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做了一期视频,分析塔图姆最近的18投1中,以及命中率从 47.5% 到 45% 再到 39% 的“三级跳水”,到底是不是被科比给“教坏了”。
我的结论是这样:
塔图姆如今的比赛是不是经常“科比附体”?——是的。
塔图姆的球风有没有被科比所影响?——有的。
科比应不应该为塔图姆的“打铁”负责?——不该!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塔图姆学艺不精,能怪科比老师傅吗?
其实如果你看过科比分析塔图姆的那期《Detail》,你会注意到一个很少有人提到的事实——科比根本没让塔图姆学他自己。
科比给塔图姆找的老师,是活塞五虎中的“中投大师”理查德-汉密尔顿。科比说,塔图姆应该多看看汉密尔顿的比赛录像,学一学他是怎么利用队友的掩护去走位,怎么选择接球点,怎么 catch and shoot(接球就投)。
不光对塔图姆是这样,科比对几乎每一期的所分析的球员,都提供了他们各自应该学习的模板。无一例外,模板统统都是其他球员,而不是他自己。
对欧文,他建议应该学“微笑刺客”托马斯对防守的破解之术。
对米切尔,他建议应该去研究韦德在06年总决赛究竟如何封神,如何选择进攻发起点。
对德罗赞,他建议去看看纳什在遭遇夹击时如何处理球。
对哈登,他建议多学学吉诺比利的无球跑动。
说到底,科比在《Detail》视频节目里的分析和讲述,何尝只是基于他个人的视角、个人的经验。如果把篮球比赛当做一门学科,科比的一切讨论,实际上都基于无数前人的经验积累而展开,字字有出处,句句有来历。就像科比说他自己是一个“比赛的学徒(student of the game)”,他主张的是博采各家所长,然后内化到自己的个人小系统中。
他曾经拍过一则小广告片,片子里反复唱着这样一首歌:
This is what I do
I learn it from you
you learn it from him
he learn it from them
伴随歌声出现的是这样一些画面:
后仰跳投,德罗赞 -> 科比 -> 乔丹 -> 韦斯特
挡拆,哈登/卡佩拉 -> 保罗/格里芬 -> 纳什/小斯 -> 斯托克顿/马龙
梦幻舞步,恩比德 -> 奥拉朱旺 -> 张伯伦 -> 乔治麦肯
突破扣篮,詹姆斯 -> 科比 -> 乔丹 -> J博士
科比的意思是说,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想把篮球打好,就应该重视基本功,打磨细节,向最顶级的球员取经。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刻意练习”: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持续在学习区精进,最终扩大恐慌区的边界。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被乔丹亲口认证:“他偷走了我的所有招式”。
那些认为“科比的节目只代表他自己的打球方式”、“看科比的节目就会被他教坏”的想法,用科比自己的原话来说,只能是来自一些“头脑简单的人”(The show is not for simple-minded people
)。
所谓“头脑简单”,就是认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他们热衷于争论谁比谁更优秀,把所有的不满都甩锅给某种体制,却从来不愿理解真实的世界有多丰富,有多复杂。
事实上,科比在《Detail》节目的一开始,就明确向这样的人发出了警告:
这个节目不想引发争论,也不想提供娱乐。
换言之,这个节目的服务对象从来都不是大众,而是专业运动员,或者想从专业运动员视角去钻研比赛的人。
在如今这样一个众声喧哗、光怪陆离的娱乐化时代,这样一档节目简直堪称逆潮流而生的“奇葩”:
没有任何多余的介绍,没有各种花哨的转场,没有不必要的停顿,甚至连背景音乐都没有,单纯就是一个人在反复研究比赛录像,连续研究20多分钟。翻来覆去,周而复始。与其说是做综艺节目,倒不如说是在上课。
节目研究的内容,也绝大多数不是球星们大放异彩的那一面,而是他们在场上犯错、出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些时刻。
科比说了,他做这档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下一代精英运动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他更关注的不是这些球员已经熟悉、掌握、精通的技能,而是他们身上还存在的缺陷、弱点和不足。
比如谈公认技术特点最接近科比的德罗赞,科比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德罗赞只是执着于把各种 move 模仿得惟妙惟肖,却忽略了更重要的问题,比如打球的空间感,比如如何去阅读防守,比如如何选择投篮与传球的时机等等。简而言之,格局太小,大局观差。
有话直说,不留情面,让所有错误都充分暴露在显微镜下。唯有承认错误,直面现实,才有机会成长。
就像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里所推崇的,人生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追求“radical truth(绝对真实)”。所谓绝对真实,指的是要直面自己,而不是取悦自己、欺骗自己、糊弄自己。
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科比想要传授给下一代精英运动员的“曼巴心态”。
《Detail》节目的slogan,就叫“From the Mind of Kobe Bryant”。最重要的其实不是 detail(细节),而是 mind(心态)。细节是皮相,心态才是灵魂。
所以,真正有志于追求卓越的那些人,他们非但不会怨恨科比让自己在公众面前出糗,还会“闻过则喜”,对科比不胜感激,甚至主动邀请科比来“问诊”自己。
《Detail》这档节目,在IMDB上只有42个人进行了评分,说明受众范围很窄,看的人不多。但评分高达9.2分,说明看过的人都说好,都感觉受益匪浅。第一季节目,后来也荣获了2018年的塔利奖银奖,相当于电视节目界的奥斯卡。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科比一分析谁,谁就输球”的现象,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节目内容的独到之处。塔图姆的教练史蒂文斯坦承,他反复看了很多遍那期节目,他相信他的同行、其他球队的主教练们也同样如此。当科比把某支球队当家球星的问题和命门充分暴露给其他球队,对手们一定会趁虚而入、集中打击,而当事人难免准备不足、应接不暇。毕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总需要时间和过程,对手们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前不久,詹姆斯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看篮球比赛对他来说从来都不是一种娱乐或消遣,而像是读一部“大书”,需要沉浸其中、反复阅读、大量阅读。在篮球这门学科上,他同样是一个虔诚而又虚心的“学徒”。
看看,虽然球风大相径庭,但本质上科比和詹姆斯是同一类人,难怪他们都能够做到各自成功,各自精彩。
(注:本文首发于腾讯体育。作者微信公众号:鱼乐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