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湘剧、南岳宫庙会、客家火龙……60秒带你探索茶陵神秘瑰宝

编者按:巡航地球北纬30°,这条孕育古文明的神秘地带,定格长江流域南端,悠悠洣水从井冈山下一路向北逶迤而去,奔腾穿越在湖湘大地上。这里是茶陵,全国唯一以茶命名的县,茶文化之源、道文化之源、湘菜之源、红色政权之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岳宫庙会、茶陵湘剧、客家火龙、祖庵家菜、补锅……这些独具茶陵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辉煌传承百年,有的渐渐淡出视线。如何让其“活过来”“传下去”,茶陵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对可以产业化的项目大胆进行生产性传承保护,对有表演特性的项目,则引导其融入群众文化生活中。
图片
现在
立刻
马上
随小编一起
进入茶陵这条孕育古文明的地带
探索神秘瑰宝
茶陵湘剧
戏剧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图片
茶陵湘剧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在代代传人的艰苦努力下,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剧的传承和发展中,茶陵湘剧吸收、融汇了湘东地方音乐和民间表演技艺,角色行当增加到12个,使湘剧的音乐、表演程式更加丰富多彩。
生旦净丑,百味人生;戏里戏外,悲欢离合。在重重困难下,剧团成员始终选择坚守湘剧艺术。他们也有机会谋求更好的出路,然而甘愿清贫、淡泊名利,只为心中的热爱、为群众的喜爱、为展现湘剧艺术的魅力。他们是一群生活中的小人物,却是艺术殿堂的朝圣者。
茶陵湘剧剧目十分丰富,挖掘、整理、改编、演出的湘剧传统剧目就有230多出。《白兔记》《生死牌》《拜月记》等一大批湘剧代表性剧目,充分展示了湘剧的艺术魅力。整理改编和创作演出的《乌纱梦》《兰钏记》《玉姑》等剧目获得省、地(市)奖励。现代湘剧《洣水魂》使茶陵湘剧再放溢彩,荣获全省县级专业剧团优秀剧(节)目展演“金奖”,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由国家艺术基金重点剧目扶持立项的现代湘剧《云阳壮歌》,目前在长沙、井冈山、浏阳、株洲等多地巡演。
屹立不倒的舞台,六百年相遇相惜。茶陵湘剧,这个独具湖湘文化特色的传统剧种,成为中国戏剧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云阳山南岳宫庙会
民间信仰与道教信仰融为一体
图片
唐初,云阳山曾封为南岳,历代道佛教两家谓之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福地,故云阳山有“古南岳”之美称。
传说南岳圣帝——神农,在云阳山选址建南岳宫时,因漏数自己所坐山峰,把七十二峰数成七十一峰,不足镇住七十二地煞星数,遂改衡山为南岳。但他仍眷恋云阳山的山水灵气和秀丽风景,就在云阳山建造了避暑行宫(今古南岳),每年农历的六、七月便来到茶陵云阳山避暑。因此,每年农历五月三十日、七月三十日,云阳山都要举行盛大的迎送驾庙会,且都是广大群众自发形成的一种民俗活动。
迎送南岳圣帝活动有祈丰舞、火龙舞、“草龙游山”和道士的“踏罡”“步斗”等形式。
法会结束后是民间舞火龙。烛光香火互相辉映,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怀着各自的心愿,络绎不绝,上山敬香,向南岳圣帝祈福、许愿。迎驾活动结束后,仍有不少虔诚的香客留宿在道观内外,好在六月初一清早争上第一柱香。庙会期间的“烧拜香”也是祈福、许愿的一种,形式生动感人。
农历七月的最后一天晚上,由道观教做“送驾”法会,送南岳圣帝回衡山。这天有个民间活动“草龙游山”,请南岳圣帝上紫云峰祈丰台,草龙游山到祈丰台,绕四周一圈,每到一方,龙要点头,祈祷来年四方人寿年丰。香火期,朝拜的人数不少于10万人。
客家火龙
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图片
客家火龙又称香火龙,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广泛流传于茶陵县桃坑、湖口、舲舫等有客家人居住的乡镇,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人们用舞火龙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客家火龙经过整合与交融,已成为包容音乐、舞蹈、祭祀、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份的民间文化的集中代表之一。火龙的制作工艺简洁,舞起来优美而不繁杂,一般在喜庆节日、乔迁或久旱求雨时进行表演,尤以春节、元宵为盛,意在驱除魔邪瘟疫,祈祷年岁吉祥,寄托希望,融洽感情。
几百年来,客家火龙代代相传,繁衍至今,仍为客家人民乃至全县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广受欢迎。
可不止这些
还有
还有
……
洣江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千年国饮,始于茶陵。7000年前,炎帝神农氏在茶陵发现了茶叶,开启了“茶时代”。茶陵高度重视茶文化发展,挖掘手工茶制作底蕴,萎凋、杀青、翻炒、揉捻、做条、提毫……每一道制茶流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祖庵家菜
祖庵家菜首开中国官府菜先河,由民国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美食家谭延闿创制,因谭延闿字祖庵而得名,屡登国宴。以“原材料选取精良、刀工处理精细、烹制技艺精湛、味道调和精准”的美食理念赢得食客的青睐,既涵盖了名人价值效应、食补养生常识和人文景观情趣,又浓缩着湘菜的精华。
大蒜加工
茶陵有三宝,其一有大蒜。大蒜加工又名馥蒜加工,是茶陵民间沿袭千年的一种传统农产品手工工艺,也是一种积聚了民间艺术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美食工艺。
烧架香
烧架香又称烧天香,是古人祭天的一种形式。《礼记•祭法》有记载:“燔柴于泰坛,祭天也。”这种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祭天的形式,至今仍盛行于茶陵县虎踞镇等地区,是当地群众祈福的一种民间庙会活动。数百年来,唱章“烧架香”代代相传,具有丰厚的民族信仰文化积淀,故繁衍至今。
还有,蓝印花印染、补锅、冬酒酿造、豆腐乳加工、客家酿豆腐、客家山歌、花棍舞、严塘草席、苏区歌谣……
截至目前,茶陵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1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62个。
这些“非遗”项目
哪些为您熟知?
哪些项目至今与您的生活息息相关?
文案/剪辑:红网株洲茶陵县分站 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