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这所高校的“长征课堂”火了 有学生“抢”了3次才抢到

贵阳头条讯最近一段时间,遵义师范学院的" 长征课堂" 火了。

原本该校开设的《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专题》是一门公选课,现在这门课却成了学生的必抢课,省级一流建设课程。

不仅如此,该校在红色文化挖掘、弘扬领域也有累累硕果:音乐舞蹈史诗《遵义会议放光辉》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红色文化研究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 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9 项、教育部专项项目2 项……

结缘红色文化这里走出多位革命家

走进遵义师范学院校园,红色气息扑面而来:毛体" 遵义师范学院" 校名石,仿照遵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而建的大礼堂。校园内的百年广场,中轴线是大型党旗雕塑,雕塑旁边设置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主题浮雕,四周有" 红船精神"、"遵义会议精神" 等九大石刻。

红色,是这所高校最亮丽的底色。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遵义师范学院前身贵州省立三中老校长、知名教育家黄齐生先生,一上任就带领师生拥抱新思想接纳新文化,早期的中共党员在课堂内外宣传马克思主义。"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罗良金说。

长征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在三中旧址召开万人大会,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朱德等红军将士还与学校师生进行篮球比赛。这所学校,一开始就与红色文化有不解之缘。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不乏雍文涛、韩念龙、周林和陈沂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

传承红色文化把盐撒进每一盘菜

今天的遵义师范学院,如何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培育红色传人?

12月的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活动不断:《遵义会议放光辉》大型汇报表演、"抒家国情怀" 红色主题诗词楹联创作大赛、红色剧目《小红,我呼唤你!》紧张排练,师生乐于其中。

"晚上的红色课堂,也很受欢迎的。"教师教育学院学生陈灿灿说,这门课,他是" 抢" 了3 次才抢到。

陈灿灿所说的红色课堂,正是遵义师范学院于2016年 9月开设的公选课《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专题》。

"这门课,每学期安排12名教师开12讲、32个课时。"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懋君说,该课程以讲座的形式,围绕长征重大战役战斗、红军将领的指挥谋略、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等进行讲解。一个个红色故事,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生们慢慢喜欢上了原本在他们看来比较" 枯燥" 的思政课。

不仅如此,学院下属的各个院系,也纷纷利用自身优势与特色,将红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在《中国近代史》、《黔北历史文化》等课程中,增加红军长征在遵义、抗战中的遵义红色气地方史;音乐与舞蹈学院开发红色经典艺术教育课程、美术学院在书法课程中加入《毛泽东草书艺术赏析》……

红色主题文化,就这样润物无声地,融入到每一个学生心灵。"我们把这门课形象地称为‘把盐撒进每一盘菜里’。"罗良金部长说,经过3 年的实践,现在,遵义师范学院已成为2019年教育部思政课改革" 一省一策思政课" 集体行动牵头高校, " 长征文化" 是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融入红色基因学生青春更加闪耀

撒进每一盘菜的这把盐,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也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2019年 8月 26日,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央视黄金时间开播。该剧主要讲述遵义会议召开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播出后深受好评。

这部剧,该校有近700名学生参与演出,而该剧的创作拍摄者之一莫江涛,也是遵义师院80年级校友。

融入学生血液的红色基因,让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们,青春更加闪耀。

2000级中文学生葛明丛,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金沙县源村镇初级中学任教,热衷红色文化的他,还动员和组织群众搬迁和修整了多处红军战士坟墓。近期,他正在组织策划保护建设红军雨台山战斗遗址,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高地。

教育科学学院学生郑维勇,回到家乡道真自治县后,从支教老师到村党总支书记,带领村民脱贫、抗旱,还是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扎根山乡、因公殉职,被追授为" 贵州省优秀团干"、"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的王媛媛;支教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等以" 最美乡村教师" 为题进行报道的杨朝霞、杨朝丽姐妹;被评为全国" 最美警察" 的周科永;获评2019年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郑红娇……这些,全是遵义师范学院的学子。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黄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