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贺家坪村:共建共享,边界村焕发新活力

高桥乡贺家坪村

高桥乡位于兴山县西南部,是兴山的西大门,南连秭归,西接巴东。其中高桥乡的贺家坪村与恩施州巴东县溪丘湾乡天池岭村相邻,一条横穿两地的209国道让他们联系更加紧密。

去年下半年,溪丘湾乡遭遇连续几个月的干旱天气,水源严重不足,集镇和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经巴东、兴山两地党委政府磋商,从贺家坪村田家坪水库引水支援溪丘湾乡,解决了该乡集镇和农村3万多人用水问题。而今,两地乡亲共饮一汪山泉水,共享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

边走

边看

清澈山泉涌入水厂

两地村民喜逐颜开

2019年12月25日上午9时,高桥乡境内细雨迷蒙,采访团一行,从集镇驱车沿209国道往巴东方向行驶,在距边界不远处的岔路口,拐入一条上山的小道,行车约10分钟抵达田家坪水库大坝。

此时,库区云蒸雾绕,虽不见波光粼粼的水面,偌大的水库在雾气蒸腾中宛若仙境。

兴山县高桥乡贺家坪村的田家坪水库帮助巴东县溪丘湾乡近3万人解决了用水难题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溪丘湾乡将军岭的巴东三水厂。记者看到,一根碗口粗的水管涌出清澈的水,哗哗地流进地窖式蓄水池内。“这就是从兴山高桥引过来的水,使集镇和周边乡村用水有了充足保障。”水厂相关负责人郑朝贵介绍。

架设管道

“开始断断续续停水,后来20多天水龙头放不出一滴水,生活非常不方便啊!洗脸洗脚的水都舍不得倒,都攒起来洗拖把、冲厕所。”溪丘湾乡将军岭村4组村民宋秀滢,在209国道边开了家小卖部,说起前段时间的干旱,满是辛酸。宋秀滢一家4口人,还养了猪和鸡,他每天开着车子到3公里外的白湾村一条水沟里取水,一次拉七八桶水回来,一天就用完了。在那里取水的人越来越多,取水也越来越困难。

“我们日夜盼望自来水,终于在10月3日那天来了,是从兴山那边引水过来的,真的让我非常感动。”宋秀滢说,“以前有的农户做红白喜事,还要专门找四五个劳动力,帮忙负责到好远的地方去挑水。”

有了清澈山泉水

养猪兴业也方便

去年12月25日上午11时30分许,采访团来到溪丘湾乡天池岭村10组22号郑廷贵家时,记者看到,他正在院坝的水池里清洗小白菜。“现在水龙头一开,水哗哗的就来了,水压也很大。”郑廷贵随手拧开水龙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现在用水有保障,多亏得到了高桥乡那边的帮助啊!我们喝着兴山的水,乡亲们也是心连着心啊!”郑廷贵家有5口人,还养了6头猪,用水量很大,去年8月份起每天要到山下1公里外的山沟里去挑五六次水,才能保证一家人畜用水。

巴东县溪丘湾乡天池岭村10组村民再也不为吃水发愁

郑廷贵说,贺家坪村与天池岭村紧挨在一起,依山带水,有很多村民通婚成为了亲戚,乡亲们平时也经常走动,前不久大面积停水,在兴山县党委政府和乡亲的帮助下,总算渡过了难关。现在,我们这边养猪户越来越多,因为用水方便了,养猪规模也上来了,养的多的人家有几百头。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溪丘湾乡宣传统战委员、副乡长张学渊介绍,去年9月中旬,乡党委政府成立专班,专题研究解决饮水难题。通过多方位寻找和现场踏勘,溪丘湾乡集镇周边无大型水源可以满足集镇供水需求,没有新的来源成为了第一大难关。

巴东三水厂

去年9月29日,巴东县组织30余名工人加班加点施工,从田家坪水库铺设临时管网5500米至该乡的蜂子岩取水点。只用了短短5天时间,于10月4日,完成了所有的临时管网铺设和通水调试,正式通水。临时管网接通,解决了集镇和周边农村饮水燃眉之急。

巴东三水厂全景

紧接着,巴东县投入300万元资金,铺设管网9.7公里,从田家坪水库直接引到三水厂,管网铺设于12月中旬竣工,水管接到家家户户养殖场里,生猪饮水,池子冲洗也方便。

扶贫

故事

筹资千万元修通36公里山路

通路又通水 养殖业迎发展新机遇

高桥乡贺家坪村有480户人家,1470人,几年前,有133户贫困人口,如今通过产业扶贫,全部摆脱了贫困。

“贺家坪村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因为海拔高,这里能种植的经济作物有限,其他乡镇靠柑橘、橙子致富,贺家坪村只能眼馋。发展什么,置办什么产业,过去一直困扰着这个村。近年来,有了党的扶贫政策,贺家坪村通路,通水啦,产业也慢慢发展起来了,实现了整体脱贫!”提及贺家坪村脱贫,第一扶贫书记袁军非常感慨。

