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 K30 Pro 变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Redmi K30 Pro 变焦版拆解视频
图片
图片
【第一步 关机后取出卡托】卡托在机身底部,双Nano-SIM设计,上下放置。内侧有防尘防水的胶圈
图片
【第二步 拆卸后盖】常规的三明治结构,开棺从后盖入手,在加热垫上90℃加热3分钟后,用吸盘在底部吸开。。。。Em我吸。。。有点不太好吸,估计防楼胶量很足,勉强启开一条缝隙后,轻轻插入拆机片,小心沿四周划开即可分离后盖
图片
大家可以看到,后盖内侧有一大片导热石墨,广角镜头处还单独设置一圈泡棉双面胶,增加结构稳定性
图片
后摄保护盖板上还有3处导电布。另外还有多处缓冲泡棉
图片
【第三步 拆卸主板】
来看主体部分,常规的三段式结构,电池占据了最大的空间,四摄占据了上半部分将近三分之一的空间。左侧按键部分有防尘防水的胶垫,盖板上还贴了一小块缓冲泡棉。观感上就是这根主排线很抢戏
图片
图片
卸下固定盖板的11颗螺丝,分两种规格,再撕开泡棉即可取出盖板,盖板中间部分是一块厚度为0.2mm的金属片,四周有LDS天线。背面有听筒和主板之间的接触点,各BTB都有缓冲泡棉覆盖
图片
图片
挑开电池BTB,断电,接着来看看主板部分的结构,非常紧凑的排布,前置摄像头的升降结构和耳机孔的保留,再加上四摄和5G,双层主板那是板上钉钉的
图片
而且这次K30 Pro的PCB利用率非常高,主板上的芯片和小元器件排布,可以用挤满了来形容,几乎没什么空余。这么紧凑的布局我很好奇它的散热表现
图片
我们接着往下拆,依次挑开屏幕、主FPC、前摄和感应组件的BTB,再挑开3个同轴线接口,卸下两颗固定主板的螺丝后,从下方取出主板
图片
图片
四摄BTB都在背面,并且基本被散热铜箔覆盖,BTB上方还有金属盖板,挑开后有相应的缓冲泡棉和导电布
图片
景深镜头竟然是直接固定在主板上的,估计这么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尽量节省结构空间
图片
四摄参数请看图,采用了索尼IMX686的主摄,整体参数配置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好在焦段齐全,毕竟是一台追求实惠性价比的机型。李姐万岁吧
图片
耳机孔内侧有全覆盖的胶圈,起到一定的防尘防水的作用
图片
闪光灯也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并且还集成了后置的环境光传感器
图片
主板正反两面都有全覆盖的铜箔和导热石墨,针对两个发热大户,还单独配了一块铜板,这操作我印象里还真是第一次见。。。
图片
主板芯片参数请看图,配备了865、LPDDR5和UFS3.1,对于Redmi旗舰来说,那是必须的~
图片
对了,我这台的SoC封胶了
图片
【第四步 拆卸剩余组件】环境光传感器和距离感应器都是通过胶塞固定,挑开即可取出
图片
这听筒直接被挤成瘦长型了,不过总体尺寸和常规的差不多~
图片
步进电机居然没有单独的螺丝固定,是和主板及盖板共用三颗螺丝
图片
我们都知道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马达通过变速箱,和驱动传动杆运动,来实现前置相机的升降。Redmi K30 Pro将减速箱的减速比由1:25改为1:20.25,意思就是之前步进马达需要转25圈才带动丝杠转一圈,而现在步进马达只需要转20.25圈就能带动丝杠转一圈,令马达推杆的速度更快,由11.52mm/s提升至14.2mm/s。这就使得镜头弹出时间由0.8s缩短至0.58s。这个伸缩速度变快了,从生物学的角度讲,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快感。
