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快过了,树上大妈该落地了

图片
又一年春暖花开之季到了,怎么少得了中国大妈,连复联剧组也去赏花了。但乍一看赏花姿势的,只能说硬核的复联,在中国大妈面前完败。
图片
由于南北温度差异,离立夏不到半个月了,南方大妈这不刚从树上下来,北方大妈又正往树上爬。
是啊,每一年中国大妈的赏花姿势都让我们大跌眼镜。这次不是在花树旁手挽丝巾翩翩起舞,也不是拈花浮笑连连,中国大妈赏花3.0式,比的是身手,比的是人花合一的功力。
图片
没有吊床,靠身轻如燕一言不合就上树的姿势,博得众彩。有网友调侃说:春天一到,千树万树大妈开,这树上的大妈简直比花还多,笑得比花儿还艳。
人间四月天,大妈树枝间
人间四月天,正是一年花开争艳最佳时刻。樱花、桃花、海棠花顺着春风粉墨上场,开得总能让游客留恋驻足,刷刷拿起手机,找好最佳拍照角度,凹好最佳造型开拍。
图片
但怎么着都比不过身手矫健的大妈们,她们噔一下蹿到了主干枝桠中间,在你回过神来的时候,大妈们已经躺在了树上,摆着各种造型,那些脆弱不堪的花枝被搂在了怀里,花儿贴在脸边,笑靥如花。
为了换得花海中的满满幸福微笑的朋友圈照片,多不容易。
图片
上树容易下树难,稍不留神就踩了本就脆弱不堪的花枝,撒下的满天“樱花雨”,还能给大妈们做“落花仙子”背景。
这种现象不单单发生在河南郑州的河南农业大学里,这些大妈们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名字,但自从爬上树后,都有了共同的名字叫“树上大妈”
网友还给他们看图编了新版《再别康桥》——“春天来了,树上挂满了大妈,樱花灿烂,大妈都笑了,这春天,就是你们一家的了,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你踏上枝头,把云吓跑了,不留一丝云彩……”
小时候,长辈告诉我不要随便攀爬树木,要爱护树木;现在,在花海中怅然若失,不知道该赏花好,还是该赏大妈好。打脸现场怎么来得那么快。
图片
其实赏花3.0式“树上大妈”,早在之前就已经有国外媒体曝光过了。
尤其是在2016年的春天,日媒披露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中国游客拍照时爬树摘花,还创造了“中国式赏花”一词嘲讽这种行为。
图片
武汉大学每年的樱花季,都是游客上树的重灾区,今年也不例外;在温哥华著名的赏樱景点女皇公园,也经常能看到不少中国大妈爬上树拍照。还有媒体曝光了一个穿着红色高跟鞋的大妈,踩着树枝上树拍照,还以这种新姿势为豪。
图片
上树给她们带来快感,可怜那些被践踏的花树,伤残无人问津。为了凹个人花合一的姿势,中国大妈们可是不顾人身安危,一言不合就爬树折花。
那没法啊,她们是想亲近大自然,只不过用力过猛了,她们对上树有这么强的执念,到底从哪来?
大妈上树,一种放飞自我的返祖
当公园保安警告大妈上树,最无奈的就是大妈们的执念理由——“不都是为了拍樱花吗?”“中国人不就是喜欢亲近自然吗?”
正如大妈爱用丝巾这种审美,是有历史渊源的。每一种审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赏花3.0式大妈上树,其实多少回应着一种人类的返祖现象。
诚然,抛开恶意破坏等文明行为因素,大妈们爬树非常能理解,她们不是体力太好了,需要炫耀,更多是因为出于对大自然的回归,想要在城市里寻找一点天真浪漫。
谁家小时候没有个农林和繁茂的大树,那时候,爬树是童年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图片
只要树干顶得住,手的拉力和脚的蹬力一起配合,就能快速爬上,一路仿佛云霄飞车的快感,穿梭在枝丫间,有种脱离地面,拥抱自然的感觉。
这种爬树的快感,更别提是身处在城市了。这在国外更流行了,爬树不单单是小孩子的游戏,英国的杰克·库克曾经为在城市里爬树的人写了本书叫《爬树者指南》,他说这是从空间上把我们自己和日常生活分隔开的一种行为——
图片
“当你连续几天都只能接触地铁车厢或者电梯扶手之后,触摸树皮会让你振奋,你会感觉好像被冷水惊醒。没有任何东西的表面能够和有生命的木头相提并论。爬树帮我从身边的人造环境抽身而出,让我回归自然。”
大树成了城里人的治愈物,今年外媒曝光的西雅图的一名流浪科迪·米勒,爬上了24米高的红杉树,朝着警察扔树果和树枝,都不愿意下来,一些路人还制作了“别烦这个人!”的纸牌声援科迪。足足僵持了24小时后,他最终才被警察带走,被判妨碍公共安全,破坏保护树木。
图片
爱爬树的还有王力宏,每年他与妻子的情人节和结婚纪念日,都成了他秀恩爱的“熟悉的爬树纪念日”。
图片
