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灯法师是一代高僧,还是人造神话,真实的他究竟是怎样的

海灯法师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称赞他的人,认为他既是一代武术大师,又是一代佛学大师。贬损他的人则认为,他沽名钓誉,而且其所谓高超的武功,其实也是骗局。那么,海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

一、少年苦难。

海灯出生在清末民初那一段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他和那时候的所有穷苦少年一样,也是在苦难中长大的。他父亲是个穷裁缝,5岁时母亲去世。

虽然母亲去世了,但还有父亲,还可以勉强度日。但是当他12岁的时候,父亲也被当地的恶霸给打死了。海灯一下成了身负血海深仇的孤儿。就像我们在武侠小说中经常看到的男主人公小时候一样。而海灯这样的经历,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存在。

二、品学兼优。

海灯虽然成了孤儿,好在舅舅还在资助他。1916年,15岁的海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绵阳南山师范学校。毕业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四川省国立警监学校公费学校。

在学校期间,海灯由于家境贫寒,靠帮老师改作业,靠投稿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赚稿费来维持生计。

海灯从小就喜欢武术,小时候就跟着舅舅练习武艺,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全才。他白天读书,晚上练武,勤学苦练。为了挣生活费,除了投稿外,还跟着一个叫李药师的武师给人看病。

三、四处学武。

海灯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他不愿意被局限在一项糊口度日的工作上。同时,为了能够报仇雪恨,他觉得自己急需想办法提高武艺。

1928年,27岁的海灯有幸遇到少林高僧贞绪大师在四川化缘,于是虔诚跟随。因为他身体单薄,贞绪大师一开始并不收他。但是,最终被他的诚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开始教他练习“童子功”“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等少林绝技。同时,他跟着师傅去回龙寺,跟着云禅和尚和丹岩老人学习内外桩功。1929年,他又结识了山东朱智涵道长,跟着他学习少林拳和道家功夫等等。

在这些不断的学习和刻苦训练中,海灯的武功得到了极大的精进。

四、修习佛法。

海灯虽然在1928年的时候,拜贞绪大师为师,但直到1937年,才被成都昭觉寺方丈智光大师剃度为僧,并把原先“范无病”的名字改为“海灯”。此后,海灯担任昭觉佛学院的国文教师和武术教师,并向智光大师学习佛法。

接着,他又多次去宝光寺,教宝光寺和尚练武,并向宝光寺方丈贯一大师学习佛法。

此后,他多次出游,遍访名山大川,一边修习佛法,切磋武功,一边还不忘写诗。海灯的旧学诗歌的功底是很深厚的,他所写的旧体诗,为海内外名家所称道,这时候,他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少林云水诗集》。

五、一代宗师。

建国后,海灯不但武功非常精进,佛法也十分精进,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多场讲经弘法活动,获得了一致赞扬。

1956年,海灯到上海云居山拜见虚云大师。虚云大师对他非常赞赏。这年的7月,海灯就任云居山方丈,向僧众讲解佛法达到4月之久。10月,海灯接受虚云大师的法脉,成为沩仰宗九世传人,法号“宣明”。

六、名入红尘。

海灯法师虽然在武术界、佛学界名声很响,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在红尘之外。如果没有遇上改革开放,海灯可能就会以得道高僧的形象,留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争议的名声。

海灯第一次被普通百姓所了解,是因为在1979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四川奇闻录》。在这部影片中,海灯表演了“二指禅”“童子功”等少林绝学。

接着,有个作家写了一部《海灯法师传》的小说,在当时的《北京晚报》上连载,让海灯成为媒体的焦点,这里面,把海灯写成是少林寺的方丈。实际上,海灯从来没当过少林寺的方丈。海灯虽然做过一些解释,但以讹传讹,海灯“少林寺方丈”的名声为世人所熟知。

1984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又拍摄纪录片《少林海灯法师》。这部影片的播出,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少林旋风。

1987年,四川电视台拍摄并播出了《海灯法师》的电视连续剧,更是让海灯法师的声名家喻户晓。

七、身惹非议。

非议首先来自于少林寺。因为海灯所谓“少林寺方丈”的名声,让当时的少林寺方丈释行正很不满,迁了海灯及他六个弟子的单,相当于把海灯“逐出”少林寺。接着,1989年,海灯去世后,记者敬永祥又写了《“海灯现象”——八十年代的一场造神运动》和《海灯法师神话的破灭》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海灯的弟子状告敬永祥诽谤,把他告上法庭。最后,法庭判决敬永祥败诉,向海灯法师道歉。

可以说,所谓的招摇撞骗,其实和海灯本身没有什么关系,都是媒体为了博人眼球,推波助澜,把海灯拉入了是非之中。海灯法师已经圆寂,他的一生,真正算得上是“根红苗正”的高僧,我们应该对他表示足够的尊敬。

(参考资料:《海灯法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