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本来与陈胜齐名,为何陈胜称王,吴广却落得被杀的结局

历史上的“陈胜吴广起义”,其中,陈胜和吴广是并列的。但是,在实际的起义过程中,陈胜、吴广所获得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陈胜在陈县的时候,就被当地的“三老”推为王,享受“王”的待遇。但是没有人推吴广为王,吴广只是被陈胜封为“假王”。后来,陈胜命令吴广率军前往攻打荥阳。当时,吴广对荥阳久攻不下,因为这事,与部将田臧发生了矛盾。田臧假借陈胜的名义,杀了吴广。

田臧杀了吴广以后,陈胜不但没有惩罚田臧,还赐以他楚令尹(相当于宰相)的印章,拜为上将军。陈胜这样做,给人感觉,仿佛他在纵容田臧这样做一样。

那么,明明是和陈胜相提并论的,吴广为什么最后会落得那样的下场呢?

关于吴广为什么会走到那样的结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吴广毫无保留地交出人脉。

《史记》记载:“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可以说,这次起义能够发动,靠的就是吴广的人脉。大家也都是看在和吴广关系好这一点上,加入到起义中来。

吴广有人脉,但是他并没有利用这个人脉来为自己服务,而是毫无保留地利用自己的人缘,帮助陈胜起事。

二、吴广毫无心机神话陈胜。

当初发动起义是陈胜提出来的。但陈胜一无人缘二无威望,他要是承头来起义,肯定不可能成功。不过,陈胜也没有想过让有人缘的吴广来承头,而是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事。

吴广不一样,他没想过为自己造势,反而是不断为陈胜造势。他把“陈胜王”的帛书塞进鱼肚子里,让厨房在剖鱼的时候剖出来,觉得神奇,四处传扬。然后,他又晚上躲进破庙里,装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

可以说,吴广做这件事,想的就是怎样才能成功,完全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地位问题。

三、吴广毫不争执接受假王。

在刚刚起义的时候,陈胜自封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都尉”是矮一个级别的军官,还没有达到“将”级。陈胜给吴广封这么一个低等级的官,但是没看见吴广有不满意的表现。

后来,陈胜在陈县称“王”后,封吴广为“假王”。

这个“假王”是很怪异的,似乎那时候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假王”这种官爵。“假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虽然当时没有解释,不过后来刘邦解释了。当时,韩信在攻下齐地后,就给刘邦带信说,为了安定人心,他想封为“假王”。刘邦本来想骂,但陈平踢了他一脚,他醒悟过来,于是说道,大丈夫要封王就封“真王”,封什么“假王”?显然,这里的“假王”,是与“真王”相对的。也就是说,还不算“王”。

既然汉王刘邦都可以封韩信为齐王,为什么陈胜不封吴广为“真王”呢?

不过,不管怎样,吴广依然无怨无悔。

四、吴广毫无权欲反而被杀。

吴广在荥阳城下久攻不下。当时,部将田臧召集大家悄悄商量:“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

说吴广“不知兵权”,也就是不懂得带兵的权变,这一点,倒是真的。不过,说吴广“骄”,这明显是冤枉吴广。因为吴广本来人脉关系就很好,“士卒多为用者”,他怎么会骄傲呢?显然,这是田臧夺权的一个借口。

田臧为什么敢于夺权?根本的原因,是吴广没有地位。没有地位,因而也就没有威信。吴广为什么没有威信?因为陈胜没有给他威信。从最后田臧杀掉吴广,陈胜毫不在意来看,陈胜真是完全没把吴广放在眼里。

吴广一心一意为陈胜,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对陈胜忠心耿耿。但是,陈胜却对待吴广非常轻慢,以至于被杀,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当然了,陈胜的冷血,也让他没有好下场。最后,他竟然被自己的车夫杀掉,这也是他的报应。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