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王的绝地求生:大云山汉墓主人的神秘往事

文 | 张澳彩

神秘的死亡

2009初,江苏警方突然接到报案,桐城地区的一辆私家车内有一个人很多天都躺在后座一动不动,十分奇怪,希望警察能过来看一看。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出警,现场调查后发现情况并不简单——车内一动不动的人早已死亡,但这辆可疑的车中不只有一具尸体,在车的后备箱内还有一具。更奇怪的是,在两具尸体均没有发现明显的致命伤,死亡原因一时难以确定。

经过仔细的勘察,警方发现了此案与以往刑事案件的不同——两人鞋子上的泥和当地的泥有很大差异,这些泥便成为了案子的突破点。化验结果显示两名盗墓贼的鞋子上沾的是青膏泥和白膏泥,这个发现不仅震惊警方,更是惊动了考古队。原来,这两种膏泥只用于规格特别高的墓葬,一般是皇帝陵寝专属,至少也要是坐拥一方的诸侯才有权利使用。配合着考古学家,警方顺藤摸瓜,终于在大云山附近发现线索。根据多方考察勘测,大云山的一处水潭下可能就埋葬着令两人丧命的秘密。在调查过程中,另外两名盗墓贼的尸体也被发现,这更使此墓的秘密扑朔迷离。

经国家批准,考古队对此墓紧急发掘,4名盗墓贼的死因也逐渐明朗——由于盗墓贼使用过量炸药,加上盗洞空间狭小,盗墓贼由盗洞进入墓室的过程中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其中两名盗墓贼尸体已经被同伴就地掩埋,另外两名盗墓贼由于被发现时没有完全死亡被紧急转移,但中途死亡,于是便被抛尸桐城。

盗墓贼、神秘的死亡、水潭下的墓葬……原本在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没想到在竟在现实中发生了。这座墓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埋藏了多少金银珠宝,竟能够让盗墓贼们舍命前往。更有趣的是,这座墓上面的水潭可不是普通的水池子,当地的老人们叫他“龙潭”,这名字大约是很早以前传下来的,这是否又预示着什么惊人的信息?

一切都要等墓挖开了才能定论。

这到底是谁的墓?

由于这桩盗墓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不小轰动,相关考古队于2009年上半年开始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令人失望的是,发掘工作刚开始进行,考古队就发现墓葬上面的水潭原来并不是天然形成的水池,而是一个巨大的盗洞!大云山像一个蜂窝煤一样,古代和现代的各种盗洞密布其间,泥土里埋着各个朝代的各种盗墓工具,其中对墓盗掘最严重的要属设立了“摸金校尉”的曹操,真是说曹操曹操就“盗”。

墓中的金银珍宝虽已被盗走大半,主墓的棺椁也被破坏的面目全非,但原本的形制还是保存了下来。从墓葬规模来看,这是一处极为壮观的陵园式诸侯王级别的西汉古墓群,墓园内发现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各种等级的陪葬墓13座。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周边曾有500米见方的围墙,里面曾经有密集的建筑群,陵园东门尚有道路、阙基等遗迹存在。

大云山汉墓1号葬墓坑

经考古队发掘,大云山汉墓出土了高规格的葬具和陪葬品,最能体现其身份特殊性的就是“黄肠题凑”,这是一种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中,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黄肠题凑”秦汉帝王专用的墓室

最令考古学家震惊的还有金缕玉衣的出土。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用金丝连接玉片。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金缕玉衣"要用两千多玉片和相当数量的黄金,而且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因此造价十分昂贵,通常是帝王的专用品。最后是与之配套的玉棺,玉棺即在木制棺木上镶贴玉片之棺,也是帝王的身份地位的象征。除了罕见的金缕玉衣之外,考古队还发现了一整套完整的编钟、虎符、暗纹铍等珍贵文物。

大云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大云山汉墓的墓葬规模如此宏大,葬具、陪葬品规格直逼帝王级别,那么问题来了,墓主人究竟是什么人呢?

这个问题起初一直未能有定论,因为墓已经几乎被盗掘者掏空,在里面竟找不到一片有铭文的器物。直到发掘工作快要到尾声的时候,一块有着"江都"字样的封泥和印章的出现,使得墓主人的身份终于有了决定性的线索。

“江都”字样的封泥和印章

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大云山汉墓的主人应是江都王刘非。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作为一个并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为什么江都王刘非能够拥有如此高规格的墓葬呢,他是否曾拥有过后世无法想象的精彩人生呢?

“低调”的江都王

刘非此人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特别深的印记,如果没有大云山汉墓的发掘,刘非或许会随着时间的冲刷逐渐在历史中淡掉。与其他帝王或皇子波澜壮阔,开疆扩土的人生不同,江都王刘非值得称道的是他的“低调”。在一众争权夺位惨淡收场的皇室子弟之中,刘非被封王封地却得以安度一生,也可以说是一种幸运。

汉景帝之子刘非,公元前154年被封江都王

可是为什么偏偏他能躲过那些明枪暗箭,获得安稳富足的一生呢?

