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在这里杀红了眼睛!

框哥说:保罗·蒂贝茨(1915-2007)——执行“核平广岛”投弹任务,但一生无悔的美国空军飞行员之一。蒂贝茨曾说:“很多日本人都会认为我投下原子弹后会遭受良心的谴责,因为我使数以万计的日本人丧失生命。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曾亲眼见过南京大屠杀纪录片里,日本士兵用刺刀挑破中国孕妇的肚子,将胎儿从肚子里挑出来,手段极其残忍。日本人只想到自己被原子弹轰炸,但是没有想过为什么被原子弹轰炸。”我们无法想象关于那次屠杀的惨状,我们能忘记吗?然而如今,特意奔赴战争纪念馆参观的现代人们似乎越来越少:“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公祭日框哥向你展现那些曾经奋起保卫南京的四大要塞,关于那些惨痛,关于那些壮烈,关于我们泣血奋战的威武不屈!

撰文、摄影:姚力

上海金山卫遗址公园

长江是中国南北的天然分界线,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入海口处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一旦有失,外来舰船便可由海上长驱直入中国腹地。为巩固江防,长江下游的要塞层层布设,扼守江口,是保卫南京的重要屏障,在抗日战争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打破了日本人企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

此番重访长江下游

那些曾保卫南京的四大要塞

追寻那些尘封的记忆

吴淞要塞——上海的抗战往事

1937年10月,有中外记者记录下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里,中国军队奋勇抗击敌人的画面,将“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载入史册。英国《新闻纪事报》指出:“华军在沪抵抗日军之成绩,实为任何国家史记中最勇武的诸页之一。” 今天四行仓库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铜像展现着当初英雄们战斗的场景。

四行仓库保卫战资料图片

(该图来自网络)

如今的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苏州河静静流淌,随长江之水注入入海口,那里有长江的第一道门户吴淞要塞。要塞包括南石塘南北两炮台和狮子林炮台几个部分。这些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抗战时这些工事已显老旧。1931年前后,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对要塞的指挥系统做了些许改进,并构筑了部分半永久性工事对以增强要塞的作战能力。

1932年1月28日晚,第一次淞沪抗战拉开序幕。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国民政府的沉默中与日本人抗争。2月3日,要塞参谋长滕久寿在前线指挥,负伤后仍不肯退后:“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最终壮烈牺牲。7日起,日军出动24艘军舰、40余架飞机对吴淞地区轮番轰炸,吴淞南北西炮台完全被毁。

国民革命军的一个机枪阵地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日军集结2000余人攻击蕴藻浜车部,吴淞大桥。守军四团八连残部仅40余人在连长赵全声的带领下继续抵抗,竟将敌军截成两段,击溃日军。英美报纸纷纷报道了这一壮举。之后在姚家湾曹家桥激战中,十九路军60名战士全身浇满汽油,背负炸药冲向敌阵,以生命为代价,收复北岸阵地,暂时守住要塞。

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3月1日,日军发动第三次总攻。上海市民甚至南京中央大学的义勇军都一同协助十九路军在吴淞镇附近抗敌。守军将领翁照垣坚持与炮台共存亡。后来在上海民众团体代表的再三请愿之下,3月3日含泪退出吴淞,持续33天的第一次淞沪抗战落幕,中国政府被迫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不得在上海驻军,不得重建吴淞要塞。

炮台湾火炮

1937年 8月9日,日本军队以“上海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迅速集结起数万人部队准备战争。但他们没想到,受限于停战协定的中国军队竟然有先发制人的勇气。13日,国军将士突然进入上海,上海市民惊讶不已。这是自1932年以来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自己的正规军。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次的淞沪会战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旅少将旅长黄梅兴亲临前线指挥,连续攻破十余个日军堡垒后,是淞沪抗战国军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14日,中国空军与日本空军在不到 30 分钟的空战中,击落日机 6 架。但2015号机油磬熄火,导致飞行员刘树藩迫降时头部受伤,经抢救无效而牺牲,成为空军抗战牺牲第一人。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

缺少了吴淞要塞的防御工事,宝山县城在入海口处显得格外脆弱,在日军舰艇炮击、飞机轰炸、坦克冲击之下化作一片火海,十八军九十八师五八三团第三营营长姚子清和全营官兵坚守阵地七昼夜,全部壮烈殉国。今天这里被建成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园里最大的一片绿地上摆放着纪念石刻,上书“姚子清营抗日牺牲处”(上图)。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远处是淞沪抗战纪念馆,高耸的纪念塔整个公园都能望见。吴淞要塞经过第一次淞沪抗战本已遍体鳞伤,再经第二次淞沪抗战洗礼后几乎被完全摧毁。政府在遗址之上建成了炮台湾生态湿地公园,一处纪念广场上陈设了若干门火炮以纪念吴淞要塞的往事。

