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连线|0-3岁孩子托育需求旺盛 托育教师人才培养却面临难题

3月7日晚,在陕西省政协办公厅组织的“陕靓登场第二季”云采访活动第三场中,王晓萍、杨正国、任芳三位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接受了媒体记者的视频连线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王晓萍:建议实施高层次托育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文理学院副院长王晓萍说,今年关于教育她带了4个提案。一个是关注0-3岁孩子托育教师的人才培养问题,一个是关注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问题。其他关注的还有大学要构建新型的国际交流人才的架构问题,以及疫情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于0-3岁孩子的托育问题,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来调研;关于托育师资的培养,我们这几年也一直关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是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来支持。所以这次在调研的基础上,我带来了一个提案,题目是《关于托育服务人才“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的提案》。”

“社会现在对0-3岁孩子托育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国家的政策也是大力支持的。但现在高层次托育人才紧缺。虽然教育部要求每省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开设托育专业,但目前全国已开始招生的本科院校寥寥无几。报考的人数也少,很多还是停留在以为托育就是保育员或保姆这样的认识上。托育的相关专业目前主要是依托高职专科来培养,学生报考的意愿也不高,大家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也是有偏差的。”

“另一方面,高层次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着天花板效应。我们知道现在高职学生有些专业是可以升本科的。但关于托育专业升本科的通道还没有建立起来,到高职就到底了,没有再往上学历提升的途径,所以也影响了学生报考。”

针对这些情况,王晓萍委员建议,实施高层次托育人才培养行动计划。除了按照教育部每省不少于一所本科学校设立脱离专业外,还应该倡导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开设托育专业,并且以申请审核的方式接受一部分优秀的高职毕业生,由政府提供专项经费。就像目前实施的免费师范生这样的政策,进入本科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免费培养,来解决高层次的师资问题。

“另外我建议探索托育从业人员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依据本科院校的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和托育行业专家这样的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开设一些培训课程、开展一些专题研究,为托育服务人才培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同时充分利用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实操技能训练,打通托育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全面提升托育质量、服务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杨正国:希望家家户户妆台上,都能有更多民族品牌

“泱泱大国14亿人口,居然没有自己的高端化妆品的品牌,这和我们制造业大国的称号太不相匹配。这次大会我提交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化妆品产业体系的提案,得到很多委员的联名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杨正国说,化妆品是最能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产品之一,但当前供给存在严重问题。“高端市场被国外化妆品品牌大面积占领,化妆品新原料供给乏力,产业发展整体质量不高。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沿用欧美日韩的精细化工体系,我国没有自己的化妆品产业体系。为了打造中国高端民族品牌化妆品,我们已经进行了14年的潜心研究。”

杨正国认为,建设中国特色化妆品产业体系,就是要和中国文化深度结合。以化妆品产业为例,一是充分要利用中国特色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本草植物的资源;二是要充分利用中国特色文化的优势,如中医药关于美容独特理论方面的原则;三是要充分结合最新的生物技术。

他介绍,2019年我国化妆品行业整体市场容量达到4777.20亿元,2014-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9.9%,化妆品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2020年化妆品生产企业超5400家,注册备案主体8.7万余家。“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家家户户的化妆台上,都能有更多的民族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任芳:建议大力推进技能教育发展,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校长任芳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支撑。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仍存在总量不足、供需不平衡、培养质量不高、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民技能提升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应该大力推进技能教育发展,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她建议,建立统一的技能培训标准与评估体系制度;建立灵活的标准的模块化培训课程,统一学分银行的成果认证标准;建立健全终身技能的财政保障制度,分类对相关人员提供不同形式的财政保障。对于在职需要高技能培训的人员,提供低利息、无担保的技能学习贷款。对于特殊人群进行补助,为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与农村失地农民提供劳动力培训补助,使他们获得开发寻求就业、保持就业和提升就业的能力与资格。拓展我国终身技能人才培养经费来源,促进技能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制度更加完善。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通讯员 杜静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