袁军告诉记者,这里的村民一直都有养殖的习惯,只不过以前山高,运输饲料和生猪不方便,加上高山用水(遇到天干)受到制约,养殖业规模始终上不去,村民养猪只能作为自己的年货。现在不同了,在政府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1000多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帮助这里修通了36公里的山路,路修到养殖户的猪场前,大卡车可以开到每个猪场送饲料,收生猪,农民养殖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养殖业出现井喷。

贺家坪村支部书记杨大金告诉记者,本村养殖业扶贫成果显著,目前主要是养猪,养羊和养鸡势头也很好。这些主要得力于党的扶贫政策好:一是路修得好;二是400多万的安全饮水工程开花结果,几乎家家户户有20方的水池,集体也有几百方的大水池。

杨大金介绍,村民余先国以前家庭困难,现在养殖了100多头猪,2019年收入可观。村民田云昊打工还乡创业,当年可以出栏400多头生猪,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

除了养殖业,村里的茶叶种植也有声有色,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李先奎种植了30多亩茶叶,早已奔小康了。

“这里海拔高,夏天凉爽,发展纳凉休闲旅游是目前正在实施的工程。”提及纳凉休闲经济,袁军信心百倍,他说:“这里海拔高,有宜昌市最高的山峰。另外,村村通后,周边的断头路也都修通了,现在上宜巴高速只要半小时,将来到兴山高铁站也不到半小时,便利的交通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利。”

杨大金介绍说,村里修建的露营基地,仙侣山观景平台,目前,一天可以搭建40多个帐篷,接待近百位游客露营。另外,村里还是贺龙建立红色根据地的地方,有很好的红色旅游资源。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这里的电商也开始跃跃欲试,2019年已销售4000多元的山货,规模将越来越大。杨大金说,村里要致富,种植业提档升级很重要,网上销售必不可少。

对话

扶贫

已有项目脱贫,在建项目增收,计划项目致富

推进产业脱贫 带领乡亲全面奔小康

访兴山县高桥乡党委书记龙景丽

“高桥乡位于兴山县西南部,是兴山的西大门,南连秭归,西接巴东。境内仙侣山海拔2426.9米,素有‘宜昌屋脊’之称。2019年度贫困人口规模为2420户6222人,其中重点贫困户1211户,3068人……”兴山县高桥乡党委书记龙景丽对高桥乡的基本情况及扶贫重任如数家珍。

“目前,全乡所有贫困人口均已脱贫销号,重点贫困村大槽村和双堰村均已整村脱贫出列。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巩固脱贫成果,带领乡亲全面奔小康。”展望未来,龙景丽信心百倍。

她介绍说,要想巩固脱贫成果,产业扶贫政策必须稳步推进。确保一村一个主导产业,一户一个当家产业。全力打造伍家坪、龚家桥烟叶示范基地,大槽药材示范基地,贺家坪、龙潭、木城、太阳、双堰茶叶示范基地,洛坪养殖示范基地。

2020年,坚决贯彻落实后续帮扶政策。严格做到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继续坚持乡、村书记抓扶贫,以精准扶贫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第一书记“五天四夜”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和帮扶人一月入户一次,电话联系两次的帮扶要求,确保真情帮扶、稳定帮扶;进一步加强对已建成项目的“回头看”工作,一看各项目是否达标,二看生产生活环境是否改善,三看能否长远致富,以此确保已有项目能脱贫,在建项目能增收,计划项目能致富。

记者

手记

共建共享 边界村焕发新活力

▲▲▲

接连3天,采访团从城区到秭归磨坪乡,辗转泄滩乡,再入兴山高桥乡,行程1000余公里。行走在宜恩边界村的路上,一路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一路道路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景象……

打通巴东绿葱坡镇中村1.2公里的“断头路”成为村民出行更便捷的“幸福路”;与秭归牛口村一条河沟之隔的巴东绿竹筏村,用上秭归的高压电,该村夏橙上市时,村民喜上眉头;高桥乡的山泉水成为滋润巴东县溪丘湾乡心田的“幸福泉”。

随着边界村补短板项目推进实施,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正在加速,边界村焕发出新活力。目前,两地党委政府依然在积极对接,在实施补短板项目中,用行动和实效回答了为老百姓谋幸福,新的基础设施必将给百姓带去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