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7岁就患上糖尿病,我国“小糖人”人数爆发性增长

图片
17岁的刘未,早早就知道了糖的可怕。
正读高一的他,在紧张学习中,还得2个月去一次糖尿病专科门诊检查,每半年要去检测肾功能和眼底情况,还得密切观察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变化,他的生活与“尿糖、酮体、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些陌生的指标相伴。
图片
糖尿病患儿在测血糖 来源:Free Images
“他常常头晕,精神似乎也不太好,开始以为是学习累的,带他去医院,医生让他去查血糖,结果吓我们一跳。”父母也对刘未忧心忡忡。
刘未的生活,勾画了一副“糖孩子”的典型形象:不喜欢运动,学习紧张,每天都要在书桌前耗上所有课余时间。忙碌的父母亲关注他的学习成绩,远超过他的生活方式,在他的饮食谱上:长长的单子上都是垃圾食品――全是他喜爱的碳酸饮料和快餐食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加。像刘未这样的2型糖尿病患儿的发病率更是急剧上升。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在2000年,青壮年人群(20-39岁)中有大约有2300万的2型糖尿病患者,占成年人糖尿病的13%。到2013年,这一数据估计增加到6300万,约占成年人糖尿病的16%。以下图示数据来自2003,2006和2013国际糖尿病联盟全球糖尿病概览[1]。
图片
青年人群(
我国“小糖人”爆发性增长,主要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已经脱离了温饱也成问题的年代。生活在富足时代的青少年们,有太多机会被可口可乐、雪碧等代替了原来“甜蜜的井水”。
等成年工作以后,不是快速以鸡腿堡等各种快餐而解决,就是常常出入高档酒店开会、吃饭,将满桌的珍馐佳肴收入肚中。这样的生活,谁都无法抵挡。“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常常是青少年们的生活常态,也是造成糖尿病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
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带给中国人的不但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出行方式的改变。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普遍开始享受家庭小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不知不觉间,就给人体带来了改变。工作环境加上交通工具的变化,令中国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一个庞大的“久坐群体”的形成,是糖尿病广泛流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有调查显示,看电视这件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也和糖尿病的多发密切相关。哈佛大学著名的“护士健康研究项目”发现,每天看电视两小时,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14%。分析认为,看电视是所有静坐活动中健康风险最高的一种,原因可能是看电视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很容易吃东西、喝饮料[2]。
图片
“垃圾食品” 来源:pixabay
青少年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小觑
尽管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仍以1型糖尿病为主,但随着青少年肥胖的流行,青少年新发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却逐渐增加。而青少年糖尿病之所以被医生和世界卫生组织反复强调,是因为它有远期的危害性,而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
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危害见于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如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而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状态不但累及脑、心脏、肾等全身组织和脏器,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与成人2型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都不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往往会快速衰竭,快速出现并发症并发展迅速,有时还会加重动脉硬化,且使脑血管病发病提前。而且,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小血管合并症比成人发展快且严重,使得他们过早地失去劳动力,甚至带来死亡。
这些人群需要警惕青少年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对而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做出了定义[3]。
图片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定义 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指南中指出,在儿童和青少年(≤18岁)中,超重或肥胖且合并下列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都应视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 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
一级亲属是指一个人的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同父母)等;二级亲属是指一个人的叔伯、姑舅、姨妈、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2.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
如黑棘皮征、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其中高血压、血脂异常好理解。黑棘皮病是一种以皮肤颜色加深和乳头状或天鹅绒样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千万不要看到皮肤发黑就自行诊断该病,还是要去医院由专业的皮肤科大夫做诊断。
另外,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期女子的常见疾病,青春期也可能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疮等。
3.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根据以上高危人群的定义,指南还建议,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则宜从 10岁开始,但青春期提前的个体则推荐从青春期开始。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 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最后,呼吁各位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要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开始,从小给孩子传递科学的饮食观,让他们从小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应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少吃高油、高糖食品,这将让他们受益终生!
更多糖尿病科普,欢迎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