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30分钟脱稿演讲:恒大的造车梦,不是梦

文/创业见闻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前阵子一篇《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的文章,就详细描写了蔚来的困境。亏损、裁员、高管离职、融不到资....令意气风发的李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

其实,身处困境的蔚来不过是一个缩影。有业内专家表示,2019年可能成为不少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

有一个原因直接且关键:补贴退坡。尤其自2019年6月25日后,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取消,随后的7、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降幅就已达到27%和28%。

就连标榜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比亚迪,也无法置身事外。10月29日晚,比亚迪发布其第三季度财报,据比亚迪提供数据显示,今年9月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37万辆,同比下滑50.97%。

但即便如此,也从未听说有人打退堂鼓。例如近期宣布完成C轮融资的小鹏汽车,其CEO何小鹏继A、B两轮后再次以个人投资人身份加持本轮融资。

在创哥看来,车企逆流而上,大致有三点原因:

第一,市场。各国政府都对禁售燃油车确定了明确时间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势必迎来爆发式增长,在中国形成几万亿,在世界形成十几万亿的市场规模。

第二,用户。这几年在政策的刺激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从产业到市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消费者接受度颇高,相关配套设施也正在完善。中国现在占全球乘用车电动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就是实证。

第三,产品。如今补贴取消,消费者购车意愿下降,行业大洗牌来临,活下来就意味着未来。从此,打造出革命性的新能源汽车,以产品打动消费者,成了重中之重。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告别了政策刺激,迎来产品刺激时代。

所以接下来,谁的技术和产品实力更胜一筹,谁就有可能早日脱颖而出,在新时代占据制高点。

打破僵局的,会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蔚来?抑或是资金雄厚、经验丰富的传统车企?

如果是一年前回答该问题,答案或许就在以上几家企业之中。但如今,这份名单又多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后起之秀——恒大!

11月12日,恒大在广州召开了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广州市市长温国辉、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以及206家全球汽车产业工程技术、造型设计、制造设备、电机、电池等领域龙头企业的CEO及高管1100多人出席峰会。

有媒体评价:这次峰会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广,堪称世界汽车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史诗级“聚会”。

其实,这次峰会可以看做恒大造车的阶段性总结。在此之前,恒大就已收获不少

全球顶级技术、资源和人才,强势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未来五年,恒大或许将改变你对它的传统印象。

1、恒大的造车梦,并不违和

恒大为什么要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峰会上,许家印重申了恒大造车的三个关键理由:第一,新能源汽车是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产业;第二,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巨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新能源汽车在世界汽车历史上,它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汽车历史的一场革命,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商机。

其实,在恒大2018年全年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就宣布“地产、健康、文旅、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布局已经完成,其中新能源汽车为龙头产业。

他尤其提到,“恒大5年内不会进入其他行业。”进军并做好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溢于言表。

这个决定和决心,来自于恒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调研,以及对自身实力的印证。

首先,许家印此前曾为未来的新业务提出了明确的进入标准,必须是“大产业、大领域”。“只有这样,我们的多元化才有意义,才能达到战略发展的真正目的。”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领域完全符合他对“大产业、大领域”的要求。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领域与恒大的资源、能力极为匹配,恒大更容易发挥出优势。

汽车行业是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凭借雄厚的资金优势,恒大为自己带来了技术优势与渠道优势,一跃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具技术与产品实力的企业。

这种打法,并不是外界所想的那般简单粗暴。在恒大之前,较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如蔚来、小鹏等,多采用自建团队,自主研发,依赖外部融资供血的模式,但这种模式正暴露出投入巨大,量产困难,后续资金乏力以及产品品质不够稳定等诸多问题,很难解决。

正是观察到了上述弊端,恒大放弃了自己从头研发的模式,选择结合自身优势,以资本投资的模式去整合具有成熟技术与产品实力的企业,从而快速获得了完整的造车能力。

换言之,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大产业”,恒大还有能力将其开拓未来的新增长点,这才有了如今恒大与新能源汽车水到渠成般的结合。

2、恒大造车,羽翼渐丰

虽然外界对恒大造车多有质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恒大在造车这件事上的大战略和大格局,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做强做成功”,这是恒大及其掌门人许家印一贯的做事风格。从一开始,恒大的目标就极为明确: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恒大新能源汽车打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赢得市场,做大做强?

答案只有一个,强悍并且持续稳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实力。

因此,许家印制定了整个恒大新能源汽车总的定位,即“三个必须”:核心技术必须世界领先,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成本必须大幅度下降。

方向既定,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如何造车?

