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更名、ofo靠P2P续命,共享单车行业究竟做错了什么?

过去大街小巷铺满共享单车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2016年年底,共享单车突然红遍中国,各种颜色的单车在城市道路中穿行,投入行业的资金超过百亿,巅峰时期更是被列入“新四大发明”之一,其输出海外也是被看作是“中国模式”出海的“试水者”。
但仅仅两年时间,共享单车瞬间从神话跌落到谷底——共享单车坟墓、诸多公司倒闭、押金难退等各种负面新闻充斥行业,就连曾经的两位老大——ofo和摩拜,如今也可能到了“退隐江湖”的时候。
摩拜“退隐江湖”
在“委身”美团点评近10个月后,“摩拜单车”这个名字,终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今日上午,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发布内部信,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团APP,摩拜单车将成为美团LBS平台单车事业部,由他本人兼任事业部总经理。
王慧文在内部信中表示,目前美团APP和摩拜APP均支持扫码骑车,未来摩拜单车品牌将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将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但内部信中并没有明确更名过渡期有多长。
据悉,摩拜员工在今日上午也收到内部邮件,显示摩拜CEO刘禹将离开摩拜去创业。为方便沟通,摩拜北京办公室将在2月底搬至美团集团总部。
事实上,“去摩拜化”早已有端倪。去年4月3日,美团全资收购摩拜,交易完成后,美团CEO王兴出任摩拜董事长,摩拜单车将保持品牌独立和运营独立。4月28日,在股东大会上投出反对票的摩拜联合创始人王晓峰卸任CEO一职,由胡玮炜接替。此时摩拜早期高层团队只剩下胡玮炜和夏一平,后者也被委任去负责“智慧交通实验室”这样远离业务一线的岗位,直接向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汇报。
到了去年11月27日,摩拜单车的运营主体“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股东工商变更。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投资人李斌等人退出,美团创始人王兴成大股东,占股95%,穆容均占股5%。
一个月前,摩拜发布内部信称,胡玮炜因个人原因辞去摩拜单车CEO职位,由公司总裁刘禹接任CEO一职。在胡玮炜给员工的内部信中表示,自己“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
胡玮炜的卸任,意味着摩拜已经完全褪去了创始团队的基因,完成变成了一家美团的公司。
曾经与ofo争得头破血流、非得分出个你死我活的场面,事实上在美团全资收购摩拜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偃旗息鼓。
ofo“身陷窘境”
最让人遗憾的是,这一场双方掀起的全面“战争”,最终并没有一个赢家。
与摩拜被美团接盘、从此“改头换面”相比,ofo尽管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但已经到了真正的生死存亡时刻。
日前,ofo两名联合创始人薛鼎、张巳丁退出ofo系公司北京拜克洛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牵连出了新的事端。
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注册于2017年8月29日,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法人为戴威。去年12月19日,该公司参与设立了新公司——北京玖银未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玖银未来信息咨询公司注册资本为9000万元,除了拜客技术外,北京九狐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程程也在股东名单之列,三方认缴出资金额分别为3690万元、3600万元以及1710万元,出资比例分别为41%、40%以及19%。
2018年12月28日,拜客技术以及程程双双质押股权给北京九狐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九狐时代智能科技公司的母公司玖富集团与ofo早已经有合作。
据悉,早在2017年8月,ofo联合玖富集团旗下品牌玖富万卡发布了联名月卡。2018年3月,有ofo用户称,在退押金后,发现捆绑了网贷平台玖富万卡,后者可以获取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定位等信息。2018年11月底,玖富万卡的相关产品信息还出现在了ofo的App上,但现在已无法找到玖富万卡的相关信息。
而除了玖富集团旗下产品外,事实上ofo方面还与多家网贷平台有过合作。过去的一年里,ofo与近10家网贷平台都有过合作,包括PPmoney、万达普惠、小黑鱼、贷上钱、省呗、玖富万卡以及小白来花等,但效果却褒贬不一。
ofo与PPmoney的合作发生在11月份,退押金风潮爆发之后,人们发现ofo提示用户可以选择将押金升级为PPmoney理财平台的理财金。接受锁定30天,并享受新手理财16%的福利,到期后可以申请退出,获得本金和利息。P2P“爆雷”与ofo无法立即退押金两件事重叠起来,用户自然对ofo投上了不信任票。
在业内人士的解读中,ofo的这个行为是在资本寒冬下的“抱团取暖”。昨日,ofo对此回应称,子公司参股是正常的对外业务合作方式,也是在探索科技赋能实体行业的新方向。
与此同时,ofo还深陷官司风波。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查询发现,从2019年1月1日至今,ofo的运营公司东峡大通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案件高达26件,执行标的总额达1.41亿元。此外,戴威还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被北京海淀区法院正式列入“老赖”名单。
而截至目前,ofo的押金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据媒体报道,从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1月21日14时18分,已完成退押人数近43万,但仍有逾800万用户在排队等候退押。
与摩拜的更名相比,ofo可能更加靠近死亡的边缘。
共享单车的三大反思
共享单车之所以能火,其解决的是用户出行途中最后的“1—3公里”的痛点。但最终沦为当前的局面,这个昔日的明星行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共享单车是否真的是共享经济,值得商讨。在共享单车大火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质疑其并没有触及共享经济的本质。尽管共享单车美名为“第二代共享经济”,但其本质仍然是租赁业务。
在共享单车平台发展壮大之际,他们直接向供应商定制自行车来完成自己的扩张目标。从实践来看,共享单车企业普遍采用重资产的B2C方式运营,自身要承担包括车辆制造、维护、丢失、损坏、寻找等在内的成本,规模的扩张基本靠资本的推动,缺乏内生动力。
其次,自始至终没能找到盈利模式。共享单车为了抢夺用户,前中期采用了低价甚至免费骑行的方法鼓励用户使用自家单车,依靠“单车租赁业务”显然无法帮助企业达到盈亏平衡。
而通过多家已经倒闭和现在身陷囹圄的头部企业的情况来看,共享单车更主要的商业模式就是依靠押金赚钱。平台企业把所有用户的押金聚集起来,形成巨大的沉淀资金池,依靠这个资金池去赚钱。这种商业模式显然是不健康的、难以持续的。
最后,也是所有创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以ofo为例,没有强有力的针对城市站发展的管理体系,运维管理粗放化,运维巡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走个过场;公司没有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此外,大扩张期间,ofo花2000万元冠名卫星,1000万元请鹿晗代言,公司年会上发给员工牧马人和笔记本电脑,公司领导被曝生活奢华等,都不是一个还没有盈利的初创公司应有的行为。
诚然,当前共享单车行业仍有哈啰单车“一枝独秀”,但哈啰单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边际,开始转型做出行生态圈。曾引领了共享经济热潮的共享单车,已经完全褪去了光环。
但共享单车并非孤例,正如过去的团购、O2O等概念一样,共享单车也是硬生生被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们做成了典型的风口项目。只是这一次泡沫破得更快、鸡毛掉得更多。对于创业者、投资人们来说,确实到了值得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来源:创业资本汇(ID:chuangyz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