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亿巨额补贴在手,但比亚迪的2019并非“高枕无忧”

图片
5月22日,比亚迪股份公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收到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款约人民币34.58亿元,其中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助清算和补充清算资金约31.26亿元,2017年度补充清算资金约3.32亿元。
图片
比亚迪方面称,本次收到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款将提升公司现金流,减少公司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对公司资产负债率的下降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上市9年共获补贴超100亿,完成预期目标无压力
毫无疑问,此次获得巨额补贴对比亚迪实现收支平衡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头羊”,政府补贴也成为了比亚迪近年来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上市以来,比亚迪所获得的政府补助逐年增加,已经从2011年的3亿元涨至2018年的20.7亿元(占据当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75%)。算上刚刚获得的34.58亿元,近九年,比亚迪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总额约为104.26亿元。
而本次比亚迪共获得了总额为34.58亿元的国家补贴,由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助清算和补充清算资金,以及2017年度补充清算资金组成(国家补贴审核流程相对繁琐,延时较长)。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仅为国家新能源推广补贴,而不包含地方补贴。
图片
北京市政府官网截图
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地方补贴额度不得超过国家补贴的50%,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的纯电动车地方补贴均为国家补贴的50%,插电式混动车型根据不同地区在30%-50%左右。
由此来看,地方补贴也是新能源车企收益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比亚迪目前很有可能尚有一部分地方补贴没有结清(各个地方政府情况也有所不同),而这也将成为其未来收入中的一部分。
图片
4月末,比亚迪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约为303.04亿元,同比增长2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7.5亿元,同比增长631.98%。
同时,比亚迪在财报中表示:2019年第二季度,预计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收入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带动集团收入及盈利持续快速提升。随着王朝系列新车型换代升级的完成,集团新能源乘用车步入新一轮成长周期。预计2019年1-6月,集团净利润继续为正,同比上升50%以上。
图片
通过查询得知,比亚迪2018年1-6月净利润为4.79亿元。而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就获得了7.5亿元的净利润,再加上本次34.58亿元的巨额补贴,只要第二季度没有出现巨额亏损,其实现财政预期(上半年净利润增50%以上)还是绰绰有余的。
销量稳定,两大网络齐发力
图片
而对于制造业来讲,产品的销量无疑是左右其利润的决定性因素。根据比亚迪最新销量快报数据,比亚迪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4011辆,同比增长超过72%;燃油汽车销量13828辆,同比降低41.02%。总计37839辆,同比微增1.3%。今年1-4月,比亚迪汽车总销量155417辆,同比增长4.2%。
目前来看,比亚迪今年的销量情况比较乐观,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基本能够填补燃油车下滑造成的损失,整体销量趋于稳定。而新能源车型的热销带来的另一大利好就是,在未来的几年内(至少3年)可以持续获得数量可观的国家补贴。
图片
此外,除了继续丰富王朝系列的产品矩阵,比亚迪今年还将围绕另一条主线——e网系列纯电动产品,对现有产品阵容进一步完善,并与王朝系列产品一起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更精准、细化的打击:王朝主打高品质,而e网则主打性价比。
图片
其中,e系列首款车型e1在上市首月便取得出色成绩。比亚迪e1在4月12日上市,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贡献出1157辆的销量成绩,未来表现令人期待。而根据规划,e系列未来还将包括e2、全新e5、S2等新车。其中,S2已经定于5月30日上市,而全新e5的申报图也出现在工信部的产品公示中。未来,e系列的加入将助力比亚迪进一步扩大其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
补贴退坡、合资来袭,新能源市场变数多
然而眼下,比亚迪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首先,6月25日过渡期结束后,地补将完全取消,国补根据续航里程等指标最高退坡60%。这样一来,新能源车型的补贴额度将大幅降低,普遍在现有补贴额度的1/3左右。作为以新能源产品为主的汽车公司,随着补贴退坡,比亚迪的销量势必会受到冲击。
图片
例如秦Pro EV系列、宋EV系列、元EV系列,目前可享受8-10万元的全额补贴。但过了6月25日,补贴将直接减少5-7万元左右,可见补贴退坡对纯电动车的影响十分大。这样一来,还要多少消费者愿意为纯电动车掏腰包还是个未知数。
未来,新能源车的补贴额度只会越来越小,获得补贴的标准也会越来越严苛,低续航的纯电动产品会逐渐被淘汰,这也涉及到了技术竞赛的问题。不过没这方面向来是比亚迪的强项,其自主研发的“622”三元锂电池无论是能量密度还是安全性都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图片
另一方面,随着合资品牌逐渐发力国内新能源市场,以比亚迪为首的自主品牌新能源业务也将面临不小的挑战。例如大众本田现代丰田等品牌,都将从今年开始陆续投放新能源产品,虽然在续航里程等指标上不及同价位自主品牌车型,但毕竟品牌力占据一定优势。而且,随着高额补贴的消失,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在价格上的优势也将被缩小。
怎样度过当下这个关键节点,是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多个自主品牌需要考虑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