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左宗棠,谁的家风家训更好?

文|陈卿美
  
曾国藩与左宗棠,两人都是威震晚清的中兴名臣。只相差一岁的两位湖南老乡,有着共同的国家经历,一起领导湘军,一起镇压太平天国,一起兴办洋务。纵观两人的一生,曾国藩以修身齐家而闻名,左宗棠以忠君爱国而著称。两人都是满满正能量的励志榜样。抛开二人的文治武功不谈,只说说他们的家风。作为一代名臣,他们为后代树立了怎样的价值准则呢?
曾国藩生于地主家庭,父辈主要以耕读为主。应该说,曾国藩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在他以后学习、为官的过程中,始终不忘耕读之本。他的爷爷曾玉屏阅历丰富,为家族确立了八条十六字家规,即“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祀、睦邻”。曾国藩又将其简单归纳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曾家是耕读家庭,但还是将读书放在了首位,因为只有读书,享受到好的教育才能建功立业。自古只有读书一条路,想出人头地只能如此。后边的七个字,基本都是一个农民家庭的本分要求。
在晚清众多高官中,曾国藩最爱写家书,体现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牵挂。他的家书中,有着各种家训,是曾氏家风最重要的体现。有人根据曾国藩家书的精神内涵,又给其提炼拔高,还是八个字,即“书、勤、和、俭、敬、省、恕、健”。读书再次放到了第一位。其他七个字,基本与勤俭持家、和睦相处,自律自省的精神相关。
图片
曾国藩与左宗棠
再看左宗棠。左宗棠出身与曾国藩很相似,同样是耕读家庭,父亲也是私塾先生。曾氏家族曾连续七代出过秀才。或许是左家的家庭条件比曾家优越,左家喜欢乐善好施。左宗棠的曾祖父经常在路边设义茶亭,免费让路人饮茶。左宗棠的父亲更是热心公益慈善,创办“积谷仓”,专为灾荒年份赈灾之用。左宗棠就是这种家庭环境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左宗棠也经常给家人写信,虽然没有曾国藩那么频繁,但他的家书同样体现了左氏家风的特点。如果同样总结提炼的话,左宗棠的家风,至少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廉、善。
廉,是左宗棠的终生追求,为官廉洁,为人清白。左宗棠身体力行,确实做到了这点。为官一生,左宗棠堪称真正的清官,尤其是与李鸿章相比,左宗棠的廉洁显得尤为珍贵。左宗棠死后财产仅仅余2.5万两,与李鸿章的千万家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善,即是积善行德,又是待人和善。左家爱行善,左宗棠也同样教育子女,多散财,乐于助人。在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竟然将95%的收入用于充公,一份用于国家建设,一部分则全部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善与廉,同根同源,这也是左宗棠家风“廉洁奉公”的具体表现。
曾国藩与左宗棠二人似乎都淡泊名利,不希望子女做官,但左宗棠似乎做得更纯粹。曾国藩教育子女要多读书,将读书放在第一位。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有很多指点子女学业的记载,期待他们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读书,不在于求功名,而在于明事理。
话虽如此,但不一定是曾国藩的真实所想。因为在那个时期,唯有读书才能求取功名。但有些话,不可能写到家书中,也不可能说得那么赤裸裸。作为高官的家书,是无法保密的,家族的人要看,还会流传出去。所以,曾国藩只能以煲鸡汤为主。就像很多女明星,嘴上都说要嫁给爱情,最后都跟了有钱人。说是不想让儿子成为自己,但曾国藩经常让大儿子跟随自己处理各种外交事务。
虽然左宗棠也劝子女要“勤耕读”, 也强调“读书不为科名”,但似乎很少将读书放在第一位。左宗棠本身只是个举人,也没有把读书看得很重。这或许可以说明,左宗棠是真正不希望子女过分追求功名。他曾多次强调。“笃根本,去浮华”,大概也有这个意思。
他曾在家书中对儿孙的家庭教育提出批评,“诸孙读书,只要有恒无间,不必加以迫促。读书只要明理,不必望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况科名有无迟早亦有分定,不在文字也。不过望子孙读书,不得不讲科名。是佳子弟,能得科名固门闾之庆;子弟不佳,纵得科名亦增耻辱耳。”
不过,左宗棠的两个儿子也做了地方高官,虽然不如老爹,但也算是大官。三儿子左孝勋、四儿子左孝同通过科举升迁,分别做到兵部主事、布政使等职。同是带大儿子在身边,曾国藩带曾纪泽出入各种洋务活动场合,左宗棠则是带着左孝威征战西北。曾纪泽后来成了外交高官,而左孝威则病死在新疆。
对于是否给子女财产的问题,二人表现得也很一致,即不给子女留余才。曾国藩在家书中说,“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绝不肯以做官发财,绝不肯留银钱与后人。”
事实上,曾国藩死后,真的没有什么遗产,只有1.8万两白银,加上老家湘乡的一栋房子与部分藏书。要知道,曾国藩做了12年的总督,至少可以有180万两白银的积蓄。从这点来看,曾国藩言行一致,确实是严于律己之人。
再看左宗棠,同样主张不留财产给子女。左宗棠信奉林则徐的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左宗棠死后,财产大概有2.5万两,也是非常廉洁,但比曾国藩还是多了7千两。这些钱,只是相当于左宗棠一年的养廉银的收入。有意思的是,左宗棠留下了廉洁的美名,而曾国藩却没有。
从二人的经历可以看出,不同的家庭环境,为他们塑造了不同的价值观。在他们为官过程中,又将这种价值观传承给了后人。
曾国藩家境略差,信奉读书立身、勤俭持家。左宗棠家境较好,践行廉洁奉公、积善行德。曾家祖辈种地务农,自然更希望读书求取功名。左家历代都出秀才,对功名则看得较淡,更喜欢乐善好施。
家风不是嘴上说的,重在家庭传承,正所谓不看广告看疗效。曾国藩与左宗棠两人的家风各有不同,难有好坏之分。两人都为后世为官、为人做出了楷模,如两人没有为子女留下多少遗产,试问哪个富豪、高官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