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上最后的摆渡人

通天河畔的称多县直门达村位于唐蕃古道之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连接青海、西藏、甘肃、四川藏区的交通要道。1963年以前,经玉树去拉萨的人们都要从通天河直门达渡口过河,翻山到达然窝普(今结古镇新寨村),再去往西藏拉萨等地。当年文成公主也是从通天河上的渡口过河,再到勒巴沟修整,并前往西藏的。
自古以来,直门达村人就在渡口上以牛皮筏子运送货物,摆渡往来的官员、客商、平民百姓。直本·尼玛才仁家族有5代人经营管理着直门达古渡口。直本·尼玛才仁20岁起就在通天河上从事摆渡,曾拥有30多艘牛皮筏子及船只,是当年通天河渡口实力最强的经营者。
图片
尼玛才仁摆弄着当年使用过的牛皮筏划桨。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沿着通天河畔行走,通天河大桥附近的直门达村风光旖旎,景色宜人,这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通天河渡口——直门达古驿站。直门达村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的一个村落,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川、青、藏三省之间来往的交通要道。昂布布吉伊当神山守望着直门达村,小河水从歇武沟缓缓流淌出来,蜿蜒曲折汇入通天河。玉树灾后重建完成后,每年来此地的游客日益增多,人们来到村子西面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前观瞻留影,感受三江源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直门达”,意为“玉树通天河畔渡口”,与称多县拉布乡确顶嘎波(白塔)渡口一样,都是唐蕃古道上用牛皮筏子在通天河上运送货物及往来客商、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穷人乞丐的古渡口。直门达村的人很久以前就在此以牛皮筏子摆渡为营生。
通天河古渡口最后的摆渡人直本·尼玛才仁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接受了我和张卫民先生的两次采访。随着老人的讲述,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古老的岁月和历史长河中……
通天河古渡的“船王”家族
直本·尼玛才仁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直门达村居住。直本家族管理直门达渡口的五代人依次是:罗文腰周、扎西江才、扎西普措、嘉培和尼玛才仁。如今85岁的直本·尼玛才仁老人是古渡口上的最后一代管理者。
直本·尼玛才仁爷爷的爷爷直本·罗文腰周是一位身材高大、体型威猛、勇敢刚毅的康巴汉子。他每天早上从直门达村慢慢走到通天河畔上游一带(现在称多县通天河水文站附近)观察水势,同时还看管着自家的50余亩田地,当时主要种的是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他抽的烟锅子口径较大,吐出的烟圈也很大,河对面山坡处的人家都可以看到,村民们在想:哦,那是直本·罗文腰周又在思考着什么。后来他看着牛、羊、马等牲畜踏进青稞地,对青稞等农作物有所损坏,所以他决定放弃这块田地,不再播种青稞、小麦等农作物,放生牛羊,行善积德,以做善事为主,专门经营牛皮筏子渡河的生意。
图片
尼玛才仁老人指点1963年以前的渡河地点
