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拿证上岗的小儿推拿师,为什么还有父母会迷信?

作为养娃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们也应该完善自己的育儿知识,别被人收了智商税。就算是不想学,也要谨记一句话,任何包治百病的噱头,都别信。

特约作者 | 卫奕奕

近日,新京报记者卧底一家小儿推拿培训班,发现即便学员是零基础,只要交够费用,三天即可拿证上岗。最近几年,小儿推拿的确是门超级火爆的生意。诊所在做、推拿馆在做、甚至连游泳班都在做,并且号称“包治百病”。

无数人在其中赚得盆满钵满,受苦的却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孩子们。

小儿推拿,有用还是有害?

一个多月之前,西安一名四个月大的女婴,在社区医院做了小儿推拿后死亡。小儿推拿引发关注,随后有媒体发现,涉事医院的小儿推拿科仅有两位医师具备中医医师资格。

涉事推拿师虽然有“康复理疗职业能力测评证书”,但按照规定,没有中医医师资格,是不能进入医院给病人做推拿的。

更何况,2017年人社部废止了90个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其中包括保健按摩师,2018年还取消了“康复理疗职业能力测评”。

此后,所谓的“推拿师证”基本来自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不仅有“三天发证”,甚至网上都能买到,水分之大可以想象,基本可以判定都是大忽悠。

就这样,无数资格、能力存疑的“推拿师们”,在小儿推拿这个飞速增长的市场里,监护起了孩子们的“健康”。

这个市场增长到底有多快?2017年,《北京商报》的报道显示,北京有小儿推拿门店300余家;到了2020年1月,打开大众点评网站搜索“小儿推拿”,发现相关商户848家。

不少小儿推拿机构声称,推拿不仅能“调理”好感冒、发烧,扁桃体炎、气管炎、视力矫正,甚至“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也都可以通过推拿“调理”好,堪称“包治百病”。

小儿推拿,真有这么神奇吗?

从科学上来讲,推拿是一种物理治疗。对于一些神经、肌肉、骨骼方面的问题,比如儿童肌性斜颈,通过手法牵引等治疗,是能够改善甚至治愈的,这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如果推拿师的手法不对、轻重把握不好,则有可能造成骨折,甚至婴儿摇晃综合征,严重的会引起脑瘫甚至死亡。

小儿推拿最大的危害倒还不是直接造成身体的损伤,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治疗方法,导致真正有病的人不去医院,延误治疗。

当然,肯定会有人反驳说,谁谁谁家的孩子,就是推拿推好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很多病症是能够自愈的。比如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两三天就能好;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一周左右大部分也会好。这期间要是家长带去做了推拿,就觉得是推拿起作用了。

事实上,小儿推拿不能包治百病,有些情况要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但是,很多不正规的推拿店的工作人员,在对孩子病情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地推,对禁忌也无所顾忌,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家长提高警惕。

问题不少,小儿推拿为啥还能越来越火?

2015年,河南郑州一名2岁男童在推拿中因为不适而大声哭闹,推拿师仍然用膝盖跪压男童背部,男童当场死亡,推拿师因过失杀人罪被判三年。

事实上,近些年有不少地方都出现过小儿推拿致伤甚至致死事件,公开报道也可以查询到,但这个疯狂增长的行业并没有受到影响,这是为什么?

开一个小儿推拿店非常简单,提交纸质材料,审查通过,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营业了。相比之下,开个小超市还需要食品资格许可证呢。

至于推拿师,三天不就可以拿证了嘛。

很多小儿推拿店,甚至隐藏在居民楼里

除了从业门槛低,小儿推拿火爆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宣传自己“包治百病”。

成人推拿好像从未这样宣传,为啥针对小孩就能治愈一切了呢?儿科医生裴洪岗曾分析,原因可能是小儿自愈性疾病多见,不管推不推,过几天都会好。一旦推拿,康复就成了推拿的功劳,于是小儿推拿就被包装成了一种神奇疗法。

有了供应,还要有消费才能火起来。家长们对孩子最担心的,一是学业,二是健康。小儿推拿顺势抓住了家长的这个心理。

很多人给选择小儿推拿的原因是相信“小儿推拿”是一种“绿色治疗”,没有任何副作用。某些家长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不愿意让孩子打针吃药,继而转向他们以为“更安全”的小儿推拿。

不少小儿推拿宣称可以让孩子“不打针不吃药调出得健康体质”

除此之外,现实因素也在影响着家长们的抉择。

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每生一场病,对家长来说就是一场渡劫。去一趟医院,往返通勤、排队挂号、候诊需要几个小时,而看诊常常就只有几分钟。

而且在严控抗生素的背景下,除非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否则医生是不会给输液的,往往开点药就回家了,病情也等着慢慢好转。

那些“包治百病且无任何副作用”的小儿推拿,也正好迎合了家长的焦虑:“不用去医院折腾孩子、折腾自己,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就算真的没效果,大不了就是花点冤枉钱。”

但正如儿科医生裴洪岗所说:“小儿推拿不是给孩子治病,而是家长花冤枉钱去治疗自己的焦虑,碰到可以自愈的病也罢,碰到不能自愈的病,延误了治疗就哭都来不及。”

面对小儿推拿的乱象,到底该怎么办?

在新京报的卧底报道中,培训机构一再提醒:“千万不要说治疗,因为我们没有医师资格证,但是你可以在推销的过程中告诉家长,这个病可以调理好。”

而在很多小儿推拿店,用的话术也都是“调理”。

这就是目前小儿推拿的核心问题:“不以治疗之名,却行治疗之实。”所以,小儿推拿没有规范化地纳入医疗监管体系,任何人都能尝试,任何机构都能做。

事实上,对于推拿的监管并不是一片空白的。

小儿推拿培训班 新京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有规定,《关于中医推拿按摩等活动管理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按照中医理论和诊疗规范等实施中医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属于医疗活动,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非医疗机构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在机构名称、经营项目名称和项目介绍中不得使用“中医”、“医疗”、“治疗”及疾病名称等医疗专门术语,不得宣传治疗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应当将规定落到实处。

若是在医疗机构开展小儿推拿业务,必须严格遵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若是在非医疗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监管部门应将重点放在推拿服务范围和广告宣传上,如若发现违规,应当进行相应的处罚。

除此之外,针对儿童的推拿保健服务,是否应当设定相应的准入资格和标准,也值得讨论。

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日本学习,开展靠谱的育儿咨询服务。毕竟有很多家长其实不具备相关知识,无法分辨小儿推拿到底靠不靠谱。

更重要的是,作为养娃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们也应该完善自己的育儿知识,别被人收了智商税。

就算是不想学,也要谨记一句话,任何包治百病的噱头,都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