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故事:泪目!在白公馆监狱,他绣出的“五星红旗”是这样……

编者按:1949年,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70年来,那抹鲜艳的红色,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液中澎湃激荡,演绎成最浓厚、最炽热的爱国深情。无论是经历炮火硝烟的革命前辈,还是筚路蓝缕的祖国建设者,无论是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还是勇立时代潮头的先模人物,每一位中国人,都对五星红旗有一份特殊的情愫。从今天起,闪电新闻推出“国旗故事”专栏,讲述70年来几代中国人与五星红旗的感人故事。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这首大家熟知的歌曲《绣红旗》,是电影《江姐》的插曲。江姐在狱中组织大家一针一线绣红旗的片段,让人泪目。

历史上,“绣红旗”的故事并非虚构,它真实地发生在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共产党人的监狱中,只不过主人公并非“江姐”,而是一位热血男儿。他就是罗广斌,小说《红岩》的作者。

罗广斌出生在成都,受进步思想影响,后进入西南联大附中学习,逐渐走上走上革命道路,找到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和信念。1948年9月10日,罗广斌被捕,先后被关押于渣滓洞和白公馆。

1949年10月7日,共和国成立的消息被悄悄传进监狱,大家兴奋地拥抱、激动得泪流满面。夜深了,大家还在议论着,毫无睡意。罗广斌提议做一面五星红旗,但他们只从报纸上得知,红旗上有五颗星,却不知它们怎么排列,就猜测应该是围成一圈。他用当时自己被捕时带进监狱的红色被面,再用黄草纸撕成五角星的样子,用米粒黏在被面上,凭借着想象将这面“五星红旗”制作出来。

解放后,在创作小说《红岩》的过程中,为了刻画江姐的英雄人物形象,罗广斌将自己制作五星红旗的情节嫁接到了江姐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重庆解放前夕,仓皇撤退的国民党特务对革命者实施了疯狂的大屠杀。在大屠杀前,罗广斌把红旗卷起来,把楼板撬开,将这面红旗藏到里面。如今,这面五星红旗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共计317人。那些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革命志士,最终也没能看到真正的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子,但他们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闪电新闻记者 吴晶晶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