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老人裸捐62亿:世间最好的养生,是行善积德

文|东北童星
1973年7月20日晚上7点,巨星李小龙在家中突发头痛。与夫人和友人简单攀谈后,他回到屋内休息,从此一睡不起。
因为事发突然,多年来人们在提起他的死因时,都会在前面加上“离奇”二字,如此一代传奇又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这之后不久,李小龙生前最后所住的宅邸——“栖鹤小筑”,被别墅原业主邹文怀挂牌变卖。然而因深陷“凶宅”传闻,房屋始终无人问津。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一位名叫余彭年的男人走进了银行,他从柜台贷来70万港币,转身便与邹文怀签下了“房屋买卖合同”。
那一年,余彭年赌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仅用100万港币,便买下了如今市值超过1亿元的李小龙故居。
图片
李小龙故居
站在“栖鹤小筑”的门前,他的内心涌起了一场惊涛骇浪。年逾五十,他再一次踏上了“创业”的道路,心中满是期待与忐忑。
那时或许连余彭年自己都浑然不觉,一场巨变正在发生。因着这一个决定,他开启了辉煌的人生下半页。
此后多年间,他曾与李嘉诚一起登上《时代》周刊、花18亿建造五星酒店、当街“撒钱”富甲一方。
豪门多纷扰,就在所有人猜测百亿家产在未来将何去何从时,已过古稀之年的余彭年,正式向人大提出立法请求:
百年之后,将名下财产全部捐出,一分不留。
因为这一举动,余彭年成了“中国裸捐第一人”。然回首他的过往人生,他给予世间的却远远不止如此。
何为“裸捐”?
余彭年给出了最好的解释。
图片
4年前的春天,余彭年老先生于北大深圳医院长眠。
这之后,这位发誓要“赚够一百亿,捐够一百亿”的名慈善家被众人奉上神坛。半生慈善路,这是他从童年起便在坚持的慈悲与善良。
出生于战火纷飞的旧中国,余彭年似乎从降生那一天起便注定不凡。
6岁那年,余彭年的老家湖南遭遇了一场百年罕见的超大水灾。受祖屋地势的影响,余彭年一家成了村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家庭之一。
青年余彭年
房屋被冲垮、家人被冲散,彼时的彭家(余彭年原名彭立珊)已是满目疮痍。
在洪水来临之前,彭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为人忠厚老实,赢得了村里不少人的好感。
如今眼看着他们一家老小受难,乡亲们于心不忍,便自发为他们做起了灾后重建工作。
有了乡邻的帮助,余彭年一家得以跨过了天灾的坎,而也就是自那时候起,父亲便时常会对余彭年说:
“日后若有出息,一定不要忘记父老乡亲的恩德,为家乡做几件好事情。”
一场洪水,冲垮了余彭年的旧屋,却没能冲垮他心中对于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他从小便已立下的誓言。
图片
从长沙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本可以留在省城找一份体面工作的余彭年,主动提出要回到家乡帮助年迈的父母照看生意。
在“大学生比金子”还要金贵的年代里,人人都笑他傻,可他自己却始终乐在其中。
父母在,不远游,游,则必有方。
上世纪五十年代,余彭年已近而立,家中生意也已完全步上了正轨。与家人几经商讨过后,他坐上了去往上海的火车。
那是余彭年第一次离开家乡,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多年经商的经验,但完全陌生的生存环境,还是让这位南方汉子感到惴惴不安。
图片
沪上长街,华灯璀璨,孤身一人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余彭年觉得这座城市正在飞快的吞没着自己。
因为没有任何后台背景,初来乍到的余彭年只能从最底工作做起。清洁工、勤杂工、书店销售员……为了能在上海站住脚,他近乎使出了浑身解数。
存活在大城市最逼仄的角落里,余彭年在外人看来是拿不上台面的“小赤佬”。当地人的跋扈让他饱受折磨,却也在同时教会了他忍耐与坚强。
渐渐的,他开始明白:人生就是一个渐渐受锤的过程,而绝望是一种罪过。
因着脑子灵巧又踏实能干,余彭年深受老板的喜爱,工作上的机会也渐渐多了起来。
眼见着好日子就在眼前了,可一场牢狱之灾却将这位年轻人,再次打入了谷底。
图片
新中国解放后,全国正式开展土地改革,而余彭年竟也在此时,被莫名其妙扣上了“逃亡地主”的帽子。
曾经殷实的家庭背景给了他上大学的机会,却也在日后成了他“犯错误”的证据,一时间余彭年百口莫辩。
1955年前后,余彭年入狱。四四方方的囚笼虽然困住了他的身体,却始终没能打趴他的意志。
为了讨回公道,他在狱中一次次提出上诉,虽屡战屡败,可他依旧屡败屡战。
在艰难等待回应的日子里,余彭年竟成了狱中的“红人”。因为文化水平高,狱友们经常会拿着家书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助朗读一下。
和普通意义上的家书完全不同,这些从监狱外面寄来的书信,内容大多没有什么温暖可言。离婚、叫骂、脱离关系、死讯,这些都是其中出现的高频词汇。
每一次手拿书信,将这些坏消息亲口读出,余彭年就好似与对面的人一起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站在人生的各大悲剧面前,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好好活着”四字的重量。