当时来讲,在唐蕃古道上有达官贵人、活佛僧侣、往来商贾、平头百姓、穷人乞丐,可以说是三教九流,人流密集。而直本·罗文腰周是通天河畔渡口上最大的牛皮筏子运输产业的大管家。直本·罗文腰周家族及父辈们做事公平公正,对于达官贵人、活佛僧侣、平头百姓、穷人乞丐、朝拜佛祖的人都予以免费通过,收费也只是征收商人,一人也只收一个银元或者一个小货物,就可以通过通天河。
渡河地点一般选择水流平稳的河面,也就是现在通天河水文站上方附近,直本·罗文腰周家族的船队就是从这个地方开始渡河,当时直本·罗文腰周家族的船队拥有30余户人家的摆渡人和船只。一人也好,十人也罢,只要是过往的人员,直本·罗文腰周家族一直都是及时运送。之所以选择从此处渡河,是因为在这个地方水面平静,河水流到中间然后向两边分开回流,牛皮筏子满载七八人及货物,摆渡人在船头用船桨划船,流到河水中间就自然汇入回流的漩涡当中,再由摆渡人用船桨划到河的对岸。河对面返回的地方也是同样的道理,牛皮筏子由此汇入通天河,流到河中间,在水力回旋的自然冲力下,牛皮筏子满载货物及客商返回到河岸。长此以往,在通天河畔数十年如一日地摆渡,造福众生。每到冬天河面上结冰之后,村里的人们都要来到冰面上,进行一年一度的祈福活动——通天河上架经桥,用沙石整齐划一地刻上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来祈祷平安吉祥。
直本·罗文腰周家族的摆渡结算方式是传统的一日一结,当天的经营收入当天晚上就结算清楚。等天黑之前,所有摆渡人齐聚一堂,上缴当天的收入,再统一汇总,并公平公正地分配到每一个摆渡人手中。之后,所有村民都集中到直门达村口的经堂处,挂上五彩的经幡以供奉神灵,念经祈福,象征着神灵保佑、庇护直门达村的村民们。之后欢天喜地载歌载舞,整个直门达村一派和美景象,热闹非凡。过往的客商在通天河畔的直门达古驿站一定要停歇一夜,第二天才渡河,他们在观看当地歌舞表演的同时,也不忘分给村民们一些从内地带来的货物及商品,相处得非常和谐。直本·罗文腰周是一位长寿老人,在他113岁的高寿之际因病离开了人世。
直本·扎西普措是直本·尼玛才仁的爷爷,同样也是继承了通天河畔渡口的摆渡管家事业,因为威望高、学识渊博,成为当地在赞歌中赞颂的人物之一。在他的管理之下,所有渡河的人也都是很有秩序地依次渡河,从没有发生过一次为渡河而争吵、打架等现象,而且优先让穷人乞丐、去西藏拉萨朝拜的人通过,体现出了他慈悲、善良的朴素情怀。直本·扎西普措于1954年过世,享年93岁。
图片
尼玛才仁在自家的老屋
直本·尼玛才仁传承了祖辈们传统的渡河大业,活佛、阿卡、穷人、乞丐渡河按照族规不收钱,其他做买卖的生意人收一点钱,为了更好地服务过往的人员,当地在通天河畔(现水文站附近地方)后山的山洞中专门设置了一处避风挡雨的歇脚处,有专人负责烧茶,提供便利。该山洞可以同时容纳40-50人,是一处喝茶休息的港湾,过河时也是依次过河,从没有发生过一次不良事件。因为通天河水虽然在此地较为平缓,但也有水涨水落,聪明的直门达摆渡人就充分利用河流的自然规律来顺利渡河。在直本·扎西普措时代,通天河水流量大,渡河的危险性高,为了保证过往人员的生命安全,所有人员只有等候于此,有时要等七八天,等河面平静后,方可渡河通过。所以在直本·尼玛才仁管理的年代里,也没有在渡河时发生一起危险事件。
直本·尼玛才仁回忆说,在1963年以前,经玉树去拉萨的人们都要经过直门达渡口,尼玛才仁拥有30多艘牛皮筏子及船只,是当时通天河渡口实力最强的经营者。当时的人们从通天河直门达渡口过河之后,沿着山脚下的小径逆流而上,向仲达方向继续前行,再翻过然勒拉山,下山后便到了然窝普(今结古新寨)。走此捷径是祖辈们最便捷的一条翻山路线,到了结古,再去西藏拉萨。当时的所有商贾、官员、百姓都走此道,至少节省了六七公里。当时,部队官兵在直本·尼玛才仁家里住了四五年。在唐蕃古道上,文成公主进藏时也由直门达渡口过河,到了勒巴沟休整;商人昂布桑布也从此地渡河;青海、甘肃、四川甘孜、西藏昌都等地人员都要由此通过。直门达古渡口是交通要道,热闹异常,夏季男人们忙于渡河,女人们忙于搬运货物,人人有事做,人人有钱赚,相对于其他地区,直门达的村民们有摆渡收入,收入颇丰,村民富裕。冬季闲暇时节,直本·尼玛才仁家族便组织全村村民载歌载舞,十分欢乐祥和。该村成为商贸集市和驿站,时称“达日直哈”驿站,历史源远流长,直门达村的村民至今有许多远房亲戚和朋友仍在内蒙古,四川甘孜、德格等地。
