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哪些展览值得一看?

瓦尔特·博萨德与罗伯特·卡帕在中国

坐标:北京

时间:2019年10月29日 – 2020年5月3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厅

本次展览将展出瑞士摄影师瓦尔特·博萨德(Walter Bosshard)和匈牙利裔摄影师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的作品,包括原版照片、影像和文献等,展现19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风貌,透过西方的视角观看中国的历史,探索新闻摄影中真理的问题以及战时摄影的力量。

博萨德和卡帕都试图成为战争中的第三只眼睛,但二人成功的路径不同。博萨德利用的是「身份」,作为中立国的记者,他可以自由穿梭于对立的阵营之中;他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人脉,多次亲身远行考察了解中国,曾长期居住在北京,浸染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之中。

卡帕利用的则是「身体」,他怀着理想主义愿景来到中国,为流动摄影工作者,拍摄任务充满困难,只能依靠勇气和机智接近冲突前沿。身份是一个社会概念,是政治的产物,因此博萨德看到的是战争的幕后风云;而身体是情感驱动的,其价值在行动中捕捉,意义在行动中体现。

部分展出作品

阿格内斯•斯梅德利、瓦尔特•博萨德、罗伯特•卡帕和埃万斯•F•卡尔松(从左至右),阿奇博尔德•T•斯蒂尔拍摄 阿奇博尔德•T•斯蒂尔

《受伤的士兵,徐州前线,台儿庄》,罗伯特·卡帕,1938年

《北京附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据点》,瓦尔特·博萨德,1933年

《日本空袭后正在灭火的平民,汉口》罗伯特•卡帕 1938 美国国际摄影中心 / 玛格南图片社

《去往曲阜孔庙途中》瓦尔特•博萨德 1938 瑞士摄影基金会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代历史档案馆

大盛敦煌

坐标:北京

时间:2019年12月14日-2020年3月29日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9号中华世纪坛世纪大厅

此次大展是基于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成果的综合性展览,通过现代科技与文化艺术的深入融合,多维呈现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为大众提供一场沉浸式体验的敦煌文化艺术盛宴。

通过莫高窟原大洞窟复制、高保真壁画精品、彩塑三维重建艺术复原、多媒体展演、VR虚拟展示、分层壁画立体呈现等动静结合、虚实相宜的“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方式,突破时空局限,融学术、技术与艺术于一体,既全方位呈现敦煌石窟数字化的最新成果,又带给观众一场非凡的文化艺术体验。

观众通过VR设备观看数字莫高窟。

展览现场。

在大巴山大凉山中的杨凯生

坐标:北京

时间:2019年12月21日 -2020年3月21日

地点:北京 西城区 创景大厦

“我希望一直做一个扶贫志愿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杨凯生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杨凯生十进大巴山,五进大凉山,走遍工行总行定点扶贫的四个县,直接推动当地扶贫工作。退休后,他坚持回访扶贫点,积极为当地扶贫工作献计献策,还以“工商银行一名退休员工”身份向当地20多所中小学捐赠40万元书籍。为记录贫困地区群众奋战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杨凯生深入当地山山沟沟村村户户,记录扶贫工作成效,反映当地乡亲生产生活变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次展览精选了杨凯生拍摄的100余张照片,将远山一角的时代之风定格在观众眼前。

部分展出作品

凉山彝族自治州依达乡瓦伍村的孩子们。杨凯生 摄

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佐戈依达乡。杨凯生 摄

摄于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依达乡208省道边。杨凯生 摄

日本摄影与珂罗版

坐标:北京

时间:2019年12月14日-2020年3月15日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号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将呈现由京都便利堂制作的包括深濑昌久、山本昌男、须田一政和安井仲治4位日本摄影大师的38件珂罗版作品,其中包括深濑昌久享誉世界的《鸦》、《家族》以及须田一政《物草拾遗》等珂罗版作品。

珂罗版印刷工艺于1869年发明于欧洲,它融合了摄影和平版印刷技术,能细致地表现原作的浓淡层次,颜色光暗差别,因此作品层次丰富,非常适合艺术作品的复刻。珂罗版工艺在19世纪末从欧洲传到日本并被广泛地接纳和传播,但随着胶版印刷等新工艺的蓬勃发展,从1970年开始珂罗版印刷日渐式微,目前全世界仅剩中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国家依旧保留和传承着这项工艺。

部分展出作品

深濑昌久《烏景》 Raven Scenes 005,彩色珂罗版作品。

山本昌男彩色珂罗版作品。

须田一政《富山・八尾 民謡山河》系列 Yatsuo Toyama from Minyo Sanga,珂罗版作品

浮世狂欢—浮世绘里的怪力乱神

坐标:上海

时间:2019年12月28日-2020年2月25日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汉口路398号华盛大厦12F

