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 限薪一千万元,能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吗?

对高收入人士进行限薪,绝大多数人都会拍手称快,但必须承认的是,行政强制手段并不是一种遵循市场规律的行为。

文 | 丁阳

世预赛输给叙利亚,里皮“撂挑子”,这让中国足协有点“慌了神”。痛定思痛拿出的方案是,重申了去年就提过的“限薪令”:中超俱乐部球员薪酬不能超过1000万人民币。

其目的,一是给俱乐部减负,降低运营成本,二是促进球员出国留洋,不要耽于国内的高薪而荒废了技术。足协期望有潜力的球员能够“向日本学习,出去闯荡”。

政策一出,博得了许多球迷的赞赏。很多球迷甚至直言1000万元顶薪太高了,再降低90%也无妨——要知道,中叙之战攻破国足球门的叙球员奥马里的月薪据称只有10万叙利亚磅,换算过来只有1600元人民币不到。这实在太刺激国人了。

攻破中国队球门的叙利亚球员奥马里

然而,“限薪令”真的能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吗?

限薪令,从国企走向娱乐、体育领域

足协的“限薪令”,并不是拍脑袋独创的。就在上个月,篮球世界杯遭遇惨痛失利后,CBA联盟通过一项决定,20-21赛季时设定工资帽,并且国内球员年薪将不能超过900万元,否则不予注册。

篮球领域有“工资帽”和“顶薪”,说来不少人甚为熟悉,因为世界最顶尖的联赛NBA就是这么做的,但NBA这么做,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联赛的竞争性,防止某些球队一家独大。而那些最顶级的球员,是可以从代言收入等方面获得补偿的。总之,其目的本身不在于限制詹姆斯等顶尖球员获取高薪(实际上工资帽和顶薪也在年年增长)。而CBA搞工资帽的时候,外援薪水是不封顶的,明显带有“国内球员不配高薪”的意思。

而足球领域搞工资帽、顶薪,就极少听说了。世界顶级的五大联赛,都没有这种做法,梅西、C罗、内马尔等世界顶级球员,都拿着数千万欧元的超高年薪,从没有哪个老板、甚至球迷觉得不值。

梅西周薪高达90万英镑

中国足球搞“限薪令”,其逻辑很大程度上是跟别的领域学的。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发出高管“限薪令”,规定高管年薪应限制在60万元左右,国有银行董事长、行长、监事长以及其他副职负责人的薪酬均按此标准执行。其目的很大程度在于回应民众对国企央企高管天价薪酬的不满。但这次的限薪令,效果并不好,不少研究指出,国企高管薪酬不但没有下降,还引发了更大程度的在职消费行为。于是2014年,中央又出台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限薪令。据学界研究,这次的限薪令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娱乐行业去年的“限薪令”则更为令人瞩目。先是中央宣传部等多部门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等问题的治理;随后综艺节目的限薪令也出炉,广电总局要求全部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节目总成本的40%,主要嘉宾片酬不得超嘉宾总片酬的70%。这些政策出台之后,都博得了绝大部分网友的称赞。

很显然,足协的“限薪令”是有样学样。

央企高管限薪令的结果:竞争性行业的央企价值下降

限薪令的效果如何呢?我们不妨先考察下已实施数年的央企高管限薪令。

对国企央企高管的限薪,其缘由在于认为这些高管天价年薪与他们的贡献不匹配,尤其作为公有制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应该向私企看齐。

并且,很多人期望,这些央企高管少拿钱之后,就不会过于贪图享乐,而是把精力投向企业治理,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多的价值。

然而很可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是符合对人性的担心和认识。有研究指出,在出台限薪令之后,那些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央企——即钢铁、煤炭、建筑、食品、汽车等领域的央企,出现了“显著的、负的累积异常收益”,公司价值平均损失0.4%。其理由则在于,在限薪令之下,央企高管更容易出现懒政与懈职等行为,导致处于竞争性行业的这些央企治理环境变差,企业竞争力下降。

研究还指出,行业增长率越高,竞争越激烈,或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限薪令导致的公司价值损失也越大。这是因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与健全的市场机制下,公司业绩更依赖于高管才能,而针对这些才能的高薪是公司竞争优质人才的重要手段,而央企降薪可能导致人才流失,进而损害这些央企的价值。(见杨青等《“限薪令”的政策效果:基于竞争与垄断性央企市场反应的评估》)

