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总局营养专家:备战东京奥运 中国运动员要先学会喝水

图片
马龙在场边补水。
对于顶级运动员来说,营养保障能对他们的竞技状态有多大的影响?
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会特聘运动表现专家赵晓锋告诉你,“一个好的运动员如果没有合理科学的营养干预,是到不了最佳表现和恢复的。”
赵晓锋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始,便参与到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会的工作,涉及体操、游泳、羽毛球、花样滑冰等奥运优势项目。
在长期参与国家队备战和随队为运动员提供营养保障的工作中,赵晓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中国运动员喝水的习惯不是很好,对糖分摄取也存在误区。”
图片
中国男篮的军训伙食有藕节烧牛肉、油焖大虾、红烧排骨等。
中国运动员不会喝水?
在赵晓锋长期为国家队提供体能和营养保障的工作中,水和糖是他最为忧心队员营养摄入的两个方面。
在营养保障领域,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分为两个版块——膳食营养和营养补充剂,而营养补充剂不像传统的正餐,多数时候以水为主。
赵晓锋介绍,“我们的运动员现在喝水的习惯不是很好,他们日常的营养主要来自食物,但是营养补充剂在食物里要么就没有,要么就很少,运动员在这方面的摄入是不足的。”
赵晓锋举了一个例子,“在水里能够带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比如促进蛋白合成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一些特殊饮料,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恢复。”
但和运动员的补水习惯相比,过去20多年中国运动员对于糖的误解更严重。
由于过去的营养观念——补糖能够有效帮助运动员补充能量、预防疲劳,中国运动员长期形成了错误的认知,赵晓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直停留在喝糖、喝甜水的阶段。”
但随着国外研究发展的证实,糖不仅不会对运动表现起到帮助作用,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单糖、双糖很容易囤积脂肪,并不利于形成健康规律的生活状态。
据赵晓锋观察,现阶段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主要还是因为运动员本身也不是特别懂,即便是我们大众很熟知的一些知名运动员,在他们身上也很容易发现错误。”
图片
营养虽然重要,但大赛期间来上一碗方便面,也是中国运动员合理的选择。
日本运动员配合,欧美运动员自律
赵晓锋常给国家队队员说一句话是——“什么是冠军?平时犯错误最少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冠军。”
国家队内竞争要遵循这一规律,而在国家队的国际竞争中,顶尖队伍相互之间交手一旦技战术层面再无秘密可言,运动员的体能、营养保障等软实力较量,对于争金夺银的影响将会被无限放大。
近三四年深入“敌人”腹地考察,据赵晓锋讲述,营养保障方面中外的差距主要参考两个对手——欧美、日本,这是他从跟随体操队征战国际赛场的经验中总结的。
赛场、候场准备区、餐厅是赵晓锋观察国外运动员的三个重点地方,运动员如何进行营养补充,那么平时的保障工作就可见一斑。
“欧美的运动员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自律性,他们每个人都能扮演营养师的角色,为自己的营养膳食起到监控或执行的作用。”
日本的运动员又是完全另一种特点。
赵晓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日本队把我们一些的优势项目,比如羽毛球、游泳、乒乓球等也作为他们备战奥运的重点,他们在这些项目上的营养、以及运动保障更加全面。”
“在完善的保障体系下,日本运动员个人的配合度非常高,形成了非常科学默契的流程。”
以赵晓锋熟知的体操项目为例,“男子项目我们和日本势均力敌,女子项目我们要和美国、俄罗斯等队竞争。营养保障上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有可能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我们运动员虽然能力和技战术上不输人家,但是那些生活琐碎的习惯,反而是制约成绩提高的因素。”
个性化全方位保障
目前,距离东京奥运会还有一年的时间,赵晓锋所在的国家队运动表现团队也已经早早开始了奥运备战工作。
现阶段,一些运动员还在为东京奥运资格发力,那么在运动员确定奥运资格之前,赵晓锋的团队会有一个拟重点运动员名单。
等到获得奥运资格的运动员已经确定,“我们的保障就会更精准,整个的资源、精力都会集中。”
到了那个阶段,针对每一名运动员又会进行个性化的保障,在基础的原则之上,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特点来区别对待。
赵晓锋以自己担任中国“蛙王”闫子贝的体能教练的经历讲述,为了锻炼闫子贝的整体速度,就另辟蹊径地让游泳运动员采用跑步锻炼的方式。
的确,在“科技助力奥运”的背景下,体能和运动营养保障必将会是未来国家队竞争的重要方向,中国体育只会越来越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