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磅人物开了个小会

图片
新中国科普的艰难起步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个深秋的夜晚,孩子们抬头望着天空。与平时不同的是,他们眼前的天空之内,还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球面荧幕。荧幕上放映的星空,与荧幕外天上的星空融为一体。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个富含高科技的场所并不遥远。
但那里离大城市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较为遥远,孩子们很少得到这样的科普教育——尤其是在看完荧幕上的科普影片后,还能和来自中科院、川大、北师大、中核集团的教授和专家和当地科学工作者互动
好在孩子们有着旺盛的好奇心,他们会问出“人类能否成功登上太阳?“、”木星上为什么会有眼睛?”、“为什么飞机不能直接飞进太空?”等问题。
当孩子望向星空,产生好奇的时候,他们离真正的科学就不远了。
很多很多年前,就曾经有一个孩子,在夜里望向苍穹。不知道他在当时有没有想到,这竟会是他一生的事业。
图片
人的命运就是这样不可预料,但历史进程滚滚而来。他小的时候,中国饱经战乱,识字率只有20%左右。等新中国建立了,最初的知识普及工作与其说是科普,不如说是扫盲
尽管如此,科普工作进展迅速,建国十几年后,全国共有55种科普刊物两万四千多种科普图书。
那个时候,大多数人的温饱都还没解决,人们关心科学,更多的是关心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更喜欢应用型科普作品。
比如1956年一年里,24个出版社出版了40种讲述养猪方法的书,题为“怎样养猪”的就有九种,这些多是面向农民的小册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很大作用。
显然,普及实际技术的科普图书期刊比培养科学观念的科普图书期刊更受欢迎
即便如此,像《天文爱好者》这样拓展眼界、培养科学意识的科普刊物还是诞生了。人类无论在什么处境中,都不会对头顶浩瀚的星空无动于衷。
后来,中国科普事业发展也曾遭遇过曲折,因政治原因,大多数科普期刊停刊。
那个时候,那个曾经看过星空的少年,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教授,投身于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方向是地质学,似乎与那片星空没有关系。
直到陨石降落到吉林,他被派去进行相关研究,他的命运才改写。
他叫欧阳自远,他提起过这个名字和那片星空的缘分:
“舅父说这个孩子出生这么艰难,是来自很远的地方吧?于是,我的名字就叫做欧阳自远了。我也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我研究的陨石来自遥远的太空,后来研究的宇宙尘、月球的岩石,也都来自遥远的太空。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安排,天缘巧合。”
科普在人心中播下的种子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了对外的科学交流,科学的春天来了。
欧阳自远也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图片
1978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送来一份特殊的礼物:美国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样品,重约1克
欧阳自远负责利用其中珍贵的的0.5克月球岩石标本做研究,这让他和月球产生了不解之缘。
与此同时,科普事业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以前停刊的科普期刊纷纷复刊,新的科普期刊又不断涌现,到1992年,科普期刊多达210种。科普图书也迅速增长,1979-1988十年时间,全国大约出版了2万多种科普图书,而且往往很畅销。
这个时代的科普,仍然密切贴合实际。1984年年的十大畅销书中,有两本是科普图书,这种盛况在如今简直难以见到。其中一本是《养鸡500天》,发行了123万册,可以说是很实用了。当然,科学观念的普及也逐渐有了市场。另一本畅销科普图书就是偏观念普及类的《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
成年人们日夜忙于俗物,更想把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偏实用的科普读物更适合他们。小孩子们则不一样,他们年轻,好奇心重,对待科学的态度也不至于太过功利。
像比较早创刊、一直偏向培养科学爱好、观念的刊物《天文爱好者》,就收获了很多青少年读者。
一位家住深圳的初中生,就是《天文爱好者》的忠实读者,一直订阅了几十年。
他对头顶的天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6年,每76年划过地球长空的哈雷彗星如期降临。深圳少年如愿见到了它,那是他有备而来。
早在一年前,他就死缠烂打要家长给他买一台天文望远镜。但那个时候的天文望远镜价格不菲,要花掉他父亲4个月的工资。家长一开始不同意,他就写日记说家长扼杀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最后家长还是很开明的,帮他接续了科学家的梦想,代价是当时的700元。他如愿以偿地观测到了哈雷彗星,写的观测报告还获了奖。
他后来和夜空的缘分并没有越走越近——他投身到了计算机领域。他也没有成为一名科学家,反倒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创业成功,他就是马化腾。
不管最后成没成为科学家,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大抵都有一个成为科学家的梦
其中有一些人,在他们的领域真的成为了科学家,目前也是国内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比如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王宏伟和量子算法领域的张胜誉等。
人类要走出地球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成立的。
Science主编Tim Appenzeller在这些年里就见证了很多,从癌症的最新疗法,到清洁能源的发展,从新材料的发现到新的农作物育种,那些充满能量、乐观、有创造力、有合作精神并不断运用新方法的科研人员,为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喜。
图片
比如Tim Appenzeller在腾讯科学小会提到的2013年的突破——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不吃药、不做手术抗击癌症。它来自基础科研的结果,如今已经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
他也提到,在世界范围内,科学也有其负面效应,比如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气候一场,经济极端气候发生的概率不断增大。这些年发生越来越频繁的剧烈热带气旋和干旱导致的大火就是气候变化的产物。
科学的负面作用,如物种灭绝和气候变化,已经造成了巨大危害,甚至人类的生存都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比较令人遗憾的事,面对气候变化,在政治层面的解决方案上,人类以往是进展缓慢,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更是发生了倒退,我们在之前的《谁来阻止气候变化?》就提到过这一点。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科学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除了Tim Appenzeller提到的发展新能源、开发环境友好材料等措施之外,还有一个办法是移民外太空,减缓地球环境压力。
而探索外太空,在太空中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是欧阳自远奋斗的目标之一。