要看刘非的“生存经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刘非的生平。根据《史记》记载,刘非前有“匈奴大入汉为贼,非上书原击匈奴,上不许。”可见他此时已经引起皇帝的注意。后有“非好气力,治宫观,招四方豪桀,骄奢甚。”的恶评,并且有吴王刘濞“七国之乱”为鉴,刘非身为平定“七国之乱”的重要人物,明知故犯“招四方豪桀”引皇帝猜忌,这给汉武帝一个多么完美的除掉刘非的理由。可结果刘非不仅没有被汉武帝“安排上”,反而“立二十六年卒,子建立为王。”这就有点奇怪了,“骄奢甚”的刘非得善终,王位又得到世袭,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史书中曾记载着刘非人生中的几件大事:“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汝南王。吴楚反时,非年十五,有材力,上书原击吴。景帝赐非将军印,击吴。吴已破,二岁,徙为江都王,治吴故国,以军功赐天子旌旗。”从出身来看,刘非从一开始就是皇子,接着又被封王, “年十五”碰上“吴楚反”,恰巧刘非又生的“有材力”,当时刘非所处的时期可是被称为“文景之治”的“治世”,刘非平定“七国之乱”的成功率又大大提升。

汉景帝平七国之乱形势图

从地理上来看,江都王刘非继承的是原吴国的领地,当地的豫章郡有产铜的矿山,并且东临大海,鱼盐资源丰富。吴王刘濞经营吴地多年,产业基础相当不错。吴地的富庶对刘非来说具有两面性,并且其弊大于利。作为臣子拥有领地本来就很让汉武帝头疼,并且这块领地还有前科 ,这就更是皇帝的一块心病了。刘非在地利上不占优势,他以及其继承人被整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点我们可以从《汉书》中得知。

“有诏宗正、廷尉即问建。建自杀,后成光等皆弃市。六年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

先看最终结果,其子刘建自杀,属地设郡划归中央。虽然这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刘建本人荒淫无道、有谋逆之心、私自铸兵器等。不过这些只是从个人层面的分析,不能将江都王领地被收归中央完全解释。我们可以将视野放宽,考虑下当时的大背景。汉武帝在“文景之治”后希望开创汉家的盛世,无论是对北方的匈奴还是内部的诸侯王,都不愿再维持表面的安宁休养生息,他需要的是高度的中央集权。

“元光五年,匈奴大入汉为贼,非上书原击匈奴,上不许。”

汉武帝对匈奴和诸侯王态度我们由此可窥见一二。刘非在地利上不占优势,不过好在他去世之前汉武帝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削藩”,加上他“天时”“人和”的优势,尚可保卒余年。不过其子刘建却成了“削藩”浪潮上的弄潮儿,这些都是后话了。

占尽天时地利的刘非在性格上却有一些弱点,《史记》中曾记载道:

“非好气力,治宫观,招四方豪桀,骄奢甚。”

除了“好气力”和“骄奢甚”,刘非还犯了为人臣的大忌“招四方豪桀”,在皇帝看来这可叫营私。这样一个性格弱点暴露明显的刘非最终得以善终和当时的大儒董仲舒有密切关系,他送了刘非“免死金牌”。守江都时,刘非作为帝兄被汉武帝“特别关照”,董仲舒被派去帮刘非治理属地。董仲舒任职期间针对刘非属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很多建议,并且他将自己“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三纲五常”这一系列理论应用于吴地的治国理政中。在封建社会中皇帝之于臣属的态度不在于他们的能力,而在于他们的忠诚度。点兵多多益善的韩信最终不还是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正是因为他的能力值盖过忠心值,所以游戏结束。

第二董仲舒对刘非的劝谏能够被合理采用。刘非长于武力,可他也知道董仲舒是大儒,能用儒家大礼匡正他的过错,因此对董仲舒非常敬重。刘非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治国方略,不仅一改过去王室成员狂妄骄奢、不轨图谋,而且尽守臣职,完成了从被皇帝“安排上了”到安稳度过晚年的绝地求生。

大云山汉墓的发现补全了史书中未记载的刘非的样子,在还未被盗掘走的墓室中,发现了大量的漆器盒子,经专家研究发现,这些盒子应该是刘非用来放自己的化妆及沐浴用品的,里面可能还有不少“护肤品”,可以说是一个精致男孩了。另外,在占了快一整座山头的墓中,还有专门的车马坑和兵器坑,以及一把暗花纹的佩剑,这些无疑为刘非的性格中添了“好武”的一笔。

暗花纹铜戈

当然,除了“武”之外,刘非也爱美人,除了他的两任皇后墓之外,山上还有不少后妃的陪葬墓。其中一座妃子墓中埋葬着一位名叫“淳于婴儿”的女子,关于她的故事,史书上未有过只言片语,然而墓室之中有一个银带扣却默默讲述着一段故事——银带扣可分成两半,像虎符一样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每一半银带扣上刻了一句话,合起来便是“长相思,勿相忘”。然而这个银带扣却并非江都王和妃子每人拿一个,而是以一个完整的姿态放在妃子的墓中,这其中曾发生过怎样的爱情故事,只能凭后人的想象来补全了。

一座大云山汉墓,开启了刘非的一生,也补全了一段历史。关于刘非这个善始善终,却“低调”的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江都王,至此,有了更完整的形象。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考古成果论证会纪要》李则斌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李则斌

《从语境看董仲舒义利观的一段学案——兼论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语境意识”》何丽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