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吕政变后,一直置身事外的刘恒为何能问鼎皇位?

公元前180年秋,一辆来自长安的马车驶入中都城(今山西平遥)的代王宫,车中的信使给代王刘恒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汉廷的大臣、宗室决定立他为皇帝,请他进京继承大统。
代王刘恒
刘恒7岁那年,从长安来到了代国。在此不久前,刘邦在代国的平城白登山遭遇了匈奴的围困。
鉴于代国重要战略位置,刘邦把他的第四个儿子刘恒分封为代王。比起其他藩王来,代国地处山西,土地贫瘠,而且面临匈奴的军事威胁。刘邦之所以把刘恒分封到这里,很大程度上是没有那么疼爱刘恒;刘邦之所以并不怎么疼爱刘恒,是因为并不宠爱他的母亲薄姬。
薄姬原先是魏王魏豹的姬妾,刘邦战胜魏豹后,把薄姬也收进后宫。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邦宠幸了薄姬,生下了刘恒,从那以后,便把薄姬抛诸脑后。
然而祸兮福所伏,一直受冷落的薄姬母子,却在刘邦死后,躲过了吕后的迫害。薄姬得以跟随儿子来到代国,成为了王太后。
刘恒在代国一呆就是17年,昔日懵懂的少年成长为成熟稳健的一方之主。在此期间,史书上并没有匈奴大规模入侵代国的记载。原因大概是刘恒处事谨慎,并没有像韩王信那样去过分刺激匈奴。双方据守句注山(今恒山山脉)南北,彼此尽量不发生摩擦。
吕后在害死三任赵王以后,曾经想把刘恒迁到赵国,然而刘恒巧妙地谦让了,故而才能够在吕后专权时期得以保命。
在诛吕政变后,大臣、宗室们决定在藩王中另立新君。其实齐王刘襄最有机会问鼎皇位,因为他是刘邦的长子长孙,而且最早举起反吕义旗,但是齐王的母舅家势力强悍,大臣们依稀看到了吕后和她娘家人的影子,所以齐王被否决了。
剩下来有资格当皇帝的,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但是刘恒比刘长更年长,而且薄家比刘长的舅舅家更善良,所以大臣、宗室决定立刘恒为新君。
其实,与其说薄太后为人温良谨慎,倒不如说她娘家人丁稀少、势力单薄,难以成为第二个吕家。
分析利害
当刘恒得知自己即将当皇帝后,并没有被兴奋冲昏头脑,而是立即召集亲信商议对策。
郎中令张武等人发表意见:“汉廷大臣都是当年高帝时期的大将,熟习军事,多谋诡诈。他们的愿望并不止于现今的权位,只不过是畏惧高帝、吕后的威势罢了。如今,他们已经诛灭诸吕,刚刚血洗京师。此时以迎接大王登基为名,实则不可轻信。愿大王称病不要前往,以静观其变。”
张武等人所述确属实情,朝廷的军功阶层如果真想把刘恒诱入京师杀害,并不是很难办到的事,一旦前往京师,则祸福难测。
但是中尉宋昌并不同意上述意见,他这样说:“群臣的议论是错误的。当年秦朝失去政权,诸侯、豪杰蜂拥而起,自以为能得天下的人数以万计,然而最后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刘氏,这样就断绝了天下人想当皇帝的奢望,此其一也。高帝分封子弟为藩王,封地犬牙交错,互相制约,这样就可以保证宗室稳如磐石,使天下人都信服刘氏宗室的强大,此其二也。汉朝建立以后,废除秦朝苛政,约定新的法令,施行德政,人心安定,此其三也。”
宋昌所论述的三点理由,是为了论证一个观点:刘氏宗室根基稳固,刘氏的地位不是其他人能够随便取代的,刘氏以外的人不具备做皇帝的条件。因此,就算军功阶层多谋善战,刚刚血洗京师,他们也不可能自己来坐天下。
宋昌继续说:“以吕太后的威严,封立吕氏三人为王,专擅朝政,独揽大权。然而,太尉周勃单凭一道符节进入北军,振臂一呼,军士全部袒露左肩,拥护刘氏、背叛诸吕,最终诛灭了吕氏。这就证明,刘氏的帝位乃上天授予,并非人力可以夺取的。”
宋昌用吕后的教训来进一步证明,刘氏的基业异常稳固,就算吕后这样的政治强人也无力颠覆,更何况如今的军功阶层势力还不如当年的吕后。
宋昌最后得出结论:“现在即便大臣们想要作乱,百姓们也不会听他驱使,更何况他们的党羽内部就能团结一致吗?如今朝内有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这样的宗亲,关外又有吴、楚、淮阳、琅邪、齐、代等强势的藩王,谅大臣们也不敢另生异谋。高帝诸子,如今只有淮南王与大王健在,大王又年长,贤圣仁孝之名闻于天下,所以大臣们是顺应天下人的心愿,要迎立大王为皇帝,大王不必猜疑!”
