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帝努尔哈赤的故事

图片
11
努尔哈赤一面攻城略地,一面治理着内政,一面忽悠着明政府,好不忙活。
此时,治理军队对努尔哈赤来说已经不在话下,但随着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归顺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治理好辖内的老百姓,成了稳固自己江山的又一件不可马虎的大事。
得让每个人都有可以依附的组织,通过组织的力量来凝聚人心、提高战斗力。这个组织怎么来搞?
此前的满洲旧俗,凡出猎行围,照依旗寨而行,每人各出一支箭,十人一帮设立一个总管,由这个总管指挥九个人行猎。这个总管被称为牛录额真。
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很想问牛录额真是啥意思。查资料得知,“牛录”在汉语中是大箭的意思,“额真”则是主的意思。毋庸置疑,这个牛录额真是十个人里最牛的人。
努尔哈赤极其熟悉和习惯这种习俗,于是他革故鼎新开始进行全民管理上的顶层设计。
这个顶层设计的作用同创立“满文”的重要性级别一致,这也是改变女真族命运的一大创新。看看努尔哈赤是怎么设计的吧。
1601年,努尔哈赤把原来十人为一单位的制度直接扩大三十倍,成三百人一单位,称为牛录,设立一个牛录额真,后来叫佐领。各牛录的旗分成黄、白、红、蓝四色。
此后,随着努尔哈赤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国民”越来越多,就把“四旗”改成了“八旗”。
这就来了,我们是不是经常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所谓的“八旗子弟”,你是正黄旗我是正红旗等等,是不是很耳熟,但一般人说不出到底是哪“八旗”。现在听我详细道来。
在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明确“八旗制度”,即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没有镶边,是整个颜色的旗帜。顾名思义,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则是镶了边的,黄、白、蓝三色旗镶了红边,红色旗镶了白边。
八旗制度是女真族(后来被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满族,另文再续)“以旗统人”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制度将满族全部人口都编入了八旗之内。
越来越多的人口怎么编进八旗?看一下每个旗的架构:每三百丁立一牛录额真(佐领);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后称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即为旗),设一固山额真(后称都统)。也就是说,每个旗由参领、佐领和个人组成。
八旗制度虽然源于女真人的狩猎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但其最本质的精髓得到了传承,即对义务的负担和权力的分配都是以八旗为单位。任务八旗分,土地八旗分,抢来的人口、钱财和牲畜同样分为八份。这种平均分配制度聚合了八旗的凝聚力。
八旗制度是在女真氏族联盟制残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一定意义上讲,从根本上肯定了一些人的社会地位,但也相应否定了一些人的社会地位。八旗的创立,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社会分层,有了分层也就会滋生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
当然,就其女真发展史而言,其优越性也是得到肯定的,它把涣散的女真各部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整体,消除了各部差异,巩固了女真统一事业的成果,促进了满族的形成,为努尔哈赤后金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循序渐进,以文化心按部就班,有“八旗”护法,有满文凝聚人心,仗打得更有了目标和动力。明末乱局纷生,天赐良机,时不我待,抓紧抢地盘。
拔掉海西女真哈达这个肉中刺,还有叶赫这根眼中钉。
叶赫比哈达难对付的多。海西内战,哈达就是被叶赫打得满地找牙。那怎么了打叶赫,直接上,硬碰硬?
虽然此时的努尔哈赤兵强马壮,有了足以和叶赫抗衡的资本,但努尔哈赤并没有贸然行事,原因之一是因为叶赫有明政权在为其撑腰。努尔哈赤几年前大不违吞并了哈达,与明政府结下的梁子还在,他不想再次激怒明政府,过早暴露自己的野心。他隐忍着,像一只隐藏在草丛中的猛兽,伺机寻觅最好的猎捕时机。
不能直接攻击叶赫,那就选择曲线救国的另一条路径——先拔除叶赫的羽翼。
1607年,东海女真瓦尔喀部斐优城(吉林珲春一带)首领穆德黑,为了摆脱乌拉部的控制,自愿归顺努尔哈赤。
“顺者以德服”,为了以示诚意,努尔哈赤特意安排自己的亲兄弟舒尔哈齐和儿子褚英前去迎接穆德黑的部属。穆德黑的江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穆德黑,你居然敢背叛我,不管你投靠的主子是谁,你必须死。
乌拉部的首领布占泰咽不下这口恶气,带着一腔怒火在乌碣岩对接降的队伍进行疯狂截击。
