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无人识越安闲

青年时他是线条秀气
风姿绰约的“齐美人”
衰年变法后他有了
“人骂我我也骂人”的洒脱
晚年时他满怀
“老当益壮”的豪情
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画
像自传像日记
更像是图文并茂的微博
《越无人识越安闲》
北京画院美术馆
齐白石人物画大展
《越无人识越安闲》,是北京画院美术馆2019年最大规模的画展。此次大展汇聚了全国12家文博机构的198件齐白石人物画精品,这对于喜欢齐白石的观众而言,又是一次难得的机缘。画展取名《越无人识越安闲》,出处是齐白石戏题的一首绝句。当年齐白石的一个门人为他画了一幅小像,但一旁的友人却认为画得不像,于是齐白石题了一首绝句来化解尴尬:“身如朽木口加缄,两字尘情一笔删。笑倒此翁真是我,越无人识越安闲。”
图片
王鲁湘:为什么要定这么一个题目,叫《越无人识越安闲》呢,难道齐白石不是一个,特别希望有人了解他,看他的作品的人吗?
吴洪亮:其实选这句话,真得是推演了好几次,最后我还是咬了咬牙就拍了这个题目,这里头其实有多重含义,第一个呢,齐白石虽然很有名,但是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什么呢?更熟悉是他的花鸟鱼虫,小鱼小虾,那么这样的作品,可能大家更了解,而他的山水画、人物画,了解得甚少,而山水和人物在我看来,恰恰又是齐白石艺术中,品格相对更高一点的,艺术的作品。
王鲁湘:对,好像更曲高和寡一样。
吴洪亮:对,中国人说“逸神妙能”,去年做山水(画)展的时候,我说齐白石山水画是逸品,那么人物画,它可能离人更近一些,虽然不是逸品,但是也确实是有神采,我觉得里面的神气可能更重一些,而且他的人物画呢,在整个的齐白石的大宗作品概念里头,其实是一个偏门,我说要做”熟中生”,也就是说,大家虽然对齐白石很熟悉,但是对他的人物画,恐怕不太熟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呢?我想里头就有他画得比较少的原因,齐白石说,他40岁以后,人物画画得就少了。但是他又坚持他的人物画风格,其实一直没有变,跟山水画一样,这时候恐怕就有一点,叫自傲自诩和坚守的意味,所以“越无人时越安闲”,对,有这么一个意涵在里面。
图片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画的全能大师,无论诗书画印,还是山水、花鸟、人物,包括工笔与写意,所有与中国画相关的门类,他无一不能。虽说人们最为熟知的是他的花鸟、草虫,其实他的人物画也独树一帜,颇具个人风格。此次大展最为难得是,不仅展出有齐白石巅峰时期的佳作,我们还可以看到齐白石创作早期的人物画作品。
图片
王鲁湘:观众朋友看到我身边的这一位美人啊,一定会想起清代的某一位(画)美女的,仕女的画家,比如说像改琦呀,这些人,但是这却是齐白石画的,什么时候画的呢?30岁左右的时候画的,那个时候的齐白石,在湘潭的乡下,就靠画这种美人(图)来谋生,因此啊,他在湘潭当时有一个绰号,就叫做“齐美人”,那么我们今天讲,齐白石一生在人物画上头,他的追求、他的造诣、他的成就,就从“齐美人”开始,我们北京画院的这个美术馆,精心地设计了齐白石早期的,最有名的这一张美人画,画的谁呢?画的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她正把织好的纱,用这个篮子提着,然后准备去溪边浣纱,而且还设计了这么一个背景,就是让爱美的女孩子们来参观的时候,能够以这个背景,把自己想象成西施美人。
图片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雕花木匠出身,后来才成为职业画家。在他职业生涯早期,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涉足,但像西施、林黛玉之类的仕女题材,向他求画的人最多。齐白石在家乡湖南湘潭被认知,正是因为这些人物画。虽然被称为“齐美人”,但齐白石对此认识很清醒,称此夸赞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图片
薛良:齐白石呢,早年也是非常擅长于画这些经典美女形象,你比如像西施浣纱,这个黛玉葬花,这个麻姑献寿,这类的作品非常多。
图片
纵观齐白石的艺术历程,研究者发现,他一生创作的很多重要节点,都与人物画有关。齐白石踏入绘画艺术之路,正是从人物画开始的,据《白石老人自述》记载,他画的第一张画,便是八岁时从门上描摹的雷公像。在做雕花木匠时,齐白石也常为乡邻绘制神像功对。齐白石曾随湘潭画师萧传鑫和文少可学习肖像画。当时照相术尚未普及,肖像画在民间的需求量很大。
图片
画肖像画是齐白石早年重要的谋生手段,他后来回忆说:“我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而且还省事,我就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由此可见正是因为人物画,才使得齐白石的身份由木匠转变为画匠。
