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到云南永平寻“唐、宋、元、明、清”五朝古梅

图片
云南网讯(记者 杨萍)博南山下,澜沧江畔。1月14日,2020“中国梅花精神文化论坛”之“寻梅”活动在大理永平县开启,探寻“唐、宋、元、明、清”五朝古梅。同时现场对永平县杉阳镇普棚村境内五棵古梅树进行保护牌揭挂,共同见证永平古梅群落呈现及保护的历史时刻。
图片
永平“古梅” 杨萍 摄
图片
永平“古梅” 杨萍 摄
在永平,每个乡镇、每个村寨都能看到梅花的影子。永平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少梅花植株在偏僻的山野里自由生长,年深月久,成为了“古梅”。目前,永平县所辖博南镇花桥村和杉阳镇普棚村、阿海寨村、仁寿村共调查发现古梅单株总量9株,分布时段跨越“唐、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朝代,树龄均已超过500年。经初步分析认为,永平野生古梅具有自然分布早、野生资源多、遗传变异优、追溯历史长、文化底蕴厚、管理保护实等特点,永平当称“中国古梅之乡”。
图片
永平“古梅” 杨萍 摄
图片
永平“古梅” 杨萍 摄
“云南古梅资源最为丰富,尤其是大理永平县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淳厚的人文民风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介入等因素,古梅以群落的原生态方式衍生到今天。”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唐建说到,永平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喷发的世外桃源。
图片
永平“古梅” 杨萍 摄
“家里的老人说这颗老梅树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没有明显变化。”永平县杉阳镇普棚村阿腰寨村民、唐梅“主人”杨邵丽告诉记者,这颗千年老梅每年还能产200斤梅子,真的是一个奇迹。
图片
永平“古梅” 杨萍 摄
近年来,永平县加大古梅的开发与保护力度,深入挖掘永平梅花的历史文化积淀,转化古梅的艺术与经济价值,弘扬中国梅花精神,进一步扩大永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切实提升了“千古博南·味道永平”的影响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