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村最后的居民:90岁老人住了50年,靠政府补贴过日子

99公益日前夕,腾讯公益、腾讯新闻、企鹅号联合推出“出村记”系列策划,聚焦脱贫攻坚最后进程中的中国农村,通过内容+公益助推解决当地实际困难。本周推出云南凤仪镇“麻风村”的故事。

黄草坝麻风康复疗养院,位于云南大理凤仪的山上,始建于1958年,由一条隐蔽狭窄的土路与外界相连,这个隔离治疗麻风病人的主要场所曾被媒体称为“最后的麻风村”。

99公益日特别策划

图文/杨露 视频/梁新 编辑/黄松

执行/篝火故事

出品/春城晚报 腾讯公益 腾讯新闻

点击视频观看:麻风村老人们数十年来,饱受外界不理解和心灵孤独

麻风是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尽管病能被治愈,但被病菌破坏的身体却不会复原,双目失明、手脚残缺等遗留病征终生伴随。

75岁的孔运宝老人,手脚都有残疾,听力退化严重。一天两顿饭在老房子里生火做,晚上则住到政府修的新房里,他待人友善热情,见到有人拍他,会不停的说谢谢,只是对于自己的过去不愿多说。(请点击【救助麻风病康复者】让麻风病康复者有尊严的生活)

村长杨品吉(右一)

麻风村的村长杨品吉说,妻子的离开让他受伤很深。来到这里以后,他又重组家庭,两人相互陪伴照顾,继续生活。“如果没有这个病,我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其他人一样下地干活儿,春种秋收。”

据杨品吉介绍,上世纪50年代麻风村就已经存在,最多的时候有上百人,当时麻风病院共有132名麻风病人,现在只剩下19人,目前健在的最老的老人已经在村子里生活了五六十年。

来麻风村已30多年的老人杨协力,相比其他独自生活的老人们,算是幸福的,她女儿一家经常来看她。

闲聊中了解到,她的女儿早年曾结过一次婚,因为母亲是麻风康复者而受到男方的嫌弃。离婚后经人介绍,与另一位有着同样经历的外村男子再婚。同为麻风康复者后代的两个年青人婚后很幸福,也很孝顺,在黄草坝种菜卖,方便随时上来照顾母亲。他们一家上来时,除了给其他老人们带些吃的用的,也带来了更多欢乐。

生活在这里的麻风病人,由于身体残缺,基本是没有劳作能力的。一位90多岁的老人回忆,自己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间来的黄草坝,但是少说也有50多年,平常无法种植其他庄稼,仅能在房前屋后种点小菜。从来到疗养院,就依靠着政府给的补贴生活。(请点击【救助麻风病康复者】让麻风病康复者有尊严的生活)

早年的黄草坝疗养院,房屋多数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茅草顶土坯房,破旧不堪,居住环境较差。

现在他们村里的条件已经大大改善,政府不但建了新房,花了上百万给村里拉通了电和水,还建了健身小广场,每月的生活费也涨到了650元。村长杨品吉说,前不久当地政府还组织医院上来给他们做体检,对他们很关心。

然而,孤独依然是最大的问题,老人们最缺少的,是精神上的陪伴与关怀。疾病带来的身体缺陷和外人的不解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下山买粮食、买生活用品时,都得一个月一次集体购买后靠马驮回来。

来这里,就算没人限制他们的自由,他们也不会主动走出村去,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如果可以,村民们希望山里的路可以修好,手机可以有信号。他们希望与外界建立更多的联系,希望外面的人改变对他们的看法,理解他们的苦难与不易、孤立和无助,放下成见,接受他们。他们只想和普通人一样被平等对待。

请点击【救助麻风病康复者】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爱他们,使麻风病康复者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