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演讲:为打工者拍婚纱照,为老兵泪目,他用照片讲述生老病死

2018年底,腾讯新闻联合中国摄影报、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推出了“萤火计划”,为专注于公益报道的摄影师群体提供传播平台。作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萤火演讲”应运而生,每一期将邀请一位纪实摄影师,为你讲述报道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是第5期,由摄影师贾代腾飞讲述。他的演讲主题是“不让你的照片错过这个时代”。

视频/Gravity Cat Studio

摄影/贾代腾飞

文字/璐遥

编辑/Smart

出品/腾讯新闻 中国摄影报 中国扶贫基金会

2019年是青年报道摄影师贾代腾飞从事新闻行业第10年。他是长江日报摄影记者,曾先后供职于都市快报和东方早报。2012年,贾代腾飞入选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大师班,成为每年全球遴选12名摄影师之一。

对他而言,摄影打开了一扇大门——想说的话都可以通过照片表达出来。在萤火演讲中,他连续分享了四组作品,《流水线上的爱情》《为什么留下我》《战友等你六十年》和《迟到三年的全家福》。

在他的镜头中,90后年轻工人在工厂车间里穿上婚纱,耄耋老人在陵园为战友守陵,天津爆炸中失去独子的高龄夫妻选择再孕,身患残疾的留守儿童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无论是面对刚出生的小孩、打工的年轻人,还是耄耋老人,他始终保持善意,关注他们的个体命运在社会事件中的沉浮。

流水线上的爱情

2012年春节后,上海等大城市出现节后用工荒。

最初,贾代腾飞想找新生代和老一辈的农民工,对比他们在工作的诉求上有何不同。但在用工市场,贾代腾飞没有找到合适的拍摄对象。

他选择以爱情作为切入口。他去工厂跟年轻工人聊天,了解他们在大城市的生活、婚恋和对未来的想法。让他吃惊的是,很多人20岁出头就已为人父母。

有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务工者总数约有8487万人,占外出务工者总数的58.4%,并且都已陆续步入婚龄。

这些稚气未脱的年轻工人们告诉贾代腾飞,他们觉得自己到了该结婚和生孩子的年纪,稀里糊涂就在大人的撮合下结了婚,而孩子大多留在老家,由父母帮忙照看。

这些年轻人以疾风骤雨的方式完成了谈恋爱、结婚、生子3个人生重要步骤。这让贾代腾飞萌生了个想法,为这些仓促解决人生大事的年轻人拍摄婚纱照。

他提供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是在工地拍摄,将来他们离开工厂后可以有个回忆;第二个是到影楼、或到外滩拍当下最流行的婚纱照。令贾代腾飞意外的是,绝大多数人选择了第一种方式——在工地拍婚纱照。

年轻的夫妻们穿上婚纱和西装,双双站在工作的车间里,显得格格不入。有人愁云满面,过早步入婚姻带来孩子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这对夫妻有个1岁的孩子,在上海医院看病时因肺炎夭折。夫妻俩认定是医疗事故,坚持和医院打官司。半年后的七夕节,贾代腾飞回访发现,女主人公已经再孕4个月,她暂停了工作,在家安胎。

老公下夜班后裹着毯子蜷缩在床上,妻子则非常安静地坐在床沿边。妻子的名字很有意思,叫李欠欠。事实上,她原名叫李贝贝,上户口的村里人字写的太潦草,把“贝”字写成了像欠钱的“欠”。

一个学美术的朋友看了这张照片后浑身起了鸡皮疙瘩,他觉得构图特别像一个十字架。贾代腾飞认可了朋友对照片的理解。他说,“每个人来到世上都背负着命运的十字架。”

这对夫妻原先把孩子留在老家。半年后,他们觉得不利于孩子成长,把孩子接到了上海,一家三口挤在四面还是土坯墙的出租屋里。

贾代腾飞在分享他俩的故事时,提到一个词——“尊严”,“夫妻俩的尊严不是照片赋予的,而是他们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有尊严。”

照片中,他们的床被塑料帘仔细遮挡着以防灰尘,男主人在床边铺了条白色塑料布,这样,他可以把鞋脱掉后,脚踩着塑料布上床休息。尽管房子简陋,但他们过得非常有仪式感,并打理得井井有条。可以看出,夫妻俩在用心经营自己的临时小家。

贾代腾飞印象最深的是选择单独拍摄婚纱照的姑娘。她是车间保管员,为人热心,给贾代腾飞帮了好几天忙。

后来车间主任告诉贾代腾飞,姑娘结婚了又离婚,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有一次工厂体检,她的体检单上有一个疑似肿瘤的器官阴影,婆家知道后提出离婚。婆家觉得,她可能会成为家里的负担。

半年后,贾代腾飞再次见她时,她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她说,实际上有很多人在追她,但她没有从上段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还不敢去爱。

每一对夫妻都有非常特殊的故事。流水的爱情就是流水的人生,很多时候,生活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往前走。这也是贾代腾飞将这组故事取名为《流水线上的爱情》的原因。

这群年轻工人摇摆于故乡和城市之间,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夹心层里,是新时代的一个注脚。

为什么留下我?