而且前置相机结构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块磁铁,通过配合旁边主板上的3D霍尔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前置相机在行程中的基准定位
图片
前摄排线被金属盖板固定,卸下一颗螺丝后下方还有一颗固定轨道的螺丝,螺丝上方还贴有一层隔热胶
图片
从外部抽出前摄后看到对应孔洞四周有防尘防水的胶圈。
图片
侧键通过触点的方式和主板相连
图片
【第五步 拆卸副板部分】卸下7颗规定喇叭BOX的螺丝,上方也有LDS天线设计
图片
这回的音腔采用了柔性后腔,不同于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手机采用的封闭式,至于具体的外放效果,怎么说呢,最近半年来,我听双扬声器已经习惯了,所以单扬声器即便再努力改进,总归还是有落差的。大家也不要抱太大期待
图片
依次挑开主FPC和屏下指纹的BTB,挑开两个同轴线接口,取出副板,Type-C口内侧有防尘防水的胶圈
图片
取出马达,为Z轴线性马达,尺寸看图。
图片
左侧还有一块天线小板,连着最后一根同轴线。
图片
【第六步 拆卸电池】熟悉的快拆口设计,很好拉,电池容量为4700mAh,生产商为我们的老朋友,欣旺达
图片
这个容量配合33W快充,续航方面妥妥的够用,实测0-100充电时间需要63分钟
图片
拆下电池后,下方还能看到屏下指纹,采用了超薄屏下指纹,但需要拆了屏幕才能取出
图片
【最后一步 拆屏幕】原本以为平面屏应该不难拆,毕竟加热会比较均匀,但实际情况加热了5分钟依然纹丝未动。只能借助解胶剂了,从听筒网区域下手,很轻松就拉开一条缝隙,随后小剂量注入,慢慢打开屏幕。哦吼~中间这一大块散热膜下方肯定有我想要的东西,撕开后,我去,这银色的还真是VC,从内部顶出后仔细观察才发现,这是一块不锈钢材质的VC。。。没有采用常见的铜质材料,初中物理能考59分的,都应该知道,金属里银的导热性是最好的,铜排第二,综合考虑成本,强度后,铜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图片
这次K30 Pro采用不锈钢VC,我还真是第一次见,查了一下资料,不锈钢在强度方面要优于铜质,这一点也和小米的工程师也求证了。至于导热能力,工程师给出的解释是, VC其实主要是通过内部液体的相变过程来实现热量的扩散,壳体材质本身导热性能不是核心因素;这就好比北方的暖气片,也没有采用铜材作为壳体,暖气片与室内空气的换热主要是通过对流和辐射完成的,与壳体材质本身的导热性能没太大关系;而且工程师还告诉我们,这也许是一个未来手机结构的调整方向,不锈钢VC因为强度足够,可以实现完全替代目前铝合金中框的大部分面积,让不锈钢VC融合进中框里。这样一来,在保障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实现5G旗舰手机减重减肥的需求
这么大篇幅的说散热这事,是因为目前大家都比较关心5G手机的散热性能,,K30 Pro整体散热用料很足,屏幕之下的导热石墨,随后紧贴着的不锈钢VC,中框区域主要是主板上的导热石墨、导热凝胶、散热铜箔、铜片和散热硅脂,最后就是后盖上的大面积导热石墨。料子是到位了,那我们来看看实际的表现吧,和平精英半小时后,正面为39℃,背面为39.3℃,热量也确实都集中在机身左上的芯片区域,这个温度虽然不能说烫,但还是有很大优化空间的。当然,工程机也有关系,希望在量产机上能够得到优化
图片
整机共6种共23颗螺丝,Redmi K30 Pro为了100%全面屏,为了电池,“紧凑”就成了整个结构设计的主题,这次的不锈钢VC是个意外的惊喜,非常期待后期它在散热,减重,减肥方面的表现。其他结构方面中规中矩,都是比较成熟的设计,虽然我做节目的时候还不知道价格,但是基于过往Redmi的定价策略,相信这次的硬件配置搭上价格,应该会是一台实惠的诚意之作。就是下次营销的时候,下手别太满,有优势那也得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