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出土一古墓,一对夫妻相互依偎,专家:1000年,终于找到了

内蒙古出土一古墓,一对夫妻相互依偎,专家:1000年,终于找到了

1986年春夏之交,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斯布格图村的村民在村西北进行水库建设时,意外发现了两座古代墓葬。村民们赶紧把这一情况上报政府,内蒙古自治文化厅得知消息后,派遣专家到现场进行调查,初步调查的结果让所有人欣喜不已,因为这是一座保存非常完好的辽国贵族合葬群。

调查的结果之所以让人惊喜,是因为墓葬所指的那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王朝——辽。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唐宋元明清作为中国历史的正统脉络,而对于与宋朝同时代的契丹辽国却知之甚少。辽国在中国的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而缔造这一王朝的契丹民族作为中国民族的一员,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

在此之前,中国境内从没发现过一座保存完好的辽国墓葬,但是陈国公主墓的发现打破了缺憾,墓室的完好程度更是出乎人意料。陈国公主与驸马相互依偎,度过了千年的岁月,一切如此静谧又美好。考古人员为陈国公主夫妇的深情感动之余,很快注意到墓室中琳琅满目的陪葬品,欣喜很快冲淡了感伤,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清理了数目庞大的文物。

陈国公主头戴高筒鎏金银冠,冠的正面镂空錾刻有火焰宝珠和凤鸟图案,冠顶两侧有对称的立翅,翅上刻有变形云纹,冠顶缀饰一件元始天尊像,头顶花冠,盘膝坐于莲花之上,雕工精细绝伦。男性遗骸同样戴一顶鎏金银冠,冠正面錾刻飞鹤、凤鸟、乌龟和道教真武形象。

两具遗骸均头枕镂空金花银枕,脸部戴鎏金面具,面具用薄金片捶击成形,呈半浮雕形,应是遵照逝者生前面容制作,工作人员还发现,两具遗骸都身穿银丝网衣,腰部束金银蹀躞带,脚踏缠枝卷云纹装饰的鎏金银靴,网衣与金面具用金线相连,成为一个整体。

在两具遗骸的胸前,发现两组佩戴用的琥珀璎珞,均是用细银丝穿起数百颗琥珀珠与数件琥珀浮雕饰件而成。而在他们手的位置,同样发现了两块色泽鲜丽的橙红色琥珀握件,两块琥珀握件质地温润,雕工精湛,女性那块雕有双凤对卧,男性那块则是三爪蟠龙,从用料的质地来看竟然来自遥远的波罗的海地区!

除了墓主人遗骸上的穿戴物品,从墓中找到的随葬器物就有上百件,大都是由金、银、玛瑙、琥珀、玉石、璎珞、水晶、珍珠等贵重材料制成,比较有代表性的物品有鎏金铁马镫、镶玉马胸带、提链水晶杯、绿釉长颈瓶、花口白瓷碗等,款款精美,堪称国宝。

陈国公主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孙女、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侄女、辽国大元帅耶律隆庆的女儿。她贵为皇族,生前很受皇帝的喜爱,先是被封为太平公主,而后又封越国公主。16岁时,她嫁给了年长自己十余岁的舅舅萧绍矩,也就是这座墓室的男主人。然而这段本该幸福的婚姻没能持续多久,两年后公主就因病去世了,不久驸马萧绍矩也随之而去。

根据墓志记载,二位的死和宫廷争斗没有关系,两人均因病而亡。但是18岁的公主为何会突然病逝,是不是和近亲结婚有关,究竟是身患何病去世,这些都还是谜团。陈国夫妇在地下相互依偎了近千年,陈国公主也永远定格在了18岁的芳华年龄,而相濡以沫的他们,留给后人的是千年的爱情盟誓。

契丹人相信灵魂不死。墓室中用金面具、银丝网衣来罩住逝者,表现了契丹人相信形不散则神不离的灵魂不死信念。这可能是受到了佛教和萨满教教义的影响。而墓中出土的另外一件重要文物——蚕蛹形琥珀佩饰中更是透露出了契丹人对生死轮回的观念,他们相信生命就是蚕蛹由卵进化成蝶的过程,卵是起点,蛹是尽头,而化蝶飞翔则追寻死后灵魂的去向。

这座辽墓的发现,重要意义不逊色于一座皇陵,从墓中透露的消息来看,涵盖了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填补了历史研究中的诸多空白,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