这个布占泰啊,真是不醒脑,此前被努尔哈赤吊打的伤疤忘了吗?如若不是努尔哈赤大发慈悲将你释放,你早不知道在哪里当游魂野鬼了。
乌碣岩的截击战打得异常激烈,结果是乌拉军大败,损失士兵三千余人、马匹五千和铠甲三千副。布占泰仓皇而逃。
但是,这事完了吗?努尔哈赤是谁?他的雄心你真不了解吗?布占泰,这次你摊上大事了。
努尔哈赤在收拾完海西女真的辉发部后,1613年,再次将矛头对准了布占泰。这是一场必须拿下的战斗,若胜了就只剩叶赫这个海西女真最强的对手了。
努尔哈赤进攻乌拉的战斗打响。这场战争,对于亲自带兵上阵的努尔哈赤来说,志在必得;对于布占泰来说则是无路可退,生死存亡。
一方轮番猛攻,势不可挡。一方拼命抵抗,垂死挣扎。“两军之矢如风发雪落,声如群蜂,杀气冲天”。
布占泰压虽然上了所有家底誓死一搏,但终抵挡不住战神努尔哈赤摧枯拉朽的凌厉攻势。三万大军灰飞烟灭。布占泰落败,只身逃往叶赫。乌拉宣告灭亡。
顺利拿下乌拉,海西女真仅剩了依然仰仗明朝的叶赫部。统一女真的最后一步已跃然棋局。
叶赫,我要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13
话表努尔哈赤和叶赫决一死战之前,我们简略了解一下叶赫部的历史由来,以及与努尔哈赤间的恩恩怨怨。
叶赫是肃慎(女真)最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因分布于叶赫河(今吉林省梨树县一带)得名,分同姓叶赫和异姓叶赫。叶赫部落号称叶赫那拉部,分布于南起长白山东至滨海地带,是为同姓叶赫。
叶赫部是“海西四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之一。叶赫先世一说姓土默特氏,本是蒙古族,后来灭掉扈伦那拉部,改姓那拉氏。明朝时,叶赫部依险筑城,开始称雄于海西女真。
努尔哈赤雄心勃勃统一女真的最后一座大山即是叶赫部。
努尔哈赤要搬除叶赫部这座大山,既有“国仇”,又有“家恨”。
还记得1591年海西叶赫部首领纳林卜录向刚刚统一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要地不成,恼羞成怒纠合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三万之众想要对他灭顶的事情吧。这事努尔哈赤一直没忘。这是努尔哈赤的“国仇”。
至于“家恨”,那更是“世仇”。叶赫那拉氏族与爱新觉罗氏族之间的的矛盾由来已久。据说早在元末明初时,叶赫那拉氏族与爱新觉罗氏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结果叶赫那拉氏打败了爱新觉罗氏,成为当时女真族最大的部落。
说来有趣,事实上,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世世代代都是血统之亲,努尔哈赤不但是叶赫那拉氏所生,还娶了叶赫那拉部落的女子。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便是叶赫那拉氏(孟古)所生。
但即使有这样的血统关系,因为权位和利益纷争,便经常在打打合合、亦敌亦友间变换。
1603年,努尔哈赤的妻子孟古病危,想见自己的母亲,努尔哈赤便特遣使到叶赫迎接岳母。然而当时叶赫首领金台石不允许,只派了孟古姐姐乳母的丈夫南太前往探视。努尔哈赤异常愤怒,斥责叶赫:无故抢掠我的属地,又率九姓之国,合兵攻我。你们兵败认输,欲结婚约修好,可又背弃盟约,将许给我国的女儿嫁给蒙古。现在我的大妃生了病,想和自己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你们竟然不许!连这么一点点关系也要断绝吗?如此出尔反尔,还有什么人情、信义可言。
孟古不久去世,努尔哈赤极度悲伤,三年之后才下葬,葬于尼雅山岗。建州与叶赫的仇恨又增加了一层。
努尔哈赤与叶赫结下的梁子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誓死不嫁努尔哈赤”的传奇女人——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又名东哥。
东哥是叶赫部的公主,有满蒙第一美女之称。东哥出生时,叶赫部的萨满(巫师)曾评论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俗话说自古红颜多祸水。围绕这个女人的路边野史多不胜数,一概英雄不要江山要美人,最终送命的送命、亡族的亡族。
东哥之所以誓死不嫁努尔哈赤,是因为努尔哈赤是她的杀父仇人。想当年,叶赫九部兵败努尔哈赤,东哥的父亲布塞战死沙场。叶赫为了自保想把东哥嫁给努尔哈赤示好,但东哥自有主张,不但不嫁枭雄努尔哈赤,还扬言,谁杀了努尔哈赤,就嫁给谁为妻。
1615年,东哥已经年过三十,叶赫布扬古贝勒见东哥年纪已大,于是将东哥许配给许配给了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的儿子——莽古尔岱。
原本许与努尔哈赤,而今东哥出嫁他人,这对叶赫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野史说,征服欲极强的努尔哈赤听到东哥出嫁消息后,十分气愤,想出兵攻打叶赫,半路抢新娘,但与叶赫结盟的明朝派兵保护东哥。努尔哈赤有所顾忌,最终没有出兵,但他诅咒东哥:“无论此女聘与何人,寿命不会长久,毁国已尽,构衅已尽,死期将至矣。”
一年多后,果如努尔哈赤的诅咒,东哥病死他乡,只在历史文献中留下了“叶赫老女”的称呼。她的命运结束了,但借她名义而起的战争并没消失,仍然弥漫在叶赫、建州和明朝的上空。
14