图片
他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
现在看上去荒凉的月球,蕴藏着大量可供开发的资源。比如月球表面的太阳能就可以充分利用,只要在月球赤道建设一条太阳能发电板(由机器人利用月球土壤,通过3D打印制造并铺设,长11000km,宽400km),太阳能发电向地球传输已没有技术难题,如果实现,人类的子孙万代不再需要其他能源。
假如未来可控核聚变能够成真,月球上的氦-3就是宝贵的原料。根据目前的探测结果,月球上氦-3储量高达103-129万吨,整个月球氦-3资源全部用来核聚变,提供的能源可以满足人类需求——一万年。
他对月球上的资源如数家珍,是因为我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嫦娥一号到四号实现了对月球的环绕探测、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中国拍到了世界上最清晰的全月图像,欧阳自远的办公室里就放着一个大大的月球仪,月球表面所有的地方都尽收眼底。
今年发射的嫦娥五号,将实现在月球表面自动取样返回。我们博物馆和实验室里的月球岩石样品,将不只有美国的馈赠了。
他的目光并不止于月球,而是看向更远的地方,正好中国今年还有探索火星的计划,预计会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应该会让他老怀欣慰。
中国科普任重道远
宇宙实在太大了,在火星的外面,还有更多未知等待着人们探索。
比如神秘的黑洞。
一个恒定质量的物体,把它压缩到一个很小的球体里,是有极限的,当它被压缩到一个极限半径的球体里时,它将形成一个黑洞,这个半径就是史瓦西半径。
黑洞会吞噬周边的所有东西,连宇宙中跑得最快的光,都难以逃逸,所以黑洞河南观测。
直到去年,Avery Broderick拍摄了全球首张黑洞照片。
图片
最近他还构想了更多未来将带给我们的惊喜:
我们并不满足于只拍静止照片,我们还要做视频,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黑洞的质量是怎么样的。当然我们需要一个更高的分辨率,进一步证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以及史瓦西的理论,所有的这些都会在未来实现。
这张照片刷爆了你我的朋友圈,掀起了朋友圈里一股科普小高潮。
在那几天里,你可能会感觉中国的科普事业还挺乐观。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张照片能得到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根据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每天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分别为68.5% 和64.6%,远超广播、报纸等其他大众传媒。这也让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8.47%,比2015年的6.20% 提高了2.27个百分点。
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并不平均。2018 年,上海、北京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了20%、进入到高水平的发展阶段。那里的孩子周末就可以去博物馆、科技馆、海洋馆这样的科普场所享受到最高水平的科普。但是海南(4.17%)、青海(3.98%)和西藏(2.94%)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仍然较低,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还较为悬殊。
2018 年,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达到了11.55%,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4.93%。城乡差距仍然很大。
所以科普还要继续深入民间,从更远的基层做起。
北京化工大学有一位英国教授戴伟,近些年在做化学的科普工作。2011至2016年他到多地等大型科普活动50余场次,现场给孩子们做化学实验。当时他在讲座上做实验,受众只有几百人,如今他出现在短视频网站上,就能有数百万观众看他做实验了。
他对小朋友们寄予了深深的期望:
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我们需要更好的手机和更好的先进材料,谁会发明呢?就是化学家。但不是白头发的化学家,是黑头发的。你们在这里的头发都是黑的,所以希望在这里,同志们要加油。你们的黑头发变白之前,你们要努力发明更好的先进的材料。
我们还需要更多科普,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一起飞跃史瓦西半径
那些仰望夜空的孩子们,长大了。
也许他们从事着科学研究事业,也许他们并没有如愿成为科学家。但总还是有人不忘初心,即使并不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也要为科普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
比如腾讯,除了在线上为科普搭建了传播平台之外,在线下也组织了很多科普活动
比如去年,腾讯联合中国科学技术馆,发起“科普大篷车”活动,来到了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和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自治县。在那里,一座座酷似太空舱的星空电影院展开,我们文章开头那些小朋友好奇的眼睛,紧紧盯着与夜空融合的荧幕。
插入视频https://v.qq.com/x/page/d3047ujoz74.html
预计今年,“科普大篷车”将会在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展开,覆盖到更多满怀好奇的小朋友。
而就在今天,在北京清华大学,欧阳自远、戴伟、Tim Appenzeller、Avery Broderick、张胜誉、王宏伟等八位重磅嘉宾出席今年的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这8位重量级嘉宾,在现场为青少年解读最前沿的科学命题,揭秘学科背后的科普奥妙。
另外,腾讯还联合顶尖科学期刊Science发布了第二份年度《青少年科学看点榜单》。榜单揭晓了由120万名青少年投票选出的关注度最高的10个科学问题,囊括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和化学等四大领域的最新前沿科学突破。
图片
今年科学小会的主题是 “飞跃史瓦西半径”,在未知面前,科学面前,飞跃的冲动和勇气,比飞跃的结果更加重要。而这种冲动和勇气,就来自那些自孩童时期就葆有的好奇和热爱。
愿我们每个人都保持这种冲动和勇气。愿我们将更多可能带给有这种冲动和勇气的孩子们。愿我们能带着这种冲动和勇气走向宇宙更深处。
参考文献: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80%的文盲率,到如今94.2%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教育优先 筑基发展(大数据观察·辉煌70年)-中青在线 http://news.cyol.com/app/2019-10/25/content_18211277.htm
欧阳自远: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_新浪新闻 http://news.sina.com.cn/c/2014-01-07/110829177790.shtml
“长五遥三”开启中国航天“超级2020”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http://www.ce.cn/xwzx/kj/202001/09/t20200109_34078015.shtml
中国科普研究所. 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公布[J]. 科协论坛, 2018(9).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