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 高以翔猝死:你是否也吃了“虐星”节目的人血馒头?

这种反差、真实的感觉拉近了观众与明星的距离,也让明星的人气和知名度得到提升。然而,多方“共赢”的同时,风险也陡然提升了。

特约作者 | 熊志

11月27日凌晨,有网友爆料称,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追我吧》时晕倒,现场经过十多分钟的抢救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稍晚,浙江媒体证实高以翔抢救无效去世。《追我吧》节目组发表声明,称高以翔是心源性猝死。

这一意外悲剧,自然让外界对节目的强度设计、录制流程、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质疑。但同样值得思考的是,观众是否助长了这种“虐星”节目的不良倾向呢?

身强体壮的高以翔猝死,让人们更加难以接受

高以翔猝死的消息,最初在社交媒体上发酵时,很多网友表示难以置信。他才35岁,身材管理在男艺人中也属于相当优秀的一档,一直都有健身习惯,热爱打篮球,给外界的观感是阳光、健康。然而世事难料,他就这样突然没了。

高以翔

恰恰是这种身材明星的猝死,让人们更加关注其中涉及的健康问题,并对节目的安排以及医疗保障和应急救护提出了巨大质疑。

从生理规律的角度看,凌晨是人体机能的低谷期,神经反应、心肺功能等都处在低谷,别说激烈的运动了,就连普通的熬夜,都会加剧身体的潜在风险。比如丁香医生就提到,长期熬夜的人群,正是“心源性猝死”的潜在高发群体。

身高体壮的高以翔都在凌晨猝死,这一风险以后想必会让很多人更为重视。但节目组毫无疑问应该在事前就该意识到,凌晨高强度运动的风险问题。

“心源性猝死”的突发症状,有着相当关键的黄金4分钟抢救时间,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或者AED电击抢救,一旦超过4分钟,脑细胞将会出现不可逆损害,死亡的概率极大。

然而从现有的信息看,节目组的医护应急反应,既不及时也不完善。比如有网友提到,高以翔晕倒后,节目组还以为是节目效果,等到其他艺人大声呼救才意识到问题。此外,在凌晨进行高强度运动的录制,居然没有配备专业的AED设备,安全准备明显不够充分。

如果节目的录制,没有违背生理规律,或者配备专业的医疗保障团队和设备,此次的悲剧完全有可能避免。但这些生命漏洞,并没有被及时堵上。

而且在高以翔猝死之前,该节目其实早就有风险征兆。比如爆料提到,有几位艺人都出现过跑到吐的情况,另外还有艺人累到被扛上救护车吸氧。

真人秀到底有多危险

高以翔猝死,让外界聚焦到《追我吧》这档节目上来。《追我吧》开播并没有多久,它主打的就是都市夜景追跑竞技秀,以机关刺激、关卡硬核为卖点,已经播出的节目中,艺人需要通过长跑、跑梯、爬楼、速降等各项挑战。

最为讽刺的是,高以翔出事后,一篇节目相关的媒体采访被翻了出来。在采访中,总导演自豪地表示,“这是一档大家没有看过的节目,堪称史无前例”。

的确,就关卡设计、挑战难度而言,节目都堪称“刺激”,也在挑战嘉宾极限。就连有专业背景的邹市明、李小鹏等嘉宾,在录制过程中都表示累得够呛。

在《追我吧》一期节目中,著名拳手邹市明跌落在海洋球中,表示腿部一度失去知觉

然而正是这档以极限刺激为卖点的节目,在宣称“建立了从安全管理理念、安保配置、消防器材、安全指引、安全防护以及医务保障、现场观众管理等一系列安全配套体系”时,还是没能阻止悲剧发生。高以翔猝死,反而暴露出医疗保障和现场救护的种种不专业,和宣传形成了讽刺的对比。

有媒体评论道,高以翔猝死背后是综艺的狂飙突进。这话大体没错,由于真人秀能让观众看到明星真实的一面,近几年类似节目不断涌现,并且向户外延伸,为了追求新意,这些节目往往还会安排刺激的关卡设计和挑战剧情。

