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富起来,翁源县“四举措” 促村集体经济增收

近年来,韶关翁源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集体经济增收“八法”的基础上,实施连片打造、能人引领、产业赋能、机制保障等四项举措,不断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连片打造,产值颜值“双提升”

为加强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领导,翁源县出台了《关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加快推进宅基地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等11个方面引导全县各村结合当地实际,主动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途径。2019年印发《翁源县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先行扶持打造江尾镇连溪村等6个试点村,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发展集体经济需要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县农业局局长张尾福介绍说:“翁源县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与县‘1568’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布局相融合,即打造1条兰乡古韵环线;打造5条精品线路;创建6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8种美丽乡村模式。引导各村因地制宜,连片打造,实现经济增收与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

“兰乡古韵”廊线上的坝仔镇就是该县连片打造的生动实践。坝仔镇党委政府通过发掘各村潜力,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有力助推廊线内的4条村集体经济增收。坝仔镇金星村排仔村小组,考虑承接兰花特色小镇游客的吃饭和住宿,将村内建筑民居、美丽庭院、村庄绿化、标识系统等,与兰花产业、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坝仔镇珍珠村通过党支部积极联系一批人才返乡发展,带动本村产业的振兴发展、促进乡风文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蓝河村通过引进“珠江源”茶场、“番薯酒”酒厂,促进了蓝河村产业的发展。良星村临近兰花特色小镇,依托当地“兰花商户+农户”“党员+农户”的家庭种植兰花方式,打造了美丽庭院250户及兰花文化长廊。

除了“兰乡古韵”廊线外,翁源县还打造了“三青片”“红岭片”“连塘片”“富塘片”等片区,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还连片形成了一道道富有翁源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

能人引领,带动发展“添活力”

“我一定想方设法,让村民富起来,让村子强起来!”翁源县翁城镇富陂村党支部书记温则军说,这是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第一天作出的郑重承诺。

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的温则军,在广州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事业上顺风顺水。2018年,他在翁城镇党委号召下参加了富陂村支部书记选举并成功获选。上任后,他紧紧围绕富陂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和转移富余劳动力做文章,通过发挥其本人经商能力,成功与广州食为先集团签约发展蔬菜冷链储存及加工产业,打破该村多年无产业项目的窘迫局面。正是有了温则军这样一位有想法、敢实践、勇担当的能人支书,富陂村集体经济增收迅速打开了新局面,摁下了脱贫致富“快进键”,村集体经济收入由8000多元增加到10万元。

“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要靠能人,一个致富能人可以推动一个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尤其是能人支部书记,带动作用更明显。”江尾镇党委书记钟敏梅说到。

为了破解农村基层缺乏“致富带头人”难题,翁源县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党员人才回乡计划,通过镇党委书记带队入户家访、镇党委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召开返乡党员(青年)座谈会、建立返乡优秀人才信息库等方式,用好“亲情牌”,把退伍军人李灵杰、返乡大学生丘新毅、致富带头人何新茂等35名政治觉悟高、带富能力强、有家乡情怀的优秀党员人才吸收回乡并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了生机活力。

产业赋能,村强民富“双受益”

围绕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思路,该县发挥农民合作社、基地、农业产业龙头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村集体有效增收。

江尾镇连溪村就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该村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40亩荷花田,种植拇指西瓜、生吃冬瓜、黑色苦瓜等特色瓜果,以及配种向日葵、太阳花等观光花草,大力发展农业试验田,带动当地村级积极参与,有效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2019年集体收入达26万元。

江尾镇东鹊村,发展林下经济灵芝种植产业,成立“东鹊村”毛竹合作社,打造“党支部+协会+贫困户”发展模式;坝仔镇群辉村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花卉产业,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新江镇渔溪村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建立“公司+农户”模式......这些村都因地制宜发展了特色产业,不仅本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还带动当地村民一起致富。

机制保障,运行管理“促规范”

“以前发展村集体收入根本没有动力,现在出台了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制度,村干部可以从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例配套绩效考核奖励,一年可以最多可多领取奖励6000元,现在的村干部都很积极主动带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官渡镇组织委员陈美芳说。

今年以来,翁源县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通过建立健全村级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推行组账村管制度,盘点全县各村组“三资”状况并加强规范管理,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重要参考。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党组织领导机制、村集体经济法人治理机制、村集体经济经营运行机制、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机制等制度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规范管理,高效运行,实现保值增值。

据统计,该县围绕“四增一减”目标,截至2019年底,全县156个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44个,5-10万的村78个。

见习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王国礼

【作者】 范永敬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