图片
薛良:这种朝服像呢,更多的是为死者绘制的,用于年节期间的这种祭拜,这张呢,是齐白石给自己一个好朋友,谭延闿的弟弟谭组庚画的一张遗容像,这个年轻人呢,也是非常有才华,但是英年早逝。所以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容貌,这件作品呢,对齐白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现在那个《白石老人自述》里,他专门回忆起这幅作品,当时创作的这个情景,而且齐白石呢,当时除了“齐美人”的这个称号之外呢,他还有一个自己独创的一个技巧,就是他可以在这个,衣服的纱笼背后,把这个衣纹的这个机理表现出来,这个是优于其他民间画师的,所以当时很多人也找齐白石去画这种朝服像,而且这个上面这个小小的齐白石的印章。
图片
吴洪亮:我们是人,所以画人,是最直接的一个表述,就中国人画山水,其实叫寄情,那画人物这份寄情可能来的更直接,比如说他画他老师胡沁园,在我们展厅里就不止一件。这其实是对一个乡间士绅,或者说有文人气质的一位前辈的一个描述,我觉得这里面其实是有隐喻的,那么还有一件,其实我更想说就是,大家看到张擦笔画。那件作品是,我跟我的同事薛良最要求,我说那件作品必须到,为什么必须到,它收藏在湖南的齐白石纪念馆,中国一共有两个齐白石纪念馆,一个就是北京画院的齐白石纪念馆,还有在湖南湘潭的齐白石纪念馆,差不多也是十年前,我去那里访问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张擦笔画,我就觉得太不一样了,除了新奇,齐白石能画这么准确的一个人像之外,我们去看到他的心思,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擦笔画里,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你会看到,比如说老师的胡子,他是用白粉一根一根勾出来的。
图片
齐白石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老师,是晚清经学大师王闿运。师从王闿运后,齐白石的视野更加开阔,在博览诗书的同时,他的绘画创作开始趋向于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在机缘巧合之下,齐白石得以见到金农、八大山人、李复堂等人的名作,这些个性强烈、充满在野士大夫狂放之气的作品,与齐白石的身世、气质有某种契合之处,齐白石将金农、八大等人作为学习的对象,这对他后来的画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19年,齐白石定居北京后,在好友陈师曾的鼓励下,决心“衰年变法”,时间长达十年。齐白石的变法不仅在花鸟、山水,他的人物画也随之改变,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简练、风趣、雄健的粗笔写意风格,这正是他所追求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也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齐白石。但这次大展中,还有他作品中不多见的这种大尺幅的人物画,画风也大不相同。
图片
吴洪亮:曹锟那边还有一些重要的作品,比如说我见过巨大的四条屏,真是军人要画,都要那尺度特别大的,甚至有朋友还问过我,说那四张画对不对?我说为什么你会觉得没那么“开门”呢?他说你看这画得不那么好啊,我说,如果我看,我们作为研究,我觉得不那么好,可能正是齐白石,因为齐白石平时卖画,不画那么大尺度的画,他甚至连那么大的笔,我估计备得都不太全,因此他很多这类的作品,常常用相对小的笔,去画到了这支笔的极致,小笔画了大画,他又是那种大写意风格的状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就有一点点生,那么这样的一个状态,我觉得反倒是齐白石。
图片
齐白石是性情中人,有好友相帮,他便以画表达谢意,对不如人意之事,同样以画谴之,这幅展露真性情的《人骂我我也骂人》在网络上传播最广,最有人气。“老当益壮”齐白石晚年最爱画的一个题材,仅在北京画院就收藏有八幅之多。画中老者体健气壮,自信神气,这是白石老人的自喻,他甚至刻了一方印章“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诙谐幽默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希望。
图片
吴洪亮:我觉得所谓的艺术中,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那个赤子之心,在他的人物画中,也充分得到了体现。
图片
编辑:王竹、撕纸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