多快时尚的企业,大量抄袭大品牌的设计,每周上新款式,过时款迅速打折,有时1折也卖不出去,有的才卖10元……大量的选择使得整个生活变成了一个延长了的大买特买的自由,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商品泛滥的大型卖场。鉴于充满诱惑的东西大量存在,制造愉快的潜能往往会迅速枯竭。人们轻而易举的获得渴望的东西,也会轻而易举的抛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终有一日,这个世界将由大卖场变成垃圾场。
快速买买买和扔扔扔也带来了人类心理上的影响:如今,因为“一点小事就离婚”对年轻人来说已经不稀奇。毕竟人和人的结合或合作关系,也变成了“消费性”而非“生产性”的,和所有消费品一样,耐用消费品通常会有试用期,如果消费者不满可以退货,人们之间的天长地久也成为了一种奢望,一旦 “消费品”不符合预期或许诺的标准,或新鲜感和快意消失,人们不再能从中获得满足,一方就可以要求脱离,人们已经想不出一个理由,为何要坚持选择一件老旧过期的产品,而不在市场上选一件更新换代改进了的“产品”?
可是,人毕竟不是东西,扔掉一件东西不是那么困难,可是人和人渐行渐远会影响情绪,还别说始乱终弃会导致的鸡飞狗跳。如果情感能够进行大数据统计,将会发现这个星球上有大量被辜负的感情和大量被抛弃的痛苦,沉重的情感废墟之下,人类的感情被压得日渐稀薄。于是,既然物质上需要更新换代,感情上也要有断舍离的心理承受力。频繁地买和扔,变成了对薄情时代人类情感关系的一种模拟演练:当伤筋动骨的宅人们不敢迈入一段关系的时候,且先投入买买买,在心理上亦能产生一种辞旧迎新的治愈和安慰作用。而扔扔扔让人们从相濡以沫到相忘于江湖过渡得不那么痛苦……
买买买如此随意,是因为扔扔扔太过容易。整个社会如果从制度上重视起对“扔扔扔”的成本管理,比如对扔垃圾进行不菲的收费,对没有严格进行垃圾分类者、随手丢弃垃圾者进行罚款,像日本一样对垃圾分类严管到“变态”,是不是情况能够好一点儿?
可是事实上即便是日本,垃圾分类的出错率依旧不减,比如神奈川开成町,根据多年的调查结果,可燃垃圾中其它垃圾的混入率始终在30%上下。可见,任何制度上的严管也抵挡不了观念上的放纵和堕落。
既然如此,使得人们不再狂购滥买的方式,不仅仅是将垃圾分类立法,也不是发展二手市场,疏通旧物流通,而更需要解决的是人情感上的孤寂、心理上的焦虑,使得人们获取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是那么难,才能拥有比买买买更丰富多彩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