1963年,通天河大桥建成,彻底结束了直门达村牛皮筏子渡河的历史。
老屋盛满400年时光
直门达村依山傍水,经堂五彩的经幡随风飘动。老人们每天早上围着经堂转经。全村有57户人家380余名村民,有几位80-90岁的长寿老人。村里有安放“擦擦”(一种用模具压制成的小型佛像或佛塔)的“擦孔”两处,远远看去,斑驳的白色墙体留下了沧桑岁月的痕迹,内有村民们供奉的“擦擦”成千上万。村委会主任索昂说,村民们至今保留着在自家制作“擦擦”的习俗。制作“擦擦”要选用上等的黏土,没有一颗沙粒,经过几道工序放到“擦擦”模型里,自然风干后便可以取出放入擦孔。
走进尼玛才仁家古朴的老房子,我们不禁惊叹,玉树藏族人家过去常用的那些老物件在这里得到了完好保存。从传统的木制大门进去之后,一楼是仓库,马鞍、牛鞍、镰刀、锯子、石臼、炒面磨盘石等家当依次摆放。顺着木梯上到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房木制的门窗,上面的雕花极其讲究,有着传统的民族特色的装饰风格。进了木屋,里面是传统的可以左右推拉的木门,进了里屋,走在木地板上发出吱吱咯咯的响声,所有当时使用的木床、木质茶几、日常用品都摆放在原位置。
一位活佛曾到尼玛才仁家留宿一晚,看到他家的房子后,告诉他,此房不能拆,并留下一幅精美的唐卡手绘作品和一只鞋子,以此留念。尼玛才仁老人拿出他珍藏了一辈子的古老唐卡让我们拍摄,唐卡色彩鲜艳、线条明朗,背面有活佛的手印清晰可见。活佛留下的鞋子,从其大小来看应该是一位年轻活佛的。鞋面上有藏式刺绣花纹,鞋底是牛皮材料,全手工缝制。屋内,老式木柜、放炒面的老物件、铜锅、木制的勺子、盛饭的家什、古老的木制门窗一应俱全。佛堂精制的木门、传统的手缝针线包、木质墙面上精美的壁画一直保留到今天,非常难得。
图片
老屋厨房里的传统炊具
进入厨房,屋里光线有些暗,但是传统的灶台、墙体内开挖的储物柜、碗柜等一应俱全,屋顶的大梁、椽子饱经岁月的沧桑,上面积累了厚厚的黑色烟迹,用炒面手印留下的痕迹证明了年月的久远,据说这手印过一次年才点一次,也就是一年点一次,由此推算,老房子至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座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在通天河畔的直门达村屹立成了一座传奇,上演了无数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如今,直本·尼玛才仁家族的遗产传到了其子直本·陈林巴丁的手上。陈林巴丁在结古镇修建了新居,把年迈的父母接到条件相对较好的结古镇居住,孩子们在那里上学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
今天,直门达村人也有着他们的一些焦虑和担忧:人们担心这些老房子会被拆除,一旦拆除,传统老屋就很难恢复,所以加大保护力度是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理开发,将直门达渡口摆渡过河的古老生活方式恢复出来,放置一些传统的牛皮筏子,再加上一些现代户外皮划艇、大小不一的船只等,安排村上专人先培训后上岗,负责管理,让游客来直门达亲身感受通天河古老的渡河方式,体验古老的传统民间文化。这是全体村民的意愿,也是直门达村今后发展旅游业的原始思路和朴素想法。我们也期盼着直门达村能够得到国家、省、州等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将其打造成一座历久弥新的三江源渡河体验中心,增加当地群众经济收入,惠及直门达村的村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