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诗,两句五言,两句骚体,为何成为千古名篇

我们读诗的人,总容易被古人的情怀所打动。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台灯下,翻开古人的诗集,每读一首,就像与他们对话。虽然隔着时空的距离,但也不觉得陌生。

有时候去旅行,在浩瀚的宇宙底下,看沙漠,看草原,看大海,看连绵的群山,看深不见底的夜空,我们就会吟诵苏轼的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是的,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短暂的动物。即使是那些帝王将相,那些英雄豪杰,都会是茫茫宇宙的过客,短短几十年,犹如白驹过隙。

但是回过头来,你看那些青山,你看那些流水,你看头顶上的明月,它们却是永存的。难怪我们的陶渊明要解印归田,饮酒赋诗,及时行乐。原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难怪我们初唐的大诗人陈子昂,他要在秋风萧瑟之际,登上幽州台,发思古之幽情,难怪他要为天地的大不公平,而发出愤激的呐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总共才短短的四句,两句五言,两句骚体,二十二个字,看起来极其平常简单。但是它就像二十二颗子弹,它是用枪膛发射出来的,而不是用嘴巴吟咏的。

前面的人你在哪里,那么多人一个都不见了,只有一堆历史的灰烬。就譬如这幽州台,只剩下断瓦残垣。难道真应了那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后面的人,你是一定要跟上来的。即使短暂的几十年,跳起脚来一百多年,但是大家都是要来尝一尝味道的。可叹的是我永远也看不到你们。

这个世界,我仅只能知道自己所在的样子,前面不知道,后面不知道,即使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无法知道。一百年后,一千年以后,世界到底如何,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时好像看到了屈原,看到了贾谊,他们站在幽州台上,正在抬头问天,正在低头长叹息。

有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是的,正因为短暂,才思前顾后,才想入非非。所以有的人去蓬莱仙山,寻觅不死之方;有的人去道观烧汞炼丹,想修得正果;有的人勒石铭碑,以求永垂不朽。

但陈子昂知道,这些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去追求效率,把这几十年好好地利用,变换一个角度来延长自己。

但是大唐武后朝正在兴盛时期,像陈子昂这样的人才太多了,派别也太多了,他的抱负终究无法施展。一腔热血,遭到拒绝,满眼都是泪。他登上幽州台,想起了古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故事,于是不平则鸣,发出呐喊。

从战国以来,天地还是那个天地,人却一茬换了一茬。

今天我们读陈子昂的诗,为他积极进取的精神所感动。是啊,天地悠悠,人生匆忙,每个人要想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鳞半爪,真不是那么容易。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有一种建安风骨,去妩媚,存苍劲,重在气势的抒发渲染。它所表达的怀才不遇和人生有限的情怀,富有感染力,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