从1583年建州起兵到1613年收拾完布占泰,戎马倥偬,功名尘土,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凝望着眼前的叶赫部,努尔哈赤眼中充满的不再是让敌人胆寒的杀气,而是宠辱不惊的淡然和看透时局的睿智。
他充满了自信,他想要实现的梦想就在眼前,叶赫马上就可以唾手可得,已没有力量能够对他进行阻挡。但是,他内心又泛起一些忧伤。他本不想做一个掀翻世界的人,他也曾想守着他的建州,遵从明政府的牵衡政策,和海西、东海等各部族互不侵犯、和平共处。怎奈,他们容不得他,见不得他强大,一直想把他置于死地,让白山黑水继续在乱事纷生中沉沦。
不,我努尔哈赤不想要一个这样的乱局。
是时候对血雨腥风中的女真做一个彻底的了结了。
在筹备与叶赫决战期间,努尔哈赤同步进行着另外两件大事。
一件大事是对东海女真进行征伐。这里简略描述一下,不是瞧不起东海女真,只怪其过于弱小,根本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
1609年,努尔哈赤攻取了兴凯湖以东瑚叶河畔(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刀闭河)的滹野路。1611年,夺取渥集部之乌尔古宸(今俄罗斯比金河一带)、穆棱二路。1614年,征服雅揽、西临(今俄罗斯苏袒赫河一带)二路。1615年,攻占渥集部东额黑库伦城(今俄罗斯纳赫塔赫河地方)。1616年,努尔哈赤派兵两千征服位于黑龙江中游的萨哈连部。同年,还招服了阴达珲塔库喇喇(今抚远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附近)以及诺罗、石喇忻等三路。1617年又攻占库页岛及其附近岛屿。至此,散居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东海女真大部分被统一起来。
写到这里,有个比较扎眼的地方,那就是努尔哈赤征服过的好多地区,而今变成了俄罗斯的地盘,包括漂洋过海攻克的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的库页岛。不光扎眼,是不是也扎心。
唉,国弱必被欺。
进行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后金政权的成立。
还记得努尔哈赤大本营的建立路线吧,1587年在呼兰哈达山下的南岗,形成了“国家政权”的雏形;1603年迁址赫图阿拉,形成一定规模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有了强大的根据地,努尔哈赤一路所向披靡、攻城掠寨,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政权管理上建立了八旗制度,还创立了满文。所有这一切条件,都在酝酿和预示着一个真正的“国家政权”的出现。
1616年正月,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力排众议,扯下和明政府唯唯诺诺遮遮掩掩的面具,在赫图阿拉即汗位,建元天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一个国家政权正式建立,脱离了与明朝的隶属关系,开始了和明朝对抗的时期。
说起此前努尔哈赤和明政府之间的恩恩怨怨,那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的。且不说明朝军队失手误杀了人家的爷爷父亲。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道路上更是一个劲的使绊子。
一直以来,由于明政府“以夷制夷”的压制政策,影响了努尔哈赤施展拳脚的空间。只是后期腐朽的明政府实在无力整顿东北地区乱局,再加上努尔哈赤狡猾的“攸顺攸逆”的策略,搞得明政府一度晕头转向,对其睁一眼闭一眼,放任不管。
努尔哈赤收拾东海女真不在话下,但想要收拾叶赫,就不得不先面对明政府这座横亘在他们中间的大山。
凡事都有个底线,如果越界行事可就不好玩了。我明政府虽已风雨飘摇、老态龙钟,但是我立的规矩你不能破,我的人你不能动,你动下试试。
你的人?叶赫人是吧。告诉你,你们牵制我这些年,我早受够了。你不让我打叶赫,行,那我不和你玩了,老子现在就自立为王,你俩一块打。
造反了。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向明朝正式开战(后面详叙)。
女真统一的终极之战拉开帷幕。这是一场隐忍和筹备三十六年的战争。
先沉不住气的是明政府和叶赫。1618年,在明政府的支持下,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儿子率军进攻努尔哈赤统未果。
1619年,叶赫联合明政府纠结重兵气势汹汹卷土重来,与努尔哈赤进行了历史有名的“萨尔浒大战”(后面详叙)。但是战争形势急转直下,被努尔哈赤打得落花流水。叶赫见势不妙,慌忙撤退。想跑,这样天载难逢的机会怎会轻易放掉。努尔哈赤兵分两路大举进攻叶赫大本营,并发下重誓:不克叶赫,誓不回师!
面对势不可挡的后金大军,叶赫金石台、步扬古只有固守东西两城。努尔哈赤命后金军掘地为穴,挖倒城墙,攻入东城。金石台眼看大势已去,拒不投降,自焚而死。布扬古见东城已破,孤立无援,无奈投降。但是为了防止叶赫东山再起,努尔哈赤并没有采取以前“顺者以德服”的怀柔政策,而是处死了布扬古。至此,叶赫部遂告灭亡。
三十六年的漫长征程,叶赫终于被征服,努尔哈赤由此完成了统一女真的伟业。女真各组四分五裂的时代宣告结束,并从此走上了伟大的振兴之路,也开启中华民族发展和壮大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