所谓浮世绘,即日本独有的单幅套色版画。其工艺源于中国明代版画。浮世绘可谓中国版画在日本的滥觞,并极大影响了印象派等西方现代艺术。《论语》有言,“子不语怪力乱神”。而浮世绘中描绘的,正是“子不语”的世界,触目皆是怪力乱神。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浮世绘主题偏向怪力乱神,或是其深层原因。

本次展览旨在带大家一同探索,浮世绘里「子不语」的世界,看看富含中国元素的浮世绘,如何在文人画鲜有涉猎的题材中,开辟出一片充满着怪异,巨力,狂乱,神魔的奇想天外的浮世,和百花缭乱的飨宴。

部分展出作品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

坐标:上海

时间:2019年9月20日-2020年3月8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 黄浦区 花园港路200号 )

展览将展出PSA所收藏的近4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总计60余件作品,内容涵盖影像、摄影、绘画、雕塑、装置、文献等多种形式。参展艺术家包括:雷姆·阿尔卡迪(Rheim Alkadhi)、aaajiao(徐文恺)、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蔡国强、陈界仁、陈劭雄、仇大雄(Franklin Chow)、致颖(Musquiqui Chihying)、勒力斯·塞池尼(Loris Cecchini)、大同大张、维云娜·菲德(Verina Gfader)、黄永砅、郝敬班、胡晓媛、胡介鸣、胡为一、李山、林科、马海蛟、娜布其、罗曼·辛格那(Roman Singer)、Superflex、沈远 、石至莹、无关委员会、佩·怀特(Pae White)、渡边博史(Hiroshi Watanabe)、帕斯卡尔·塔由(Pascale Tayou)、王功新、王劲松、余友涵、杨福东、杨振中、张小船等。

展览尝试打破艺术家(作为创造者)、美术馆(作为照料者)、作品(作为从属者)三者之间稳定传统的关系。这并非一场描述“主人”的展览,而是经由“客人”的到来作为串联线索,突出一种新鲜的、非固化的做客的状态。展览期待回望与挖掘馆藏作品中所蕴含的充沛、前沿的艺术思考,并尝试解答或冲击现代社会中某种固化的思想与认知。

部分展出作品

黄永砅,《三步九迹》(文献版),装置、文献,2016。

杨福东,《必经之路》,彩色有声影像,2018。

佩·怀特(Pae White),《柏林 B》,挂毯,2014。

“绵延”的寓言——陈文令艺术个展

坐标:北京

时间:2019.12.29-2020.2.28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7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绵延”的寓言——陈文令艺术个展即将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跨年展出。展览将聚焦艺术家2006年以来的艺术创作,充分展示出其新的艺术探索历程和成果。

陈文令是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史不能回避的艺术家。他以雕塑为主要媒介,面对中国当代社会飞速变革所带来的种种现象,创作出一批在公共社会语境中产生影响的作品,体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家面对当下的思考和创造。在策展人吕澎看来,陈文令的艺术历程是一条“绵延”之路。“绵延”来自哲学家柏格森的概念:“美在绵延”,也是此次展览的主题。吕澎认为,过去40年中国社会变革的痕迹,特别是底层社会的转型,深深印入陈文令的创作中。他个人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一些特殊经验,经济发展在中国造就的财富暴增与消费物欲,以及全球化导致的多种文明与中国民间和传统文化的杂糅,成为其创作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了其艺术不断“绵延”的支撑。这些“绵延”的艺术看上去有些虚幻和戏剧,但却是社会公众每天都会面对的事实,也是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的关于人类不断“绵延”的寓言。

部分展出作品

轻重之间——耿雪作品展

坐标:北京

时间:2019年12月29日-2020年3月1日

地点:北京 海淀区 四季青巨山路燕西台 筑中美术馆

耿雪,1983年生于吉林。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毕业,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毕业,导师徐冰教授。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本次展览集中展出艺术家耿雪近几年的8组作品(金色之名、苏格拉底的广场 、苍蝇、童年寓言、米开朗基罗的情诗、土堆、天籁、自由之绳)。展出作品包括绘画、陶瓷、雕塑、装置、影像。

耿雪的作品不断探寻着存在的“重”与“轻”——即生命的残酷与温柔。她的作品既充满暴力,又饱含生命的温度。如作品“米开朗基罗”中作者向雕像吹的那口气,赋予其生命,却又切下他的头与四肢;即便残酷如“金色之名”中的黑白世界,也有将代表救赎的金色之船。她关注个体的存在,从低微的生物苍蝇到景德镇的陶瓷工人, 从叙利亚儿童到想象中的泥人:

部分展出作品

作品泥塑电影短片《金色之名》

作品《苏格拉底的广场》

作品《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