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居雅集:东阳传统建筑特色人家

一句少年时的承诺

一所东阳传统特色的民居

一场久违的聚会

吉居雅集

2019年秋,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东阳传统建筑特色的人家——湘兰吉居,著名画家李宝林先生及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们、还有自于全国各地的音乐家、陶瓷艺人、诗人,应主人之邀,在这里举行一个中国传统的雅集活动,同时为湘兰吉居揭牌。在雅乐的陪伴下,画家们挥毫泼墨,描摹胸中之丘壑,心中之山水。《文化大观园》也应邀,参加了这样一个民间的文化聚会,感受一场传统的雅集活动。此时,江南秋色正浓,湘兰吉居的主客们在这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里,沉浸在久违了的传统文化清欢之中。

王鲁湘:宝林老师好。您作为一个80多岁的一个老画家,也参加过很多的雅集和笔会,但是在一个私家的园林里头,是不是今天这一次在这一个横店的湘兰吉居的这次雅集活动,显得格外有点不一样?

李宝林-著名画家:江南呀,确实是比较清秀。特别是我,研究北方山水为主,所以我接触的山水景物大部分是博大苍茫的东西。

王鲁湘:对,您画的西北山水呀,帕米尔高原的那种山水啊,对。

李宝林:所以到这以后,云山很多,云山。所以在路上,我跟吴建科就看到这云山以后,就感觉到这个云山就想起了米芾的云山。

王鲁湘:潇湘云雨,这一类的东西,是吧?

李宝林:到这园林以后,跟我到北方那个园林又不同,它这个南方的建筑风格,跟东阳的木雕艺术很好地糅合在一起。所以它做得很细腻,到处感觉都是精雕细刻。

东阳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并集木雕、砖雕、石雕、彩绘艺术于一体。湘兰吉居则荟萃了东阳

传统建筑工艺之精华,它占地面积17余亩,主人张庆吉历时20年精心筹建此院,力图将其打造成一个惊世之作。目前,整个居所的木建筑用材已达6000余吨红木、且都采用榫卯结构。这样一个堪称艺术品的民居建筑,也是吸引各界人士来此的重要因素。

王鲁湘:张总,我也知道,您出身非常的贫苦,从小呢就开始为谋生而到处打拼啊,挣的这点钱真的都是一点血汗钱,那么您挣了这些钱以后,为什么最后会把它都放到这样一个自己的家乡,在这里建这么一个园林呢?

张庆吉:因为我们是农民,可以说几代人都是农民,从爸爸爷爷太公都是农民,然后呢,小的时候呢,那时候就是也可以说比较苦,你看爸爸他们兄弟姐妹又多,九个。从小在这个环境呢,经历过一些东西。特别是我当时,我们家不是有老的地基嘛,有一间。当时我刚才那个大伯那里他说让给他们,让给他们呢,当时我们可能父母他们关系也有一些小问题,那当时她(妈妈)不让。不让我就跟我妈妈说,我说让给大伯嘛,我说他有一间,我们再让他一间,两间就相对来说完整一些。我就跟我妈说,我说妈,我那时候就十几岁,十三岁,我说你相信我,我以后给你造一百间给你看,雄心壮志。

王鲁湘:十三岁的小孩。

张庆吉:对呀。

王鲁湘:就有这个梦想。

张庆吉:对呀。

王鲁湘:还有这份孝心。

张庆吉:我说你先让给伯父家好了。我说我以后我给你造一百间给你看,所以说那可能就埋下这样一颗种子。

就是为了少年时的一句承诺,张庆吉先生从1998年开始规划建园,他希望自己亲手打造的家园除了能代表东阳传统建筑特色,还能彰显自己传承家风、族风、乃至国风的愿景。张先生的朴实和诚恳,感动了东阳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陆光正大师,加之二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陆大师承诺为这个院落起草规划图,并亲自为这里的木构建筑施艺。在大师的鼎力相助下,张庆吉更加有信心了。然而,前后二十年的建园过程,曲曲折折,缺钱了筹钱,没有理想的好材料就等好材料,纯手工耗时则不记工本,就在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下,湘兰吉居一点点成型。

嘉绘堂是湘兰吉居的核心建筑,从陆光正大师设计画稿,到刘一鸣大师砖雕手工制作安装,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嘉绘堂将中国砖雕艺术的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有建家宅的计划开始,张庆吉立志要把自己的辛苦钱转变成文化传承,“占地十几亩,举国集古木,纵横穿榫卯,上下贯栋梁。”有人用这首诗来概括张庆吉建造湘兰吉居的执着。张庆吉之所以不遗余力要建这样一个家宅,是因为他对湘兰吉居抱有重望,他希望这里能够吸引更多传统文化的同路人,希望湘兰吉居能成为百年甚至千年之作。

张庆吉:回到1998年7月12号,我带我的家人、儿子到长城去玩,从那天我就大声说出来了,我说我们要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王鲁湘:就把你要做这一个园子的计划跟家里头人宣布了。

