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 | 人造牛肉汉堡已经来了,你敢不敢吃?

图片
较真要点(赶时间?看要点就够了):
1、在2019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美国一家公司发布了一款“人造牛肉”汉堡包。与传统印象不同,这款“人造牛肉”汉堡在颜色、风味、营养组成上几乎可以跟真肉比肩,其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也比真肉少得多。
2、“人造食物”不能等同于“造假”“黑心”。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类对更多更好食物的需求,人造肉不可避免。
查证者:云无心 | 食品工程博士
在2019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美国一家名为“Impossible Foods”的公司发布了一款“人造牛肉”汉堡包,并在会场外免费派送1.2万个这种汉堡。这款汉堡是纯植物原料,因而不含胆固醇、动物激素和抗生素,不过其铁、蛋白质等营养含量与牛肉大致相当。
实际上,这是该公司的第二代产品,其第一代产品2016年就已上市。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人造食物”差不多等同于“造假”“黑心”。而这个“人造牛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如果能把植物变成“肉”,那么肉的生产效率就会高很多
“Impossible Foods”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帕特里克布朗创立的,直译是“不可能的食物”,通常被翻译成“不可思议的食物”。
肉是人类获取营养的重要来源,但是生产肉类耗费的自然资源要远远多于其他食物。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类对更多更好食物的需求,改变肉的生产方式,也就成为了最热门、最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从营养的角度来说,肉最核心的成分是蛋白质。而植物中也含有很多蛋白质,如果能够把它们变成“肉”,那么生产效率就要高得多。布朗教授的项目,就是致力于从植物原料“合成”肉制品,从而解决肉类生产带来的各种问题。
二、人造牛肉汉堡,与用到豆腐、面筋制作的“素肉”有什么不同?
图片
布朗教授的理念并不新鲜。中国人很早就会用豆腐、面筋或者烤麸来制作“素肉”。在布朗教授之前,美国也有许多公司把素肉的思路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来实现,称之为“肉替代品”或者“模仿肉”。比如一家叫做Beyond Meat的公司,制作的素汉堡已经在许多地方上市。
这些产品一般是用大豆蛋白、面筋蛋白或者豌豆蛋白等,加入一些助剂和肉味香精,在高性能挤压机中进行加热加压处理,最后得到的产品具有跟肉类似的营养组成,口感上和风味也有一定的相似程度。这类产品获得了不少素食者的认同,不过跟真正的肉相比,差别还是比较明显。最重要的是两点:在风味上依靠肉味香精,普通人也能吃出明显的差别来;通过色素产生的颜色不够自然,而且“色素”本身就让许多消费者抵触。
“不可思议食品”的卖点在于对风味和颜色的革命性突破。布朗发现:肉的颜色和风味主要来源于其中的血红素,在加热的时候它会进一步促进形成其他风味物质。血红素是一种有机分子,跟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猪牛羊肉等肌肉的颜色,就是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血红素。
布朗教授的团队发现,大豆根瘤中也存在着丰富的血红素。根瘤蛋白中携带的大豆血红素被称为“豆血红蛋白”。只要在素肉中加入1%,就会使得素肉的“仿真度”大大增加。
布郎教授的团队分离出了合成豆血红蛋白的基因,重组到酵母中,通过酵母发酵来大量生产豆血红蛋白。这远远比从大豆根瘤中分离血红蛋白要经济实惠,而且节省自然资源。
通过这些办法,布郎教授实现了完全用植物原料来合成肉。他们的人造肉,仿真度比起之前的素肉有了革命性的提高。同时,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也少得多——根据布朗团队的计算,跟养牛相比,生产同样量“不可思议肉”,只需要5%的土地、26%的水,并且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87%。
三、从营养角度来说,第二代“人造牛肉汉堡”已经可以跟真肉比肩了
在风味口感的提高和环保价值上,“不可思议食品”确实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016年,布朗教授推出的第一代产品的主要配料是:水、组织化小麦蛋白、椰子油和土豆蛋白。此外还有天然香料、豆血红蛋白、酵母提取物、盐、大豆蛋白、增稠剂、锌以及各种B族维生素。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成分组成都能够模拟真的牛肉,不过小麦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跟人体需求相差很大,蛋白质品质比较低。也就是说,虽然第一代人造牛肉汉堡在风味口感上有很大提高,但营养方面不如真肉,也不如市场上的其他素肉。
这次推出的第二代产品用大豆蛋白代替了小麦蛋白。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跟人体需求很接近,其蛋白质品质可以跟牛肉媲美,这使得第二代人造牛肉汉堡在营养上也能跟真肉比肩了。
本文编辑:marthaywang
更多问题查真假?欢迎搜索并关注微信号“全民较真”,点击底部菜单栏“查真假”,搜索关键词,一秒知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