金山卫瓮城内景

淞沪战场上中国军队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一度让日本军队举步维艰,然而日军在金山卫的攻势打破了僵局,从侧翼击穿了中国军队的防线。原本驻守金山卫的国军第六十二师300名战士面对11万敌军殊死抵抗,却无力回天。

今天的金山卫城似乎仅有一处瓮城保留,改造成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瓮城城墙被改建成金山卫抗战史料馆。走出瓮城,一侧的绿地上散落着彩色的玻璃器皿,象征着在战争中遇难的普通人,也是少有的凭吊无辜死难者的场所。即便已经是秋天,绿草依然从器皿中顽强地生长起来,逐渐淹没这些纪念。

上海金山卫侵华日军登陆处

江阴要塞——破碎的海军旧梦

1932年,吴淞要塞毁于一旦,囿于不平等条约不得修整。江阴遂成为长江第一道屏障,也是守卫南京最重要的屏障。在江阴战场,中华民国海军与日军进行了第一战也是最后一战。

望江楼上鸟瞰江阴长江大桥

1928年,蒋介石决心建立一支世界级的海军,以求自强。1930年,海军选择了日本船厂进行新舰宁海号的建造。“一二八”事变爆发时,宁海号的舾装工程仍未完工,海军部官员也来不及撤离日本。在国民政府的默许下,海军宣布“中立”。这是中国海军自甲午以来最大之耻辱,受到公众的广泛声讨。蒋介石决心建立自己的嫡系海军部队,于1932年成立了电雷学校。1936年,校址迁至江阴黄山脚下。1937年10月,电雷学校改为江防司令部,统一节制下游各大要塞。

黄山国民党军营

七七事变爆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国民党海军进驻江阴,执行沉船封江计划,8月12日起的短短数日间,陆续沉船200余艘。为突破江阴防线,日军自8月16日开始对江阴驻军进行空袭,中国海军的最后一战正式拉开了序幕。缺乏空军掩护的海军官兵只能被动地使用高炮还击。

9月至10月,平海、宁海主力舰,逸仙舰,建康号驱逐舰,楚有号炮舰,青天测量舰,湖鹏、湖鹗鱼雷舰,江宁、绥安炮舰等先后被日机炸沉。国民政府中央海军舰队覆没,日军毁伤飞机18架。在海军派系斗争的背景下,中央海军在江阴的作战几乎没有得到电雷学校所属部队的支持,只能独自面对数倍于己的日本海空军集群。这一场一开始便注定失败的战争,因为海军的英勇行为得到了整座城市的认可。上世纪50年代清理长江航道,江底打捞起许多沉船,是为当年这场惨烈战斗的纪念,这片战场如今已是江阴港区。

1937年11月11日,上海沦陷,日军发动全面攻势。27日,日机轰炸江阴城的同时,江面竟有六十余艘战舰同时炮击江阴要塞的防御工事,舰船数几乎超过了江阴要塞的火炮数量。12月1日下午5时,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江防总司令刘兴下令撤退。

黄山炮台遗址

江阴要塞的主要阵地包括黄山炮台、东山炮台、西山炮台,鹅山炮台等,在四大要塞中保存最为完好,目前均位于政府建成的江阴滨江要塞旅游区内。要塞森林公园是东山炮台和黄山炮台所在,曾是江阴要塞的核心阵地。留心公园里那些分叉的小路,可以找到当年的炮台遗址。山顶有一座望江楼海空大战展示馆,建筑被特意做成了船帆的造型,象征着扬帆远航……

镇江要塞——被遗忘的城

望江楼纪念馆

江阴要塞失守后,吴福线和锡澄线丧失了防御作战能力,镇江要塞已成一座孤城。于是镇江要塞保卫战从一开始便染上了悲壮的色彩。要塞沦陷与南京城破几乎同时发生,其抗战历史在一场更大的悲剧中被选择性地遗忘了。

焦山

1937年12月8日,镇江要塞司令林显扬自愿坚守要塞,同时组织敢死队113名,抗击日军。中午12时,日军占领镇江城。15时,日军占领甘露寺,继续猛攻象山。日军一度冲入象山炮台,但经过要塞敢死队员顽强还击,日军战车被击毁3辆,被迫退回北固山。但是此时象山炮台已经成为孤军,敢死队转移到隔江相望的焦山炮台。