我们现代人爱上树,不单单因为我们童年时期就爱爬树。这是当人曾经遗留下来的采集文明的文化基因,某种叫“自然崇拜”的冲动。尤其是在一个高度工业化、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我们对原生态自由需求依然是存在的,大妈上树,是因为她们心中对原生态自由的需求更加强烈。
图片
大妈树疗法
想想大妈爬树,不过因为看到大自然的美,美得近乎是田园牧歌那般,让她们情不自禁产生了对这种乡野风景的返祖回归的情绪,激起了她们与自然超近距离接触的一种渴望。
摆脱普通行人视角,还可以远离陆地上的生活压力。也就只有在那一刻,大妈们终于可以抛开束缚,在花树上找到真实的自我,不论他人眼光,尽情放纵。
别嘲笑大妈了
说不定多年后你也成了这样的人
老艺术家要在这里补充一句,这里说的“树上大妈”,并不是所有的大妈都如此。
中国大妈们从来都不缺话题,这一群被看做是强势强悍、喜欢扎堆跟风,有些非理性的特殊群体。
继2013年“黄金抢金潮”之后,中国大妈就被各种调侃,炒韩国房、买比特币、扫日本马桶盖、广场舞、不文明插队等等,似乎所到之处无所不及,已经将中国大妈推上了国际舞台。
图片
金黄寺庙的中国游人在阿姆利则,印度。图:法新社
她们大多是年龄处在50-70岁之间,或是已经退休或是即将退休的城镇女性。以上海为例,根据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上海 50—59岁的退休女性为 116 万人,如若加上60—64 岁,总人数都约为160万人。
单单上海一个地方都一百万人,更别提中国大妈是有多庞大的群体,简直“漫山遍野皆大妈”。
相比中国大爷,通常是以一种稳重沉稳,在陌生环境面前更加克制收敛的群体,中国大妈们更能唠家常,更愿意集体出行热热闹闹的。
她们选择出游的方式,更多是“大妈团”,姐妹们趣味相投,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到这样的风景面前,还顾得上什么外人的眼光形象,开心就好啦。
图片
我们嘲笑大妈们的不文明,觉得让国人丢脸尴尬,却不懂大妈们的处境。她们生活在集体主义精神的时代,集体归属感非常强,她们经历过集体奉献的时代,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
现在好不容易终于等到日子好了,经济也好转,子女和家庭负担少了,终于有时间成群结伴到处旅游,春暖花开的风景激起城里大妈久违的田园乡愁情绪,她们就是一群从传统观念解放出来的新“自我”。
图片
经历过这样的大变革年代,她们对城市规则和文明知之甚少,单凭着一腔热情和直觉,哪来那么多理性和规矩呢。
她们对于旅游文明的启蒙,更多是大妈旅行团,因而总会生出一些不知所措的行为和习惯,比如2017年,澳洲著名的电视节目Border Patrol近日曝出猛料——一个中国大爷大妈的旅行团被海关集体扣押,海关人员从中国游客包里搜出来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小零食,很快堆满了整个桌子。
大爷大妈们出来旅行,其实很少有人会把海关的禁带清单看一遍,他们只是带了“出来玩要带的东西”。没想到一下飞机就被关进小黑屋,听着周围人叽里呱啦说着听不懂的语言,个个表情严肃,向往了很久的旅行突然成了未知数,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图片
即便经济条件跟上了,也不见得旅游观念能跟上。在她们那代,上山下乡,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所谓的旅游,不过多得是进城看看而已。难得见到有那么美的乡野风景,卡在乡村过渡到城市文明的束缚里,这种从历史基因过渡而来的冲动,蹦一下就出来了。
上树的方式让年轻人看不懂,表示难以理解,但仔细想想,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爱护树木不要乱攀爬。老艺术家看到还有一些年轻人,在用身体力行来演示什么叫不文明行为,大妈们大可以说这锅我可不全背
图片
武汉大学曝光的一个年轻的爬树女子
树上大妈,不过是在石屎森林中找寻一丝存在感和情感寄托,说不定多年后,我们成了大爷大妈,会对这样的现象有所理解,大妈们不过做了我们内心渴望想放纵而不敢放纵的事罢了。
当然下次要是再看到树上大妈,提醒她们要小心点,别伤着了自己踩着了花。
参考资料:
统计数据背后真实的[中国大妈]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郑辉
理性看待“中国大妈” 王兰 陕西日报评论周刊
“中国大妈”的高光与落寞 苏宁金融研究院 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