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艾滋感染数增加,主因是“扩大检测”

图片
艾滋病日即将到来。这是2017年艾滋病日里重庆大学举办的主题活动。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问题一直令人担忧。(东方IC/图)
全文共2160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国内对艾滋病的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亿上升到2017年的2亿,“扩大检测,是国内感染者数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
取消艾滋病入境限制导致感染者人数暴增?中国艾滋病疫情增长迅速?高校成为艾滋病重灾区?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这些外界热议许久的疑惑终于有了官方答案。
“中国艾滋病的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8年11月23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2018年底,中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预计约125万。
留学生来华,并非主因
2018年9月,因为一篇自媒体文章,在昆明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意外爆红。
会议公布了现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数量,还特别提到:仅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新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就超过4万例。
“数量呈暴增态势和大量非洲留学生来华脱不开干系。”一位知名时评人据此撰写评论,还声称,感染者人数增加和2010年中国取消对患有艾滋病、性病、麻风病的外国人入境限制有关。
在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疾控艾防中心主任韩孟杰否认了这一因果联系。“允许感染者入境,这是140多个国家的通行做法。”韩说,“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不断深入,入境人数不断增加,我们也发现,报告的感染者数量随之增加。”
中疾控数据显示,入境感染者人数在2010年660例,2011年1146例,到了2017年,该数字已上升至2154例。2017年,共有100例留学生感染艾滋病,仅占当年发现外籍感染者的4.6%。
老年人群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会上,王斌介绍了中国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其中令人注目的是,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注射吸毒、母婴等途径的传播率均大幅下降,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感染者发现力度以及抗病毒治疗工作均效果明显。
2017年,全国共有3077例学生感染,其中81.8%是同性性传播感染。
中疾控的调查发现,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很高,但对于疾病的防护意识较差。“有过性经历的学生,安全套使用率不足40%。”韩孟杰说,青年学生处于性活跃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存在感染风险。
相较于青年学生群体,老年人群的感染问题不那么受到关注,但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中疾控统计发现,60岁以上男性人群感染的病例数增加明显,从2012年的8391例上升到2017年的近2万例。
除了疾病知识的匮乏,“无所谓”的心态也是重要原因。“有些老年人觉得艾滋病潜伏期很长,甚至有人觉得反正有药可以维持,对干预的接受程度不高。”韩孟杰说,老年群体的艾滋病防控需要多部门共同推进,利用基层网络接触到老年人,同时利用乡规民约促进良好的业余生活,减少老年人的艾滋病传播风险。
近年数量增加,源于扩大检测面
“不光要看这些数据,还要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含义。”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说。
2017年底,国内报告现存活感染者75.9万例,而2018年底这一数据已飙升逾60%。
他解释,国内对艾滋病的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亿上升到2017年的2亿,“扩大检测,是国内感染者数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的进步,感染者死亡率下降、存活时间延长,这也导致了感染总人数的增加。
此外,还有那些“未被发现的感染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到2020年,艾滋病要实现“3个90%”的目标,其中就包括检测率要达到90%。但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坦言,“挑战很大,目前还有约30%的感染者未被发现。”而这部分人群仍在继续传播艾滋病毒,导致感染者数量增加。
免费用药目录暂无变化
对于国内艾滋病治疗领域,2018年是个新药扎堆上市的年份。
2018年11月22日,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宣布上市两款艾滋病创新药物:恩临和普泽力,均为新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的一线推荐用药。
一个月前,被誉为“制药界苹果公司”的吉利德也宣布,捷扶康正式在华上市。不同于以往每天需要服用多片药物,“多合一”用药成为可能。
尽管2018年以来,多款艾滋病新药陆续上市,但药物可及性依然困扰着众多患者。
2004年,中国出台了“四免一关怀”政策,针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大量患者借此途径得以接受正规治疗。目前,约90%的艾滋病患者用药以国家免费药物为主。
不过,艾滋病药物很容易和一些其它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血浓度下降。抗病毒治疗是终生的,HIV在药物的压力之下可能发生突变,产生耐药。长期来看,这些病人将来会发生治疗失败和耐药。
在最新一版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中,免费药物共有8种。而日益频繁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让调整艾滋病免费用药目录的声音日渐高涨。
吴尊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至少目前,艾滋病免费用药目录没有变化。
“为什么非得调整免费用药目录?为什么患者不能自己掏钱,或是将部分新药纳入医保?”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治中心主任李太生反问。
他解释,艾滋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用药,随意停药、换药都可能导致耐药现象发生。“如果药物全部由国家埋单,患者并不珍惜,自己掏一部分钱,会增加用药的自觉性和依从性。”
一个积极的变化是,国家不仅将现有免费抗艾药物纳入了医保,同时还在医保乙类目录中新增了部分药物。如此一来,不但患者可选择用药的范围扩大,自费用药成本也大大降低。
“对一种疾病的额外特殊照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歧视。”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认为,凭借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艾滋病已经转变为一种慢性疾病,“将艾滋病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理性对待,患者正常生活,外界理智对待,才是应有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