张庆吉:我是跟我儿子,我说你知不知道长城是谁,哪个时期、哪个时代谁留下来的。那是因为我老婆教书嘛,我们喜欢看书。我本身书读得少,但是我特别喜欢看书。我到哪都看书。反正就是学,喜欢去了解历史的东西。儿子因为我们喜欢看书以后,他也有点习惯了。到哪都拿着书看,他也知道。从很小就,三四岁就看那些连环画啊,三国演义啊,什么各种战国的书都看。他一说就知道。我说我们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王鲁湘:家里头人都同意。

张庆吉:但是他们没有想着会这么大一个格局,那肯定想不到。

此次雅集活动,国乐四大天王之一的方锦龙老师,也应邀而来,这又给湘兰吉居带来了音韵之美。

王鲁湘:一直久闻大名啊,而且曾经联系,要给您做一期专题节目。没想到今天是在湘阑吉居的这样的一个雅集活动上头,领略了您的风采。

方锦龙:我相信这就是中国叫缘分。

王鲁湘:缘分。

方锦龙:对,缘分到了这个是。

王鲁湘:我们都知道古人的雅集啊,一定是缺不了琴棋诗画,是吧?

方锦龙:对,琴还排在第一位。

王鲁湘:第一位。没错。因为没有乐,就没有乐。是吧?雅集嘛,说到底是一个高级的一个精神的一个会餐。也就是说它要达到一种非常高尚的一种精神的一种快乐。那么音乐是能够给人带来这种高尚的快乐的。

方锦龙:这个我突然就想到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他最有名的就是《琵琶行》。对。你看古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就是举起这个酒杯突然发现缺什么,缺音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没有音乐就像秋天的这个月亮在这个水中间,冷冰冰的,北方话叫哇凉哇凉的。

王鲁湘:哇凉哇凉,惨白惨白的。

方锦龙:惨白惨白的。所以你看通过这个古人,我们就知道古人对音乐的这种渴望,话锋一转,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有了音乐了,完全不一样,重新来,把杯子换掉。换成大酒杯,这种感觉。主人也别走了,咱们就。这个就是古人从唐代你就知道,古人对音乐的这种渴望,对,所以我是这么多年一直在做国乐的推广,是什么刺激的我呢?我在十几年以前,甚至在二三十年以前,特别是到很多音乐厅演出,我看到的所有的海报,西方音乐占99.9%,这么高的比例啊,(国乐)几乎没有。这是在前十几年以前。现在好一点,也是这样的90%,所以我每年在全国各地音乐厅,所以我感觉到作为一个国人,这是我们的责任,因为中国的音乐丝毫不输任何国家。对,尤其我们从古代,我经常跟他们说,我说你看,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什么摇滚音乐,电子音乐,什么DJ,古人早就创造了。你看,这个就是巧舌如簧的簧,簧,就是女娲造簧。

王鲁湘:女娲造簧,音乐之始。

方锦龙:对。所以现在年轻人,我说你们知道你们那个DJ,真是老祖宗。所以我说老祖宗早都已经创造了电子音乐,我在英国和美国演出,他们说你这个音乐太像我们的电子音乐了,我说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玩过了。所以我说什么叫这个文化自信,你得了解了。老祖宗的智慧。你看,说和声是西方人创造的,同样把几个簧装在一起,它就可以产生和声了。不但产生和声,它还有远古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这一种巫术的东西。巫的东西,很神秘!

方锦龙老师用失传千年的五弦琵琶演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悠扬而顿挫的乐声隐藏着演奏者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王鲁湘:那么你看啊,我们经常比如说看到音乐家在出席某些活动的时候,在西方比较正式的音乐会,但是还有一些比如说是沙龙。我们中国另外的一个形式其实就是这种所谓的雅集,这种雅集往往是在园林中间举行。

方锦龙:没错。

王鲁湘:那么在这种时候呢,经常我们会发现其实音乐甚至包括舞蹈,它会成为一个核心。你比如说这个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整个夜宴图从头到尾是音乐和舞蹈作为核心。

方锦龙:所以中国人叫乐舞乐舞。

王鲁湘:是的。对吧!那么您肯定也出席过不少这一种雅集的活动,而且我相信每一次您一定最后是成为核心,成为这个关注的焦点。那么您觉得比如说像今天我们在湘阑吉居进行的这样的一个诗画音乐的这样的一个雅集。在您的多次的各种雅集活动中间,您对这次雅集有什么感触?

方锦龙:我们以前的雅集可能是找一个会所呀,但今天不一样。今天因为是我的好友张庆吉,他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建造了一个中国园林式的,这样的一个带有道法自然的这种(建筑),我感觉到特别亲切。这个空间,特别给我感觉到有一种回归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人啊,经常开玩笑,不接地气,我们都在住楼房,所以脚没有踩到地气。

王鲁湘:而且那种会所也是很封闭。

方锦龙:封闭,对。所以我觉得今天我在这边演奏了,那边有小桥流水,甚至还有一些鸟的叫声,这个才是真正的来跟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叫琴人合一。

王鲁湘:对,而且是天籁地籁人籁三籁合一。

方锦龙:对。但是不是那个赖皮的赖呀。

王鲁湘:不是赖皮的赖,对,加竹字头的。

宋人士大夫的日常:抚琴、调香、写诗、绘画、奕棋。如果几般闲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那么就成了文人雅集。今天,随着人们对回归传统的日益向往,雅集成了一种复古而时尚的社交方式。

编辑:王竹、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