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面临发展契机 黑龙江农民每天工作15个小时

划重点:

2018年10月8日,山东聊城贾寨镇后寨村田间,农民忙着收获大豆 赵玉国摄

原题《中国大豆时逢战略机遇期》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眼下,东北大豆播种接近尾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东北部分地区调查发现,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提高,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增长,新技术不断推广,加上去年大豆单产提高,业内人士因此认为,国产大豆振兴迎来新契机。

与此同时,在主产区,国产大豆加工仍然较弱,由于价格倒挂,一些油脂加工厂“守着大豆主产区,不敢加工”,大量油脂企业停产、关闭。采访中,基层干部和农民担心,随着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今年销售压力恐将增大。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用好“大豆牌”,不仅增面积,还要解决销路问题,大力支持国产大豆精深加工,抓住机遇,加快国产大豆产业发展。

国产大豆重整旗鼓

蔡成驾驶着一辆大马力农机正在播种大豆。这位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村村民告诉本刊记者,今年种了300亩大豆,比去年增加了200多亩。同江市绿农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津江说,自己所在合作社今年种了1万多亩大豆,比去年增加2000多亩。

5月16日,黑龙江垦区五大连池农场农户正在抢播大豆 陆文祥摄

最近,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带领他的团队每天工作15个小时左右,刚播种完8万多亩大豆。李富强说,前几年大豆改种玉米,大豆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这两年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种大豆的积极性又回来了,今年比去年多增加5万多亩。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主产区,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一半。记者调查发现,在多重因素下,今年农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豆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增加,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振兴迎来加速发展的窗口机遇期。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林丰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侯文林介绍说,种植大豆,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地力,而且大豆施肥、防病更轻松,种、收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黑河市农业农村局一位负责人说,今年黑河市重点推广高蛋白、功能性大豆油脂专用品种,相比去年增加了200多万亩,预计总播种量可达1500万亩左右。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部门了解到,去年该省大豆种植面积5351万亩,今年预计将增加10%以上。除东北地区外,安徽、山东、河南等传统大豆种植省份也积极响应大豆振兴计划。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大豆意向种植面积增长16.4%。

单产正在跨过400斤?

不仅大豆面积增加,从去年来看部分大豆主产区单产也不断提高。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黑河市大豆万亩示范田建设,去年大部分地块亩产接近400斤。李富强把这一成果归功于农业科技。

“啥地块,播啥种子,施什么肥,怎么进行田间管理,专家都会提出建议,我们按照建议种出来的大豆比其他地块产量高不少。”李富强说,这几年农作物轮作、深松整地,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地力,也是高产的重要原因。

“经常有农民来问,我培育的高产高蛋白品种产量如何,在哪儿能买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华培育的高产高蛋白品种东生7和东生17,受到黑龙江省三、四积温带农民的欢迎。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自新村大豆种植户付正武去年种了4000亩大豆,选择的就是李艳华培育的品种,蛋白含量在40%以上,亩产超过400斤。

李艳华向本刊记者解释说,我国大豆平均产量比较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多在坡地、山岗地等地块种植大豆,拉低了平均产量,“在好地块亩产量达到400斤非常普遍,甚至有的农户每亩产量达480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一些业内人士分析,国产大豆面积增加,单产提升,有利于提高大豆自给率,国产大豆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期。

“守着大豆主产区不敢加工”

记者调研发现,这些年国产大豆加工产业得到一定发展,但整体加工还较弱。甚至在大豆主产区,一些油脂加工企业停产、关闭,出现守着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却不敢加工的怪现象。

黑龙江吉庆大豆蛋白油脂有限公司以加工大豆油为主,其设备具备年加工30万吨大豆的能力。公司董事长张恩志告诉记者,公司已停产1年多,主要原因是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含油率低,高油脂的大豆收不上来,普通大豆加工就亏损,国产大豆出油率比进口大豆低三四个百分点。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黑龙江省内的一家分公司以生产豆油、饲料豆粕为主,由于原料不足,已停产20多天。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尽管这两年国产大豆价格有所下降,但与进口大豆相比仍有差价,出现价格倒挂。一方面种豆户对现在每斤1.7元左右的市场价格不认可,出现惜售心理;另一方面油脂加工企业又嫌贵,收购积极性不高,出现不敢收的情况。

数据显示,目前巴西5月船期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不足3000元/吨,而我国国产大豆产区收购价格即达到3400元/吨左右。据黑龙江一位大豆业内人士介绍,黑龙江省一度曾有大豆加工企业300多家,其中日处理200吨以上的有80多家。受进口大豆冲击,多数企业都处于停产、转产、关停状态。目前,以蛋白粕、食品粕、饲料粕加工的200吨以上浸出工艺的加工厂不足二十家。