之于自己,亦之于别人。
图片
3年后,在刑满前2个月,余彭年终于从监狱长手中接过了那份,自己拼掉半条命才等来的“无罪证明”。
没有预想中喜极而泣的激动,他只是简单道谢,然后转身离开。一千多个日夜过后,余彭年终于看见了四角天地以外的天空。
只是不同于从前,这一次,门外再也无人等待——在余彭年坐牢的那几年中,他的父母已先后去世,几个兄姐也已杳无音讯。
望着空无一人的祖屋,余彭年心如死灰,为了能尽快离开伤心之地,他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前往香港地区的客船,而此时他的身上全部家当,就只有一身破旧工作服。
和最初入沪时一样,彼时的余彭年一无所有,唯一能被称之为财产的,就是他决心要闯出一片天地的一腔孤勇。
图片
由于是从家乡“偷渡”到中国香港地区,余彭年在当地只能找到一些收入极低,且完全没有保障可言的“高危”工作。
不懂粤语又身无分文,他只能露宿街头。
因为穿着破烂居无定所,他曾被人误认为是“犯罪分子”送进警察局,也曾因好奇观看打群架而被当成同党痛打,就连好好走在路上都会被醉汉拿来撒气。
在初入香港的那段时间,余彭年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上,看见了最真实的傲慢与偏见。有很多个瞬间,他也想一了百了,可一想到父母生前的叮嘱与流落在外家人,他便又咬着牙挺了下来。
“我每天晚上花一毛钱,买2份当天剩下的报纸看,就为了寻找个赚钱的机会。”
就这样一路坚挺着,余彭年熬过了最初的艰难日子。当对新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他终于找到了来港后的第一份正经工作。
图片
当时余彭年经朋友的介绍,来到某大厦做打杂的工作。
其他人都想着怎么能偷懒,唯独他想着怎么加班。一周七天,他就连双休日都驻守公司,时刻等待老板的召唤。
长此以往,老板看中他的勤勉与聪明,不仅主动将他提升至经理,还将他派往台湾地区,单独出资鼓励他搞房地产与旅游业。
凭借着老板的支持,困苦了多年的余彭年终于赚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随之而来的,亦有他生命中的黑暗时刻。
图片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香港的股票市场在相关政策的扶植下持续升温,余彭年便在此时瞅准时机,将自己的全部资金投入股市,期望能以此搏来另一个人生巅峰。
然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世间从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
1976年,股灾降临,股市从1700点一路飘绿到300点,全港股民的梦想在一夜之间被击穿、击碎。
那一夜,香港地区股市哀嚎遍野。
在这场无妄之灾中,余彭年倾家荡产。当初被他视为全部希望的200万港币,全成了泡沫,一触即破、一闪便过。
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余彭年再次变得一无所有。守着过往的废墟,他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如今山已崩,地已裂,可是路又在哪里呢?
图片
余彭年将自己整日关在房间里,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就此倒下,可老天却又在此时拉了他一把。
不知为何,那一夜他忽然回忆起了曾经的岁月——
从幼年到如今,自己经历的天灾人祸恐怕用一个手掌都数不过来。可无论过往多艰辛,他都一一挺了过来。
他想,如果当初的自己可以,那现在也一定可以。
还能更坏吗?如果不能了,那接下来便是触底反弹。年过不惑,余彭年已无所畏惧。
保罗·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写道:
“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图片
决心重振旗鼓后,余彭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贷款买下了李小龙故居。香港地区当地人不敢住,那他便将别墅租给外国人,仅用了8年便将成本全部收回。
在此期间,余彭年紧盯房地产行业,瞅准时机,他再次一头扎进了曾经的老本行。靠着此前积累下的经验,他很快便在其中尝到了甜头。
并且这一次,再也没有泰极而否的绝望与无奈。
1980年前后,在经历了多番大起大落的迷茫之后,余彭年终于在知天命的年纪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房子、车子、公司、地位,当李小龙故居已被市场估值为7000万时,余彭年完成了生命的逆袭。
图片
苦日子熬到了头,余彭年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年幼时父亲一直挂在嘴边的“饮水思源”。
1984年余彭年回到家乡。曾经发誓“不混出个样子,决不回家的”的少年,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荣归故里。
20多年的分别,让余彭年对这次的返乡之旅满是期待,可当真的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他的心却彻底凉了——黄土地、破板房、贫庄稼,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家乡竟丝毫没有变化!