1、换道超车,拿下核心技术

在峰会上,许家印全程脱稿演讲了近30分钟,水银泻地般地阐述了恒大造车的战略与格局。他用“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这五句话,向所有人详细解释了“恒大造车路”。

其中,通过“买买买”及“合合合”,全方位的国际并购与合资,让恒大在电池、电机、动力总成、3.0底盘架构、先进整车制造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拥有世界最顶级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实现在核心技术上的世界领先、产品品质上的世界领先。

以FEV和本特勒研发的3.0底盘架构为例,这是世界最顶级且唯一可买到的底盘架构,恒大可在这个底盘上研发上百款车型,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如此一来,后入局的恒大,反倒实现了在技术上的反超。

更关键的是,恒大的做法是真正把核心技术攥在了自己手里,未来尽可为己所用,同时扫除潜在威胁。

这就是许家印曾在内部多次提及的“换道超车”,他说:“弯道超车是跟别人合作,这样尽管可以实现核心技术世界领先,产品品质世界一流,但是很多东西不属于你自己,等企业大规模发展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瓶颈约束着你,所以要换道超车,来解决规模大了以后供应商‘卡脖子’问题。”

2、整合全球资源

对于一些不合适收购与合资的企业,恒大就建立战略合作,也就是“圈圈圈”。

今年以来,许家印率高管全球奔波,9月与全球五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战略合作,建立“工程技术朋友圈”;10月与15位全球顶尖造型设计大师战略合作,建立“造型设计朋友圈”;今天又与世界前60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建立“汽车供应链朋友圈”。

可以看出,在技术和合作伙伴方面,恒大要求极高,这也彰显了其造车的宏大战略与格局。除此之外,其造车的规模也非常大,这也是恒大所讲的“大大大”。

许家印透露,产品线上,决定同时研发15款车,实现产品线全覆盖;生产制造上,计划在中国、瑞典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十大整车生产基地;投资上,恒大计划三年投资450亿,今年投200亿、明年投150亿、后年投100亿。

大规模是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尽可能地通用、尽可能提升通用化率,以保证产品品质,提高效率,最终让恒大建立起了产品成本上的优势。

3、收揽全球人才

9月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启动全球招聘,计划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顶级专家和技术精英,工作地点遍布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等九个国家。

10月15日,恒大又与15位全球顶级设计大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声势浩大的全球大招聘,以及与众多大师的合作,如此规模如此层次,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所未见。

这也从另一面展现了恒大的战略与格局——它并不仅满足于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还要打造研发矩阵,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最终,在“技术、资源、人才”的显著优势下,恒大必然迎来“好好好”的汽车,即品质好,造型好,价格好,而这也将为恒大的造车事业构筑牢固的护城河。

3、中国人的造车梦

8月28日,亚冠四分之一决赛,恒大球员们胸前一个新词引来万众瞩目:恒驰。

这正是首次公开亮相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品牌,寓意“志存恒远,驰骋天下”。

“恒驰”面世,恒大汽车品牌正式诞生。

在峰会上,许家印透露:恒驰的第一款车——“恒驰1”,计划明年上半年亮相,2021年量产。

恒大的速度令人惊叹,恒驰的未来也已经不容小觑。作为一家拥有“世界顶级核心技术+完备且先进的全产业链+专业的人才队伍+全球一体化研发模式+超强制造能力”的实力企业,恒驰甚至将代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舞台。

恒驰的未来之于恒大,不仅仅是拥有一个千亿乃至万亿级别的新增长极,更是对企业形象和企业地位的极大升级。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并不少见,但将大量资金都投入在技术产业的并不多见。而恒大这些海外投资,不只是实实在在地投入到了技术,这些投入在将来更能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可以说,在奔向制造业,推崇核心技术,重视知识产权和全球人才上,恒大树立了一个新榜样。

中国需要更多这样对核心技术、研发和人才有着执着追求的企业。

尤其最近一年多,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业已成为国际博弈的重要筹码。能否将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中,能否发展出自主核心技术,正在变得至关重要。

汽车行业是制造业的标杆,可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技术缺乏,以至于即便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仍拿不出一个像样的车企。

新能源汽车是我们“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但技术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有更多人甘心投入回报周期极长、利润空间相对较弱的制造业。

这也是为什么恒大不仅着眼于商业投资,更着眼于整个汽车工业,瞄准核心技术,对准产业链条。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培育出属于自己的一流人才,为汽车工业提供更多新的可能。

而得益于制造业所具有的溢出与联动效应,以及优胜劣汰的倒逼机制,拥有尖端技术的恒大,极有可能带动、助推中国汽车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如果有更多企业肯投身制造业,发展核心技术,中国离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日子,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