佳木斯市一停产多年的油脂加工厂负责人戚兵说,国内外大豆价格倒挂,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豆油、豆粕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加工即亏损,一些油脂加工企业“守着大豆主产区却不敢加工”的现象比较普遍。

黑龙江省相关部门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省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及开工企业产能利用率持续较低,实际加工量6.59亿斤,同比减少0.52亿斤。

针对黑龙江省内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受进口豆粕、豆油冲击而停产、倒闭的现象,业内人士希望,加大对大豆终端产品市场恶意竞争、低价倾销、产品假冒掺混低质伪劣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戚兵、张恩志等人希望,国家出台系列扶持大豆主产区加工的特惠政策,借助产粮油大市县补贴,通过对大豆加工进行贴息、电价运费补贴等形式来壮大大豆产业,助力大豆振兴。

购销不畅平添新忧

记者从黑龙江省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收购进度同比放缓,省内加工企业效益低、贸易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抑制,价格整体水平同比下降,持续低位运行,市场观望气氛较重。

据了解,黑龙江大豆的本地销售,以国储、个体粮商购销、企业收购为主。但是随大豆保护价收购政策的终结,国储收购量逐年递减。在面向全国销售的黑龙江各大豆产区粮点,粮商也随着购销大豆利润越来越低、销售风险越来越大等原因减少收购。

记者在基层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最近几年下乡收购大豆的经纪人越来越少了,坐村粮点也逐渐减少收购量,农民手中的大豆迟迟难以出手,卖豆难不时出现。加上加工企业没有带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黑龙江大豆产业没活力、没动力,做不大、做不强的尴尬局面。

由于黑龙江大豆油脂、蛋白加工企业少而小,大豆本地消化吸收能力也比较有限,除一部分被当地企业消化吸收,一部分作为种子,加工豆腐消耗以外,大部分需要外销。今年在面积和产量有望增加的情况下,基层干群担心下个收购季大豆价格和顺畅销售出现问题。黑龙江省粮食部门统计的3月份数据显示,加工企业大豆收购平均价格1.69元/斤,价格按3386元/吨的均价计算,同比降低122元/吨。

“大豆产业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好大豆的去向和利用,能否顺畅销售将成为一大考验。”一些种粮大户表示,国家政策利好,让农民感到欣慰,但大豆销售困难,又让农民陷入困境。今年农民种植大豆意愿提高,到了秋季新豆集中上市,扎堆卖粮,大豆市场可能还会低迷,价格将持续走低,销售压力也将增大。

专家建议,今秋大豆主产区购销一旦出现滞缓,相关部门要尽快启动应急预案。如中储粮等国有粮食企业及时入市加大收购量,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收购,加大宣传,让农民懂行情、不惜售,保护农民利益和种植积极性。

大豆振兴机遇如何抓

业内人士表示,国产大豆既要增面积,又要解决销路问题,应采用多种措施,打好“大豆牌”,抓住契机促进国产大豆产业振兴发展。

一是构建稳定的政策支持体系。农民期盼,把提高大豆补贴力度、拉开大豆与玉米补贴差距的政策,作为近几年大豆扶持政策予以明确,而不是每年都有所变化。以此提高政策稳定性和持续性,稳定种植预期,提高种植意愿。

一些基层干部建议,目前大豆生产者补贴一年一公布,并且政策公布滞后,对农民下一年的种植意愿有影响,“建议3年一周期公布一次,使政策更加确定,也能吸引南方加工企业来黑龙江建立生产加工基地。”

二是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提升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参与了以大豆产值为标的的收入险“保险+期货”创新试点后,嫩江县宝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宝全说,“保险+期货”模式规避了农民最担心的受产量、价格、灾情等因素影响导致收入减少的风险,让农民不再“望天收”。但试点面积小,参与农民少,他希望国家扩大试点,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种粮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

三是大力推广优质品种。我国大豆资源丰富,不缺乏高脂肪、高蛋白的优质品种。但由于品种多乱杂,混合收获、储存,整体品质受到影响。黑龙江省龙海食品公司总经理邵平建议,在大豆育种、审定、推广环节,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蛋白品种,逐渐培育出优质品种的种植、专储、定向销售,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体系。

四是大力支持国产大豆精深加工。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现有国产大豆加工产能整合,加快提高大豆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开拓能力。以加工带动销售、产量和品质提升。LW

刊于《瞭望》201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