时隔多年,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乡亲大多已不在人世,可当初他们带给自己的感动却仍在眼前。望着村中的面黄肌瘦的老人与孩子,余彭年心中满是酸楚。
他当即便转身与同行的后辈说道:“拿钱来,现金。”
图片
400元一个红包,余彭年站在彭家祖屋前,将红包一个个送到同乡的手中,这一送便是5天。
同行的人怕他被骗,曾几次制止,可他却只是摆摆手说:“宁肯帮错,不能不帮。”
在家乡待了几日,余彭年又发现家中交通很是不便。为了缓解市内交通压力,他专门调拨20辆豪华客车成立“立珊专线”,以此来连接多所大学,前后花费超过十万元。
听说家乡没有救护车,他又花费近200万元,买最好的设备,为当地医院购进了十辆救护车。
看着在马路上快速穿行的“立珊专线”,余彭年的心中很是欣喜,可这份喜悦却并没有维持太久。
“立珊”专线
在余彭年离开后不久,当地政府不仅擅自取消了“立珊专线”,而且还将救护车改成了商用客车,就连其中昂贵医疗器械也不知所踪。
得知此消息后的余彭年大失所望,再三思量后他提笔向当地相关机构写下了一封信。在信的最后他说:
“没有人生下来便注定发大财。其实,他们大都是凭着一双空拳、苦打天下起家的。”
“然而,只要事业有成,他们不忘为家乡造福。每一块钱都凝结着血汗,饱含着心酸。没有人能以任何借口把它浪费和滥用。”
曾经满心做慈善,不求回报,如今却落得失望而归,余彭年的心中尽是惆怅。
失落过后,他终于懂得,所有的善良都该有条件。
图片
也就是从“捐车”事件过后,余彭年渐渐发现,所谓捐款捐物,如果不能将东西亲自送到受助者手中,那将是毫无用处。
于是此后,余彭年在长沙前后成立了多家福利基金会。多年间,无数人向他打来求救电话,虽然说出的故事一个比一个惨,但真实的却没有几个。
尽管一直在被骗,可余彭年却还是选择坚持。因为他真的害怕,有一天会有真正需要的人,因自己的疏忽而丢掉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喜欢直接帮助穷人,我见不得穷人难过。不能直接帮助到别人,我也不放心把钱捐出去”
图片
1995年,余彭年斥巨资18个亿,在罗湖商业中心区建造了一座57层的五星级酒店——彭年大厦。
项目刚开始时,很多人讥讽他财大气粗。身处舆论漩涡,余彭年选择了沉默,只是在酒店正式开业之后当众宣布:
“这座大厦全是我真金白银拿出来的,一不要还借款,二不欠利息。我还预留了一部分后备资金。这座大厦就是母鸡,我把它的全部利润永久性地捐给社会,70年不变。”
不捐赠、不继承、不变卖,酒店所有收益纯利润全部永久捐献给社会福利机构和教育事业。
余彭年就这样成了中国“裸捐第一人”。
为了能将酒店经营得更好,为日后的慈善事业打下基础。年近80岁的余老先生,每天都会到公司敦促年轻人工作。
早上7点到凌晨12点,直到生病入院前,这仍是他每天的工作时间。
图片
彭年大厦
当酒店的生意步上正轨后,余彭年辞掉了自己于商界的所有职务,专心做起了慈善。
几年间——
他在多所高校设立专项奖学金,帮助成百上千名孩子,圆满大学梦;
他将曾经的李小龙故居挂牌变卖,所得近一亿资产全部捐献至汶川地震灾区,帮助无数人重建家园;
他用5年,近5个亿创办“彭年光明行动”,帮助无数白内障患者重见清晰世界。
一直到2011年,余彭年仍坚持每天与一线白内障医疗分队通话半小时,印着他人像的顶级白内障手术车,从城市开到农村,“恢复光明不花钱,赶快去找余彭年”,这句话车走哪里便喊道哪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慈善三十五载,余彭年真的做到了。
余彭年白内障手术车
被称为“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余彭年曾连续五次蝉联胡润中国慈善榜榜首,5年来累计捐款62亿元,与李嘉诚一起被美国《时代》周刊提名为“全球14大慈善家”。
身边的人希望他借此宣传壮大名声,可他却始终不肯。
“做慈善时,我比任何时候都感到舒服,别的我什么都不求。”
图片
在接受知名媒体华商韬略专访时,余彭年曾说,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挣够100亿,然后再捐出100亿”。
说这话时,余彭年老先生的眼中满是骄傲与自豪。那时谁也不曾想到,仅仅2年之后,余彭年老先生便驾鹤仙游。
图片
“有人做好事是有目的,我的目的是做好事。”
因着童年时的一场水灾和父亲的叮嘱,余彭年将“慈善”当成了自己半生的事业。
35载慈善路,余彭年不卖名、不卖利,只“卖”自己对于行好事的执着与热忱。尽管于此期间,他不停被谎言与质疑中伤,可无论如何,他却从未想过要放弃心底的悲悯与坚守。
也许和其他商界巨擘相比,他不算名声大噪。但实际上,有时最沉默的善良,往往才最动人。
“我不仅自己做慈善,我还想要影响更多的人!”何止是钱财?余彭年早已将自己的所有馈赠于世。
而这其中最珍贵的,定是他心底从未改变的慈悲与善良。
图片
记得在余彭年老先生去世后,其家族曾因遗产问题争论了许久。好在一场喧闹过后,他的家人仍决定遵从余老遗愿,将他的百亿资产尽数捐出。
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
余老若泉下有知,如今便真可安眠。
部分资料来源:
1.公众号“华商韬略”余彭年专访
2.余彭年生前受访视频
3.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络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