但是由于风险管控和安全保障体系未能跟上,导致伤亡事件不断发生。

以《追我吧》所在的浙江卫视为例,2013年录制《中国星跳跃》过程中,释小龙随行助理不幸溺水身亡就曾引发掀然大波;2016年,张杰在录制《王牌对王牌》时晕倒昏迷;在《奔跑吧兄弟》录制过程中,李晨、邓超、陈赫等都不同程度受过伤,其中邓超是手臂骨折。

如果将考察范围放宽,类似的受伤事件更加不胜枚举了。比如在《爸爸去哪儿》中,吴镇宇的儿子就不慎摔伤眼角,吴镇宇和节目组围绕赔偿问题的纠纷都持续了好久。

吴镇宇儿子摔伤眼角

频繁上演的艺人伤亡事件,无疑敲响了警钟。艺人的工作强度本身就很高,熬夜接通告、颠倒黑白地全国飞都是常态,综艺节目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理应有更周全的安全把控,不能为了赶工,为了流量,去绞尽脑汁挑战极限。

“虐星”模式,不止是综艺节目制作方该反思

根据此前媒体对专业人士的采访,在真人秀安全保障方面,一般至少有三个方面:工作人员预先测试游戏,医护团队现场待命,为参加节目的明星投保。

在真人秀制作较为成熟的美国,不仅会有专业的医护救助,节目组还会给嘉宾购买大额的保险,而保险团队同样会派审核团队进组,进行安全指导,降低录制风险。像《追我吧》这样涉及到爬楼、速降等危险操作的栏目,安排救护车跟组都丝毫不过分。

其实这一整套安全保障体系,谈不上有多复杂。艺人不断受伤,除了节目组不够专业、心存侥幸或者压缩成本的因素外,也跟当前综艺制作的思路误区有关。

类似《追我吧》的挑战类通关节目,之所以设计高强度的关卡,是因为一些伤情不严重的擦擦碰碰,反而可能增加看点,吸引更多的关注,因此难免会剑走偏锋,追求刺激性。

讽刺的是,高以翔出事后,节目组官方微博没有第一时间回应,而是更改了冠名商署名。这说明流量、利益,仍然是节目组的核心考量。

而在“虐星”模式下,头部艺人尚有博弈的资本,那些知名度不算高的明星,为了抓住各种曝光机会,难免会认同节目组的做法,让自己被“虐”,通过比惨、卖惨来增强话题度。这正是艺人受伤事件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进一步深究,这种“虐星”综艺的思路误区,并不是无端出现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很多观众就是喜欢看这样的节目。

确实,当高高在上的明星去做一些看起来就比较难受、可怕、辛苦乃至于有些危险的事情时,不少观众就会觉得兴奋、刺激、乃至幸灾乐祸,这种反差、真实的感觉拉近了观众与明星的距离,也让明星的人气和知名度得到提升。然而,多方“共赢”的同时,风险也陡然提升了。

这有点像人们对拳击等对抗性运动的偏爱,拳拳到肉的刺激场景让人们无比兴奋,其代价是让拳击手承担着相当高的风险。只有当拳手们在拳台上遭遇各种事故殒命时,人们才会对安全风险进行反思,降低对“刺激”的追求,而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防护措施。

美国人崇尚的美式足球,一直面临着造成“脑震荡”的指责,成为该运动发展的重大威胁因素

这次高以翔的猝死,无比真实地揭露了综艺“虐星”模式的风险。类似节目美其名曰挑战,实际上是建立在违反医学、生理常识基础上的,这种比996还要高强度的综艺制作,一旦遇上艺人身体机能的某些细节隐患,危险都会不断放大。

人们应该意识到,“虐星”模式让人们获得的爽感,不能以任何人的生命健康风险作为代价。狂飙突进的综艺“虐星”模式,该好好检视检视了,安全和医护保障是基础性工作,容不得任何疏忽,为了流量去不必要地挑战身体极限,把刺激当做卖点,只会埋下危险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