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丨夫妇外出一周母亲和幼女死亡,人间惨剧如何不再发生

图片
最近,西安发生了一起人间惨剧。一对夫妇外出一周,回家却发现,母亲和1岁多的女儿均已死亡。经过调查,警方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性。虽然警方未透露惨案是如何发生的,但根据记者的采访,老人是突发疾病死亡,一岁的的女儿可能是被活活饿死的。
类似的惨剧也曾发生过
虽然警方并未透露更多的细节,但通过采访小区居民,记者还原了事情的大致轮廓。该小区物业办工作人员表示,“老人的确是突发疾病死亡,脑溢血还是心梗类的,还不明确,可能就几分钟,人就没了。孩子的情况,需要询问警方。”
知情业主称,这对夫妇外出一周可能是去旅游了,外出期间(16日左右)曾给家里打过电话,但没有打通。没想到回家却看到亲人惨死,“夫妻俩的情绪非常差,几次都晕倒在地。”
图片
没有人愿意想象一个1岁多的孩子如何慢慢走向死亡。人们在同情逝者的同时,也对这对夫妇大加鞭挞——“旅游放飞自我,毫无责任感可言”,“打不通,不会多打几次,为啥不马上回家看看”,“这样的人,不配为人父母”……
其实,类似的惨剧,过去也发生过。2016年,在湖南耒阳市一小区内,一老一少祖孙俩被发现死在家中。官方通报显示,57岁的死者罗某英疑为自身突发疾病死亡,其1岁10个月的外孙女疑为饥饿冻死身亡,小孩临死前更是将桌椅的脚都掰断了。
图片
老人的女儿女婿都在温州打工,祖孙俩是相依为命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当时,在外地打工的女婿一直联系不上岳母,打电话也无人接听,于是请亲戚拿着钥匙来看情况,随后发现了这一幕。
在此类事件中,指责家长“不负责任”很容易,但把责任都归咎于活着的人,可能忽视了背后更重要的问题。
隔代抚养,除了教育理念,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也要重视
过去一谈到隔代抚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老人和年轻人的矛盾——老人用土办法带娃、溺爱、纵容……年轻人上班忙,对老人带娃“看不惯”又“离不开”,这些也是国产家庭伦理剧的最爱。
图片
但这两起惨剧告诉我们,现实往往更残酷——老人独自看护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幼儿,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据北大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许俊堂介绍,猝死占总死亡的15%-20%,猝死中大多数是心源性猝死,占比75%。
图片
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医院之外,生还率很低,欧美国家大约在5%,中国可能不超过3%,也有报道认为小于1%。
很多人觉得猝死无先兆,且难以预测。不过,广东省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董卫欣指出,(病人)在猝死症状出现的时候,心脑血管疾病早已经出现,“大部分病人在心脏性猝死前数日、甚至数月就有征兆,即胸闷、胸痛、憋气、头晕、心慌、气短等不适。”一旦出现这些先兆,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心血管病内科或者神经内科就诊。
但看病是要花钱的,很多怕花钱的中老年人身体不适,更愿意忍,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另一方面,50多岁现在也不算老(两起惨剧中的老人分别为56岁和57岁),子女可能觉得父母还比较壮实,不会什么事都往坏处想。工作忙起来,隔几天联系家里,也不稀奇。
老人患有心血管疾病,不注意保养,再加上过度劳累,是有猝死的可能的——如果子女在外,不管是打工还是旅游,即使天天往家里打电话,可能也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如果是在熟人社会,“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有很强的互助传统,这相当于有一层福利和安全保障——老人独自带娃,自己发生意外,容易被发现;即使不幸去世,孩子也很快能得到救助。
但现在,年轻人大都去城市打工,农村逐渐空心;就算到了城市,大家纷纷住上高层住宅,邻居可能一年都不能见上几面,更别提互帮互助了。
图片
老人独自带娃的风险增加了,如果人们的意识还停留在过去,类似的悲剧可能还会出现。
子女不可能一直守护在身边,还有什么“自救”之道
我们可以谴责惨剧中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他们应该多打几次电话,应该更警惕些,早点让亲戚朋友到家里看看……
但在外打工的人,不可能因为怀疑家里出了事,就马上请假回家;总是请人去家里看望,也是人情债。
让打工者回村守护父母孩子,不现实;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打工者也很难把老人和孩子带在身边;在成立个业主委员会都很难的当下,更难指望短时间内,社区互助能有多大改善。
对于原子化的个体来说,很多事只能靠自己了——给父母定期体检,有病尽早治疗;尽量不留一个老人在家照顾婴幼儿;和邻居熟悉起来,让家乡的亲朋多上门看看。
图片
如果邻居不停地更换,夫妻两家也只能出一个老人照顾孩子,那也可以考虑在家安装智能监控看护系统。这类系统一般有一键紧急报警、一键通家人的功能,子女也能随时随地观看家中老人和幼儿的状况。当然,以后孩子长大了,家中的空巢老人也用得上……
面对惨剧,想想自己的处境,想想自救之道,比指责别人“不负责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