中尉宋昌论证了刘恒能够继承皇位的原因:首先,刘恒在刘邦的子孙中年龄最长,由他继承皇位在法理上具有正当性,能够得到天下人的承认。其次,虽然军功阶层控制了长安,但是关外还有各国藩王,朝内还有刘氏宗亲,更何况军功阶层内部并不团结,所以他们不敢取代刘氏自己坐天下。
事实上,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并没有被人点出:诛吕政变是由军功阶层和齐国系的宗室共同完成的。齐国系宗室既包括在关外起兵的齐王刘襄,也包括在朝内充当内应,乃至最后诛杀吕产的朱虚侯刘章。虽然这两股势力都十分强大,但却又互有矛盾,互不相让。对于齐国系宗室来说,军功阶层是异姓旁人,没有资格坐天下;对于军功阶层来说,齐王的外戚过于强大,容易成为第二个吕氏。既然两股势力矛盾不可调和,那就只好各退一步,遵照法理办事,拥立一个局外人来做皇帝。
问卜吉凶
代王刘恒向薄太后禀报了此事,二人犹豫不决,只好用龟壳来占卜吉凶。具体的方法大概是:先在龟壳的中央钻一个小孔,刻一道杠,再把龟壳放在火上烤,于是就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裂纹,这种裂纹叫做“兆”,最后就是通过观察“兆”的形状来预测吉凶。
刘恒母子卜得的“兆”是:横向的裂纹比较粗壮,很像一个“王”字,所以卜辞上说:“横纹粗又壮,我当做天王,夏启的事业光大发扬。”
刘恒说:“寡人本来就是王了,又做什么王呢?”
卜者告诉他:“所谓的天王,就是指天子。”
于是,刘恒派他的舅舅薄昭先行进京会见周勃,周勃等人详细地向薄昭说明要迎立代王的本意。薄昭返回代国报告:“迎立之事是可信的,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刘恒笑着对宋昌说:“果然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代王刘恒启程赴京,命宋昌为警卫员,张武等六名亲信一同前往。刘恒一行来到长安郊外、渭水以北的高陵时,停车休整。刘恒命宋昌先驰入长安观察动静。
宋昌行至渭桥时,碰上丞相以下的百官都前来迎接。宋昌赶回来报告,刘恒驱车赶到渭桥,群臣跪拜觐见,俯首称臣,刘恒下车还礼。
这时,太尉周勃趁机近前说:“希望和您单独谈话。”
宋昌回答道:“您要说的如果是公事,那么不妨公开说,如果是私事,则王者不受私事。”
周勃于是跪下呈上天子专用的玉玺和符节。
刘恒辞谢说:“到代王官邸再商量吧。”在汉朝,每个藩王在京城都是有一套官邸的,方便进京朝觐时居住。
从刘恒的行程安排和与群臣的对答可以看出,他有着谨慎小心的政治素养和灵活的手腕。
公元前180年闰九月二十九日,代王刘恒在群臣的护送下进入了都城长安,下榻在代王官邸。
继承皇位
图片
在代王官邸,群臣正式向代王刘恒劝进。在古代,如果非储君继承皇位,一般都要经过劝进,这是必要的法定程序,以示得位的合法性。所以在刘恒之前,刘邦也接受过劝进。
当时,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等大臣、宗室,向刘恒行礼,拜了两拜,然后说:
“少帝刘弘等人都不是孝惠皇帝的儿子,不应当侍奉宗庙。臣等恭敬地与藩王、宗室、大臣、列侯、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商议:‘大王如今是高帝的长子,应当继承大统’,愿大王即天子之位。”
按照程序,刘恒此时必须谦让:“侍奉高帝的宗庙,这是大事,寡人没有才能,不足以承担宗庙重任。还是请叔父楚王考虑合适之人,寡人不敢担当。”
刘恒先是在面西的主人位置上辞让了三次,群臣扶他坐上面南的君主之位,他又谦让了两次。陈平等人再三劝进,这才走完程序,接受皇位。
这时,东牟侯刘兴居说:“诛灭吕氏我没有立功,请允许我前往清理皇宫。”于是刘兴居与太仆夏侯婴一起进入未央宫,把少帝刘弘请出皇宫,并解除宫廷卫士的武装,把他们赶出宫去。然后安排天子的车驾,来接刘恒进宫。
当刘恒一行驶入宫门时,竟然遇到十名卫士的阻拦,于是周勃立即前来说明皇位更替的情况,这十人立即放下兵器离去。
这天夜间,刘恒任命宋昌为卫将军,接管南北二军,掌握京师防务。又任命张武为郎中令,掌管宫中事务。
这天夜间,被废黜的少帝,还有在京的惠帝诸子,都被有关部门杀害。
这天夜间,刘恒来到未央宫前殿就坐,发布诏书,大赦天下。这样才算完成了权力更替,动作不可谓不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