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全面继承了传统汉文化,为什么说却毁掉了一项重要东西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朝代中,清朝无疑是最成功的。清朝之所以成功,有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清朝对汉人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包容。还不是一点两点的吸收和包容,而是全方位的吸收和包容。
这一点,是清朝比元朝做得更成功的地方。元朝也有吸收和包容,但是,元朝吸收包容的很少。而且元朝是以本民族的文化为主,适当地吸收一些汉文化。
图片
清朝不一样。清朝是大面积全方位的吸收包容,而且虽然他们并不想承认,实际上是以汉文化为主体,满清文化退到了辅助的地位。
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清朝在吸收汉人文化的时候,有没有丢弃汉人文化,或者说让汉人文化变异了的地方呢?
我认为,变异的很多,不过,最根本的变异,是奴性意识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意识。
人性的发展历史,总体上是就向人性解放,独立自由发展的。这一点,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是这样一个历程。
马克思曾讲到了人类的最高社会形态。他认为,除了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发达,物质财富的高度丰富外,还有就是人性的高度自由和解放。
中国的一些先哲,也谈到了这种理想社会里人性的解放问题。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讲到了桃花源中的人,那里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实所表达的就是,在那个社会人,人与人是平等的,没有改朝换代,没有纷争厮杀,一派祥和自由的样子。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中,虽然不可能出现先哲们所讲的大同社会的样子,但是,人性依然是走向解放的。从汉朝到唐朝再到宋朝,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人性是越来越自由和开放的。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也是非常提倡人的独立意识和自由尊严的。
图片
儒家文化,虽然特别强调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天分。不过,这其实并不是提倡奴性意识。讲究秩序和提倡奴性意识是两回事。
古代的知识分子,是非常讲究节操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里的“志士”“廉者”,就是知识分子不讨好权贵的表现。
庄子讲到他和惠施的故事,庄子说惠施眷恋富贵,眷恋官场,就像猫头鹰眷恋腐鼠一样。而庄子所追求的,是精神能够遨游于天地之间,像大鹏一样,能够振翅飞腾于九霄之上。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与自由。
魏晋时期,知识分子提倡“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不媚好权贵。祢衡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杀祢衡,简直是轻而易举。但是他为什么不杀祢衡呢?就是他对知识分子的尊严,有一种最基本的尊重。只有黄祖那样没文化的人,才敢随便杀祢衡。钟会去见嵇康的时候,嵇康挥汗如雨地打铁,看都不看钟会一眼,这就是蔑视权贵,知识分子独立尊严的表现。
不过到了清朝的时候,由于清朝的强力高压,知识分子已经很少能够表现这样的独立和尊严了。他们不但不敢随便说什么,连个人的尊严也不敢随便表现。庄子、祢衡、嵇康这样的人物,在清朝更加不可能出现。
图片
比如“曾静事件”。曾静去信让岳钟琪造反。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曾静的独立意识。可是,当雍正不杀曾静,让他去全国各地现身说法,颂扬雍正的丰功伟绩的时候。曾静竟然就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这么照着雍正的要求去做了。
不得不说,这是曾静奴性意识强烈的表现。不过,就算曾静表现出了这样的奴性,他依然没有受到尊重。乾隆上台以后,立刻就把曾静拉出去杀掉了。
奴性意识,在清朝前后官场的对比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到宋朝的时候,官员们很多都敢于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范仲淹连续三次被皇帝贬谪。但是他被贬谪一次,大家去恭贺他一次,说他愈来愈光耀。而皇帝宋仁宗竟然也并不生气,最终还把他迎回来,让他担任宰相,领导“庆历新政”的改革。明朝的时候,虽然明初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但是明朝的官员,却并没有丢掉独立意识。尤其是在嘉靖和万历年间,官员们似乎有意和皇帝对着干。对皇帝的错误决策,坚决不认同。嘉靖年间,甚至出现了海瑞这样敢于直接与皇帝抗争的直臣。
不过在清朝的时候,这种官员和皇帝对着干的现象,几乎是不存在的。官员见到上司,见到皇帝,都要跪在地上,自称奴才。海瑞这样的官员,更不可能在清朝的时候出现了。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