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者| 复盘庞大危局:何为因,何为果?

文/ 彭晃

“以为是起点,岂知已在巅峰”。这句话用来形容庞大集团上市以来的历程,简直再贴切不过。

2018年,庞大亏损70亿元,而其2012年上市以来的累计利润不过10亿。

打开庞大财报,看上去满眼是一堆密密麻麻的“负号”,而且如此状况,已经是“债委会”力保下的结果。换言之,如果没有“债委会”介入,庞大早就被数十起债务官司和银行处置扣押资产行动挤垮。

5月17日,庞大向证监会和“债委会”递交破产重组申请(主要由债权人发起)。这也被认为是庞大最后一次为翻盘所做的努力。

何为因?

庞庆华认为,2017年证监会调查、罚款引发的银行催债、抽贷、拒贷,导致庞大现金流“耗尽关机”。

他不承认市场和自身运营有问题,“市场出问题是可以调整的。这么多年我都是这么干的,如今也这么干(却碰到了问题)。”

这是明显的倒果为因。银行债权人嗅到庞大债务将被引爆的迹象,也出现在2017年。

2017年3月,上下游合作伙伴和银行几乎同时发现,庞大偿款时间从提前一个月、提前一周、捱到还款日当天到账,直到出现第一次债务违约,虽然只有1700万元。

银行风控警铃大作的结果是疯狂抽贷。

2017年抽走80亿元,2018年抽走162亿元,庞大现金流接近枯竭,公司陷入危境。去年春夏之交,庞大的董秘甚至到了一月一换人的地步。人们甚至还透过媒体看到了庞庆华被家乡人围追堵截的镜头。

资金紧张的庞向家乡个人和企业集资数亿元,同样无力偿还。筹集的钱和360亿元流动负债(截止2018年6月)相比,根本无济于事,却坏了庞经营多年的家乡口碑。

若非走投无路,庞应该不会出此下策。

银行抽贷,合作伙伴们也慌了手脚,纷纷主张向法院主张债权。单是2018年,庞大就24次成为被告,涉及金额却只有9亿元。庞大的最大债权人仍是数家合作银行。

因为官司,庞庆华所持庞大股权两次被全部冻结,他也因此被证监会两次斥责并罚款60万、90万元。罚款不多,却成为风向标。

自救行动

2018年9月,河北省政府、唐山市政府、银保监会、证监会专门就庞大债务成立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债委会”。

“债委会”要求,各债权人不得单独对庞大诉讼、查封、扣押资产,尽快恢复授信敞口,落实融资方案,做到不停贷、不断贷,执行两年缓冲期和停止罚息。代价则是庞大接受“指导运营”。

庞庆华称,虽然抽贷和催债、罚息都停止了,但庞大仍然贷不到款,现金流紧张的局面无法解决。

庞大也开展了积极的自救行动,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收缩。简单说就是关店、卖店、裁员等资金回笼举措。

相比鼎盛期,庞大的全国网点从1400多家缩减到806家(截止2018年末),未来计划瘦身为360家左右。甚至不惜分三次甩卖14家盈利店铺,其中华北地区的5家奔驰4S店,被转让给广汇集团。后者是庞大在华北、西北地区最大竞争者。不过据此筹集的26亿元,相对巨额债务仍然杯水车薪。

问题在于,庞大可以关闭亏损店铺,但资金快速回笼莫过于卖店。但潜在买家不是傻瓜,他们只愿意买正在赚钱的店。何况,广汇似乎很享受地看到老对手左支右绌,被迫卖掉现金奶牛。

关于资产“重量”

风雨袭来,庞大不能怪市场不给力。2018年全国车市第一次负增长,而庞大的债务问题却爆发于2017年。

庞大上市前、上市后一直采取高速扩张战略。为此庞大的资本负债率一直高达80%以上。作为渠道商,负债率超过以重资产闻名主机商,这是很不正常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渠道商的“资产重量”,当然比打车软件等科技公司要重,但不应该超过资本密集的主机商。

上市后的几年来,庞大的净利润率常年只有0.5%。要知道,2018年前的10年,只有2015年我国汽车行业增速稍缓,其余时间销量“蛋糕”都在快速增大。在这种烈火烹油的、不可复制的历史阶段,庞大赚不到钱。

在未露败象之前,庞大的现金流就危如累卵,庞庆华作为老板,似乎对此缺乏敏感,反而变本加厉地借贷、买地、建店、拿授权、追销量指标。庞大用于偿债付息的财务支出,在2015年的时候达到毛利的70%,远超任何财务常识标注的债务红线。

而他采取的转型、挖掘新盈利点的举动迟迟未有收效,但踩在扩张“油门”上的脚却没有抬起来,匡论“刹车”。

车市稍微放缓,庞大的重资产立马变成不可承受之重。

和大多数渠道商租地建店的轻资产策略不同,庞大运营路线是买地建店。庞大集团的土地有量高达1.25万亩,几乎相当于一家中型地产商的土地储备量。

那么现在为什么不释放土地资源,以收回资金?

问题就在于,虽然这些土地造就了债务包袱,但买和卖的难易程度不成正比。不改变土地用途的话,买主难寻;在各地锁死土地开发用途的情况下,庞大又不可能变身房地产开发商。

所以,庞大屡次表示卖地自救,却发现实施起来很困难。到头来,还是运营良好的店铺更容易套现。

核心竞争力的沉沦

庞大作为曾经的全国首屈一指的渠道商,其核心竞争力莫过于完善发达的渠道网络。但主机商从来不喜欢强势的渠道商,他们更喜欢体量较小的投资商,以期把控话事权。

主机商喜欢用返点、季末、年末返利等调动渠道。“包销”方式只适用于边缘化的主机商,近年来这种方式日渐稀少。庞大的“庞大网络”如果不能产生额外的“合成力量”,所费不赀的建设,就不合潮流。

近年来,造车新势力主导的直销模式兴起,虽然还没有占据主流,但符合刚刚进入市场的年轻一代口味。庞大那些渗透到4级城市的线下网络,看上去更像史前巨兽。

两个因素叠加,造成庞大的资产虽然不断上升,但赚钱能力却每况愈下。最重要的是,前景不看好导致被投资人嫌弃。庞庆华曾寄予厚望的“五八车服”收购和增持,迟迟没有下文。

庞大发展了多种经营,拖车、上门保养、网约车、旅游房车、石墨机油等,主要是转型售后服务,但到了盈利考核阶段,却没一个“能打的”。

庞大察觉到环境变迁太晚,也为洞察力迟钝付出了极为高昂的代价。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禁要问,在未来几年,庞大所代表的超级渠道商,是否还有生存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