焦山古炮台遗址

1937年12月9日5时,日军占领象山,全天向焦山和都天庙炮台攻击。12月10日16时,焦山炮台仅余一门火炮,通信断绝。炮台守军毁炮撤退。12日,日军继续轰炸,都天庙炮台台备炮全部被毁。入夜后,镇江要塞区司令林显扬率残部向扬州撤退。镇江要塞的顽强抗击,阻滞了日军向南京攻击的前进速度,海军舰艇抵达南京时间比原来的日期推迟了3天。

焦山上的民国暗堡

镇江要塞保存最好的古炮台位于焦山山脚,是一处抗英炮台,由八个炮堡和一个弹药库组成,用青石为基,圆木为骨,三合土层层夯筑。进入炮堡,可以看到泡沫填充的清代火炮模型,射击孔外,草木丛生,已经望不到江面。1842年7月15日,英军进攻焦山,炮台守军猛烈还击,重创英军。但敌我悬殊,最终焦山守军全部牺牲。

恩格斯这样评价镇江的战斗:“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受到同样(镇江)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民国时期为抗战而建的新式快炮台则位于焦山山腰,万佛塔下、吸江亭旁。(文献中指出还有一处炮台位于壮观亭附近,限于能力,未能访得)如今这焦山唯一的民国炮台正慢慢被现代造物包围,成为一名孤独的“战士”。下山路中的休息点旁,还有一处暗堡,如今疏于管理杂草丛生,几乎无人问津。

江宁要塞——南京城下的悲歌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就此开始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其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1945年9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军投降,结束了中国任意受外人欺凌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始于南京终结于南京,围着南京画了一个大圈,最为凄惨的一页无疑是1937年的12月。

南京军区礼堂——侵华日军投降签字处旧址

1937年,由于没有制海权,日本海军航空兵可以抵岸起降,覆盖南京上空。虽然中国空军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随着日军摧毁了前线的机场和飞机,中国空军大多数时候只能依仗国外的援助作战。南京钟山脚下有一处抗日航空烈士公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单,不过这大概是南京最无人问津的抗战纪念地之一了。

雨花台公园

1937年11月11日,日军占领上海,正式转入了以进攻南京为目标的作战。日本海军舰队在突破江阴要塞后,切断了长江航道,配合陆军完成了包围圈,南京成为了一座孤城。1937年12月9日早晨,雨花台炮台首先向侵入花神庙和安德门的日本军队进行射击,江宁要塞部队开始为了尊严而战。12月11日10时,日本军队从雨花台炮台左侧后方向偷袭,炮台官兵大多未能撤出,壮烈殉国。

18时,乌龙山炮台被敌军包围。次日12时许,乌龙山炮台火炮四门和甲一台火炮三门被先后击毁。乌龙山炮台几乎是灭顶之灾。17时许,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召集会议宣布撤退计划。马家山炮台官兵掩护友军撤退,不久被切断联系,陷入城中,全部牺牲。12日至13日,中国军队陆续放弃南京城撤退,日军为报复与恐吓中国军民,进行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短短数十天的时间里,30余万军民惨遭杀戮,是为人间惨剧。

下关江面

南京城内几乎唯一完整保存下的要塞炮台原物位于国防园内,除了一座炮台还有一处暗堡遗址。狮子山上有一个被挂牌保护的独立炮台,却似乎是后来重建的。要塞炮台遗址应当已经被永远地埋在新建的阅江楼下。幕府山炮台遗址位于幕府山余脉的老虎山头,埋藏在一片菜地之下。从炮台处远眺,眼前的长江便是著名的下关江面。1937年,日本海军便是在这片江面封锁住了中国军民的最后退路,当时的江水一片血腥。江边的幕府山脚下,有一处草鞋峡大屠杀遗址纪念碑,记录了日军在江边的暴行。

拉贝旧居中的拉贝像

南京大学校园内有一处拉贝故居,著名的《拉贝日记》诞生于此,日记记录了大屠杀期间的所见所闻。日记被称为东方版《安妮日记》,是佐证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证据之一。

南京城与许多城市不同,他们将自己的历史刻在了城市的生活之中,每当到了12月13日,南京城都会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座城市的创伤,这也是为什么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终于能够成为一项全国关注的活动,一座城市的纪念馆终于赢得全世界参观者的瞩目。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对四大要塞的寻访实际是一次抗战遗产的寻访,用这种方式来铭记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二战时期的历史遗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1996年,日本原子弹爆炸遗址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于是日本心安理得地以战争受害者的身份自居,其对二战的强硬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南京草鞋峡大屠杀纪念碑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在申报抗战相关遗产的道路上却举步维艰。除南京、上海等少量城市之外,抗战遗产在城市中的地位其实正在逐渐边缘化。甚至连城市中的交通行业从业者都对询问抗战遗产的参观者报以异样的眼神: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那里有什么好玩的?这些城市里真实发生的场景,或许值得每个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