贾代腾飞把镜头从城市工厂转向了乡村。这些年,城市化飞速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力涌进城市,也留下了很多留守儿童。

2015年,在重庆巫溪一个偏远的小县城里,贾代腾飞碰到一对两人三足的小姐妹。老大出生后,被父母放在火盆边烤火,火星子引燃了襁褓,导致她手腿烧伤、终身残疾。

不幸接二连三到来,在外打工得了尘肺病的父亲也于2018年1月1日逝世,姐妹俩只能和爷爷奶奶、妈妈相依为命。贾代腾飞在这对姐妹身上看到了“留守女童”、“残疾”、“尘肺病”等太多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农村问题。

姐妹俩很努力,她们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早上5点半,她们准时起床念书,每天如此。

因为村里基建,挖断了电线,有段时间他们得举着火把上学。

姐妹俩站在自家阳台上时就可以看到父亲的墓地。而葬在老家房子旁边是父亲的心愿。

去年,有好消息传来,老大小升初考到全校前20名,如今在县里上初中。2018年8月的中元节,老大把成绩单烧给了父亲。

战友等你六十年

这是个跨越60年的故事。

2014年3月28日,韩国首次归还牺牲在韩国境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437具烈士遗骨被军机运送到沈阳。

一大早就到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媒体记者们,等了6个多小时,才看到运送遗骸的车队从路的尽头缓缓开来。

这是个一闪而逝的场景,贾代腾飞在内心做了博弈,选择待在媒体区可以标准地完成采访任务,选择遵从内心想法跟拍一位一早就坐在路边的老大爷,有可能他赌赢了,也可能什么东西都拍不到。最终,他还是遵从自己的职业判断,把镜头对准了老大爷,他觉得老人身上有故事,早先时候他曾去攀谈却被老人拒绝。

运送遗骸的车队缓缓走过,老大爷左手捏着警戒线,以立正的站姿,把帽子摘掉。这时,老人已泪流满面。

尽管贾代腾飞经历过很多灾难现场,看过太多生离死别,在那一刻他看到老人在流泪,他也跟着眼泪簌簌地往下落。

那几秒钟,贾代腾飞脑子里闪过了无数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看过的文学作品,都是关于战场关于生死的。

贾代腾飞强迫自己回过神,追上去问老大爷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这次,老大爷没有拒绝,他告诉了还在流泪的贾代腾飞,只是电话号码说错了一个数字。当贾代腾飞前往老大爷的住址时,老人已经离开,跟女儿住到城里。

两天后,贾代腾飞才和老大爷再次相见。

贾代腾飞了解到,老大爷叫曹秀湖,是第一批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作为医务兵,很多战友都在他的手上或在他身边去世。

曹秀湖老人并不确定那437具遗骸里有没有战友,他只是在报纸上面看到了消息,就瞒着家人到了现场,默默地看一眼,再默默走掉。回去的那一天,他心情特别失落,坐反了车,家在东头,他坐到了西头。

曹秀湖老人离休后给组织写了一封申请信,自愿去东陵守陵,那里埋葬了很多志愿军战士。他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陵园,跟老伴两人守了15年陵园。后来年纪大了,他才搬出来。

这年清明节,贾代腾飞跟老大爷去陵园祭拜。陵园出口的路边有一排盛开的樱花树,曹秀湖老人就站在树前,抬头看着,一言不发。这些树是曹秀湖老人刚刚来守陵时种的。

这让贾代腾飞想到归有光写的《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用一棵树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悼念,而曹秀湖老人也是借着樱花树,悼念着60年前逝世的战友们。

迟到三年的全家福

这个关于中年人和孩子的故事也令人心碎。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牺牲了很多消防员,其中有湖北随州籍的24岁的庞题。

庞题的母亲方志英情绪非常不稳定,一旦在电视上看到儿子、军人的形象,她都会暗自垂泪。父亲庞方国也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不知道怎样去安慰妻子。家里总是陷入死寂般的安静,这种安静让贾代腾飞心里发憷。

高龄夫妻决定通过试管再要孩子。他们在武汉一直做试管,失败了3次,第4次成功了。

47岁高龄的方志英,年轻时得过脑梗,每天要打防止血栓堵塞的药。她的右手基本上丧失了劳动力,平时只能用左手。试管成功,也意味着高风险的妊娠。

每到8·12前后,天津的战友会分批到庞题家来看望。这已经成为新消防员入职后的必修课——记住离开的兄弟们,延续看望他们父母的传统。

2017年12月13日,贾代腾飞接到电话,方志英肚子太大了可能坚持不住了。他把夫妻俩接到了武汉,联系了医院。最终,剖腹产顺利生下一对龙凤胎。

虽然打了麻药,但方志英听到孩子坠地后的第一声哭泣时,眼角里流下了泪水。

2018年初,贾代腾飞再次来到庞题家。他看到,两个已经年近半百的父母,从零开始学习用现代的方法养孩子。

这天,庞方国再次到烈士陵园看儿子,特意给他捎了张照片。这是张全家福——庞题的制服、龙凤胎儿女和夫妻俩,他们一家人在3年后终于在一起了。

贾代腾飞希望用照片让镜头里的人物感觉到,大家都不是美丽世界的孤儿。

我们当下生活的这片土地变化日新月异。贾代腾飞表示:“时代可以错过我们,但是我们的照片不要错过这个时代。”

贾代腾飞

曾供职于《都市快报》《东方早报》,现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视觉中心主编。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人民摄影金镜头奖、第二届全国青年摄影大赛金奖、两次入选“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大展等;2012年入选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大师班,赴阿姆斯特丹学习,全球每年遴选12人;华为手机官方样张摄影师、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成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个人摄影书《突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