而那些处于垄断性行业的央企,如两桶油,其公司价值则几乎不受限薪令影响。这其中的道理想必大家也十分明了。

这样的结果,是否符合大家的期待呢?对高收入人士进行限薪,绝大多数人都会拍手称快,但必须承认的是,行政强制手段并不是一种遵循市场规律的行为。

限薪令是为了应付市场扭曲,但这种方式往往存在种种副作用

娱乐、体育领域的限薪令又如何呢?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学界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只能做一些推测。

可以肯定的是,娱乐和体育行业,与普通的商品、服务行业是有着很大不同的。突出体现在,其评价机制受多种因素扭曲——就拿影视综艺明星来说,并不是谁的表演能力比较好,谁就一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流量明星光靠其“颜值”就能收获大量粉丝乃至真金白银。这使得影视明星的收入往往与其才能和贡献并不匹配,并让许多人感到不爽、不公平——这构成了娱乐行业“限薪令”的基础,很多受众与从业者都期待,演员的收入与其能力相匹配,这样才能让整个行业良性发展,而不是让个别流量明星“搞坏”整个市场。

曾经流传极广的一张演员“天价片酬”图

体育行业相比娱乐行业来说,其评价机制要公平得多,才能、努力程度往往会转化为身价,但也依然存在扭曲的因素——比如部分项目天然就会吸引更多资源,如篮球、足球;比如民族自豪感能让取得突破的项目获得极大的商业价值。中国足球、中国篮球今年之所以如此受到资本青睐,其理由正在于此,市场前景太大了。

那么,是不是就是需要主管部门颁布限薪令来应对这些扭曲呢?作为一种行政规制,限薪令当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问题在于,这种规制是有极大副作用的。就拿娱乐限薪令来说,流量明星可能收入是被限制住了,但一些实力派演员可能也会被波及,进而导致创作受到影响。而在没有限薪令的好莱坞等地,好的演员薪酬是不封顶的,这能够激励一些演员努力成为作品、项目的核心,进而将作品打造为大IP,在全世界获得丰厚回报。例如,“钢铁侠”罗伯特·唐尼一部片酬就要过亿美金,却从来没听说过漫威公司嫌其片酬太高。

事实上,完全有别的方式来取代限薪令,来“修复”别扭曲的市场。比如近两年,影视综艺领域就出现了自然调整,随着批评增多,部分受众回归理性,“流量为王”一定程度上让位于“口碑为王”,流量明星的片酬自然就降下来了,另外,影视公司自身也会联合起来对演员过高报酬进行反制,限薪令是否必要是值得怀疑的。

足球领域,恐怕道理也是类似的。当下中国球员那与自身水平完全不匹配的薪酬,是由于有太多资本青睐造成的,资本看重的,就是球迷对足球本身的喜爱,以及对国家队、家乡球队取得好成绩的狂热期望。这一点,看看广州恒大崛起以来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就知道,获得中超冠军以及亚冠冠军,对投资企业的吸引力有多大。而好成绩的取得,当然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是有直接关联的。

然而,足球又是圆的,高投入并不必然意味着高产出。由于国家队成绩的孱弱,势必让球迷觉得,球员是配不上高收入的。但限薪令一下,球员就会好好练球了吗?要知道,年薪上限一千万元,只要国内企业愿意给这个上限,依然不低,相比出国踢球能赚的,还是要多得多,不见得能达到促进球员出国踢球的目的。而留在国内的,球员恐怕更有可能会像降工资的央企高管那样,出现懈怠现象。而如果进一步限薪,那人才流失和磨洋工的害处会进一步凸显。

这样的话,中国足球恐怕都撑不到留洋的优秀球员学成归来,就由于国家队与俱乐部的双重失败,变得更加萎靡不振。

必须强调的是,并不是说中国球员如今的高收入是合理的。而应该考虑用别的办法来纠正当下的种种扭曲——至少我们应该羡慕日韩目前的国内足球现状,球迷和企业并不过度追捧足球和足球明星,因为本土比赛质量并不是那么高,并且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项目。球员通常的薪酬也比较合理,比如J联赛300万元人民币左右年薪就算高薪,但也可以存在远藤保仁这种1100万薪水的特例,用不着一刀切。这些国内球员配合留洋球员,就能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国家队。

日本著名国脚远藤保仁

如何达到这样的状态?显然不是靠拍脑袋的管制政策。足球运动,还是要符合规律,一定的管制措施可能是必要的,但管制越多,则越可能坏事。也许,主管单位还是应该向优秀企业取取经,聘用优秀职业经理人,来出台相关政策吧。

第46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