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城皮影戏里的刀光剑影

应城
pi ying
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年猪祭祀、石膏、年货
12月29号上午
各种精彩的应城特色
都在应城龙池山庄上演
最吸引小编的
还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
“皮影戏”
图片
据表演皮影的夏想德师傅讲,他所表演的并非传统的皮影戏,而是光电皮影。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图片
与传统皮影不同,光电皮影不仅能动口、眼,还有艺术化的山水、树木、风景、雷电、闪光等灯光布景,非常逼真。
图片
夏想德
图片
夏想德出生于1942年10月,今年77岁,家住应城市汤池镇方集村。
1959年初中毕业,考进天门曲艺工作团皮影队,拜家叔夏炳肇团长为师,至此,与皮影结下不解之缘。
1964年,夏想德被天门曲艺工作团派到武汉民众乐园学习光电皮影,回到汤池后创办光电皮影。1965年5月13日,被省委宣传部抽调到武汉,在洪山礼堂汇报演出。演出结東后,他又被邀请去武汉剧院,参观中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1968年,应城皮影队陶朝芝师傳接夏想德回应城担任主演。就在皮影兴旺之时,由于文革,应城皮影队停止了演出活动,夏想德也回到老家汤池方集大队夏东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艺术又得新生。夏想德重新雕刻皮影,组织本村阳银、京山曹武镇燕治良、汉川垌家范想萄、天门皂市镇李太安等民间艺人组成方集皮影队,到应城、京山,天门,汉川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人小孩们在皮影戏幕布前观看
图片
夏想德师傅
正表演皮影戏
图片
▼夏想德师傅为感兴趣的朋友传授技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应城汤池皮影2015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夏想德师傅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应城皮影的由来与独特魅力
应城皮影,又名灯影,兴于清中叶,已有300多年历史。
建国前,应城茶馆流行皮影戏,观者众多,建国初期,应城有天鹅石陈、汤池方集、杨岭高何、城效范河、巡检红星、三合土门6个皮影队,共有27位皮影艺人,活跃于城关及膏盐矿区。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湖北皮影戏主要分“门神谱”(大皮影)和“魏谱”(小皮影)两大类:
应城皮影属于湖北皮影中的“门神谱”大皮影属于江汉平原沔阳(今仙桃)天门、应城、汉川等地。“魏谱”皮影分布在鄂北和鄂西北的竹溪、竹山、谷城、保康、远安南漳、襄阳、随州一带。
而“门神谱”中广为流传的“渔鼓筒子皮影”演唱伴奏人员多为是“四人班”或“六人班”演出时男女二人对唱,分上堂下堂。
上堂是正面人物,下堂是反面人物,和人戏一样十大角色分“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妇、十卒"。
后台伴奏有京胡、二胡、扬琴、 锣鼓、渔鼓筒子、唢呐,唱念以一人主唱众人帮腔,高亢嘹亮,唱腔俗“渔鼓调”,打击乐丰富节奏明快故称“筒子支影”有辽子、倒板和人戏一样,特别是每到一个地市,因地制宜,参插一切地方喜欢的唱腔,如天门、仙桃加些花古调,应城、汉川加些楚剧、黄梅剧唱 腔,五花八门,喜闻乐见。
节目多为历史小说、民间故 事为蓝本的连台戏,影长2尺4左右, 用三根竹杆操作,头可换动、脸谱、服装戏剧化分蟒、甲、折子、青衣、彩莲、马褂、背达等不同人物的衣服,全部是精雕细制作,色彩鲜艳,演出在荆楚大地广为人民大众欢迎。
来源:应城在线
编辑:陆梦阳
编审:吕湘
出品:孝感广播电视台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