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花10万元买了一堆废铁 造出8吨重水陆两用“坦克”

他花了十多万元,买下了别人眼里的废铁。可是,要把只剩空壳子的科考船,做成只听过、没见过的水陆两用船,谈何容易?

闫明是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县一位有名的民间发明达人,没有师傅,不画图纸,他通过自主学习和不断尝试,利用淘宝找零件,发明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从冰淇淋机到水陆两用船,他还想将人工智能和机械结合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摄影&视频/杨宽

编辑/庞宇佳

出品/腾讯新闻 腾讯图片

点击观看视频:看发明达人如何靠机械改造买下豪华装修房

这半年来,在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县的竭阳湖水库,不少人见过一个“大水怪”。这个“水怪”钢铁身躯,看起来既像坦克,又像拖拉机,虽然看上去有点厚重,却能稳稳地浮在水面上,自由地前进后退、左转右拐地行驶。

人们发现,总有位高高瘦瘦的“怪大叔”,蹲在岸边紧紧地盯着“大水怪”,手里还拿着个小盒子式的遥控器,对它下命令。有时候,大叔也会站在“水怪”上,跟它一起在水库里转上一圈,像在控制一个巨大的“航模”。

“怪大叔”叫闫明,今年61岁,是这艘巨大“航模”的制造人。其实,这个重约8吨的机器,是他用很多报废的机械物件,一点点设计、拼接出来的“水陆两用船”。

去年10月,闫明在外地一家工厂厂房里,看到了一辆大铁车。一打听,原来这是上世纪90年代加拿大生产的一辆极地科考车,如今已经报废了。老闫顿时来了兴趣,“我是不是可以把它改造成观光的水陆两用船?”于是,他花了十多万元,买下了别人眼里的废铁。可是,要把只剩空壳子的科考船,做成只听过、没见过的水陆两用船,谈何容易?

报废的工程设备是闫明最感兴趣的宝贝。

改造这台两用船,闫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修复履带,“完全不能转动,如果买新的,要花个七八万元,成本太高了。”于是,他想了三个多月,反复试验、构思,最终来了灵感。他给科考船安装上了一个其他机器的传送装置,修复履带一共才花了70元。

打开老闫的手机,找出淘宝搜索页面,里面的历史记录里有各式各样的零件,能看到他发明道路上,留下的很多痕迹。“我现在是手机不离身,随时有了灵感,就能点开,找出相关零部件。”

闫明在动力仓内讲解修复过程。

网上订一个电动三轮的发动机,解决了动力问题;二手交易平台找一个旧电动车的变速箱,解决了推进器问题……

一年后,根据自己设计和实验,闫明只花了3万元就造出了水陆两用船。老闫把两用船开下水的时候,引来了不少人的惊叹和关注。闫明还特意做了一个简介让游客了解这台大家伙。

不少外地游客过来跟他攀谈,“昌黎有这样的能耐人啊。”这让老闫很骄傲,“感觉自己给家乡争光了,创新是多重要的事啊。”

闫明在废品站中寻宝。

然而在十几年前,老闫的发明改造过程可没有这么顺利。“你可知道,这样解决问题,是我年轻时候敢想,却实现不了的啊。那时眼前的材料就那么一点,上哪儿找那么顺手的材料搞发明啊。”闫明想起了上个世纪90年代,自己做冰激凌机的事。

酷爱改造的闫明家中的边边角角摆放的各种机械。

那时候,昌黎街头刚刚出现冰激凌机,是个新鲜物。闫明对此很感兴趣,总想自己做一台。于是,他就经常守在商店,等到机器卡壳,赶紧上前帮助修,弄懂了构造后,便开始自己制作。

大工厂有许多能用的设备,有些甚至还没开封使用,如果能被人找到使用,对环保也是贡献。

可让他犯难的是,许多零件凑不齐,特别是冰激凌机上的一个圆筒型管道,就算自己找厂子,也很难加工出来。最后,在一位参过军的亲戚家里,他看到一个废弃的空炮弹筒,这才解决了问题。他造出的3台冰激凌机,马上就被人买走了。

此后,老闫的发明越来越多,也更加贴近生产的实用性——给采石场自制出压力筛;给木材厂用上改造后的叉车……由于当时信息闭塞,物资短缺,闫明依靠自己的改造发明找到了改善生活的方式。1998年,他通过改造机械赚了8万元,加上家里的积蓄,买下了一套豪华装修的房子,这让闫明很是得意。

闫明用淘宝买来的零件实现自己的发明创造。

“如今有了网购,好像全国各地最优势的材料,都在我眼前了。从前找不到零件,自己加工一个,不仅质量不好,成本更是高得吓人。现在你看,成批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厂子,都能搜到,你淘一个,可能几块钱就解决了问题。”闫明说,“搜着搜着,还让我眼界开阔了,有了更多灵感。”

闫明家的后院堆满了他感兴趣的各种报废的工程宝贝。

没有师傅,也不画图纸,老闫凭借自学和想象,规划着下一步的制造计划。“我想用废起重机做个机器,把孩子们画在纸上的小图载入,让铁臂在沙滩上绘出同样的图案;还有咱昌黎收扇贝时,妇女用手一个个抠贝肉,很辛苦,我想把人工智能和机械结合起来,实现大规模自动采集。”

总能从废品堆和各式各样零件、材料里,制造出惊人作品的“怪大叔”,心里其实有一个更加五彩斑斓的世界。

(《中国人的一天 》第3376期 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国人的一天”或“chinaoneday”,说出你的故事;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带你看更多不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