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海归弃博士学位驻村扶贫,两年做出湘西“老干妈”

图片
2016年的一天,陶品儒在磨老村走访进行扶贫工作的摸底时,被石桂香阿姨家锅里的香味给迷住了,她正在炒制一道叫苞谷酸炒腊肉的本地菜,只见她从坛子里取一大勺苞谷酸,滋啦滋啦,一股浓郁的香味窜出来。苗家人喜欢做苞谷酸炒腊肉,几十年传承下来的习惯已刻入骨髓,苞谷酸这种调味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家的味道。这种味道让常年在异国求学的陶品儒萌发了卖苞谷酸帮村民脱贫致富的想法。
图片
陶品儒17岁出国,先后辗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求学,2016年,从澳洲国立大学环境学专业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升学读法律博士,而是成为公益组织黑土麦田驻村扶贫的青年队员。磨老村是一个苗族村落,位于湖南省花垣县,村里97%的人口都是苗族,共有128户,556个人口,贫困户有43户,179人,月收入不足二百七十块钱。
图片
陶品儒刚到磨老村组织贫困户开会,去讨论村子未来的发展。他和小伙伴还没来得及介绍,有一位老大爷就站起来说:“你们直接把钱给我”,当陶品儒介绍自己的工作并不是来送钱的时候,老大爷就穿上衣服,面红耳赤地说:“那你叫我来干嘛?我们开啥会嘛!”转身便离开了屋子。磨老村人均两至三分地的现实,曾一度让陶品儒陷入了被动。
图片
陶品儒在外漂泊的五年,收过废品,送过报纸,卖过披萨,做过广告销售员,经常让他想起故乡。一次意外与苞谷酸相遇,结合自己多年的异国经历,让陶品儒想把这种苗家人的家乡味道做一次脱贫产业的尝试。苞谷酸是苗家人的餐桌上的调味品,由玉米面、红辣椒腌制,装坛自然发酵,酸辣爽口如“老干妈”,在湘西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因为发酵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所以村民往往将它存储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村里的人从来没想过,也不相信它能挣钱,更不敢去想它能变出什么花来,我们的想法当时让村民有些惊讶。”陶品儒想法一出,便立即行动。
图片
2016年9月,陶品儒去挨家挨户去敲门,收集了几十斤包谷酸,想蹭十一黄金周的热度,在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镇支了个摊,架起一口小锅,当场炒制生苞谷酸,仅仅一个上午,三十斤的苞谷酸就售罄了,而且卖到了十元一斤。陶品儒把挣到的钱送到阿姨手里,村里的阿姨们都很惊讶,其他阿姨闻讯都背着一箩筐苞谷酸来村部找陶品儒,希望也能卖出去。
图片
第一次尝试成功,2016年11月陶品儒趁热打铁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13户当地的阿姨组成团队,像模像样地做起包装,还垫钱从外面搬回来了真空包装机,做了包装盒,买了真空袋,第一次把苞谷酸从土特产装进了盒里。陶品儒还向花垣县扶贫工作队和财政部门申请了二十一万元,建起了苞谷酸厂房。
图片
但人工手作产量有限,与代加工厂合作需要十万的入门费,大多数人都劝陶品儒换个产业。陶品儒和小伙伴找了很多家工厂,大多都直接拒绝与他们合作,终于,一家代工厂答应让他们,而陶品儒要开七个半小时的车穿越整个湖南,将原材料到永州进行生产。
图片
他们在代加工厂生产了苞谷酸,并赶在2017年购物节两天卖了一千瓶,后来生产的七千瓶,全部卖出去,年终分红时,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算下来光那一次,每位阿姨们可以增收一千多块钱。
图片
为了让产业扶贫在磨老村更长久,陶品儒请教专家,反复试验将苞谷酸加以改良,做成更合大众口味的产品,他们对产品优化的同时,进行品牌设计和产品宣传,做出一款满足市场的、回味悠长的湖南“老干妈”。陶品儒邀请村民拍摄短视频,为自己的产品代言,他希望磨老村的村民能够通过苞谷酸脱贫致富。
消费即是帮扶,购买也为公益。扫描二维码,把陶品儒的逮酱带回家,就可以尝到湘西味道。
图片
【关于黑土麦田】
黑土麦田((Serve For China))是民政部主管的社会组织下属社会创新项目,每年选拔、培训并资助一批优秀中国青年到贫困地区发展乡村产业、改善乡亲生计、助力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陶品儒是黑土麦田2016届驻村青年队员,在接受了黑土麦田提供的关于政策、资金、农业技术、创业等全方位的任前培训后,黑土麦田资助其在湖南省湘西洲花垣县磨老村提供乡村创新创业服务,同时在项目发展过程中黑土麦田一直帮助对接资金、资源、宣传等,相伴助力项目的迭代成长。
《特产中国》是腾讯企鹅号、腾讯图片、京东众筹联合发起的公益助农项目,每个项目都经过多层审核,确保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