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牙城渡头渡口,那些往事你知道多少……

渡头渡口,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牙城镇西部的渡头村境内。因杨家溪将村分成南北两部分,两岸民众过往得靠摆渡船为交通工具,千百年来,渡头的渡口是牙城镇内最繁忙的渡囗之一。
图片
渡口码头,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海水与淡水交汇处,杨家溪上游两岸(包括福鼎潘溪镇境内的赤溪、九鲤等村),在八十年代前,公路未修通前,他们主要是靠竹筏将木材、竹子、农副产品等运到渡头渡口,再用商船转运至闽、浙,沪等地区,而从外地运回的生活用品也在此御下,再用竹筏运往上游地区。
渡头村中一条西东再折南的街道,用溪中乱毛石铺就的,西高东南低,一直延至渡口的溪岸边。每年的春季,河水清澈,碧波荡漾,两岸相隔不是很宽,约近二百米,但是两岸民众的来往,主要依靠竹筏为渡河的交通工具,人们只要付出低廉的费用也可快速到达彼岸。若到枯水期,溪中一股涓涓细流,无声无息,人们挽起裤腿提着鞋,毫不费力就可以淌水过去。尽管筏载、淌水的办法都能过溪到达对岸,但是都存在安全隐患,两村民众只好听天由命。特别是洪水期间,那惊心动魄的摆渡场景,真可谓“出没风波里”,稍不留神就会船翻人亡的事故,这一切在上了年纪人们的记忆中是难以磨灭的,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
洪水期的渡口,只要一场大雨过后就喧嚣起来。该溪的水源起于柘荣县洋头村,流经福鼎潘溪境内桑园,经赤溪进入霞浦牙城境内,而后自北向南流经杨家溪、渡头入七都港。全长58公里,它汇集了大小山涧的洪水后,势如万马奔腾,直向下游的渡头渡口而过来。由于溪源长,无法掌控上游天气情况,在渡头看似晴空万理,瞬间也会滔滔溪水浊浪腾空,震耳欲聋,渡口两岸的河床迅速暴满,令不懂水性的人们头晕目眩。两岸的居民出行与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
据老人介绍旧时为了人们在发洪水时,能够过河,便衍生了一种“送河”的活儿,而“送河”可谓是上演一场河中、岸上互动的人水之战。在激流之中,只见每个过河客两侧各有一个送河人,他们分左右挟住过河客的胳膊,奋力踩水前行。渡河人数稍多时,就有多名送河人分左右排列,把过河客夹在中间的通廊内,架着他们向对岸游去。最为特别的是送妇女和老人,送河人准备一个结实的木楻桶,在桶的四个腿上系上绳子形成护索,让妇女或老人坐在其内抓紧护索,然后四个送河人各抬一角向对岸游去。尽管木楻桶摇晃不定,但对妇女或老人来说是相对安稳些。往往,送河人还要抢在风口浪尖之上,为过河客拨开顺流而下的漂流之物,挡住随时而来的险恶波浪。遇河水稍缓时,索性由一二“送河人”将过河客架于两肩之上,安稳地送到对岸。
送河的气氛十分热烈。激流中是“送河人”搏击水浪,奋勇向前,全力护卫着过河客到达对岸。在波涛声和送河人的叫喊声中,又时时传来过河客惊恐的哭喊声。在河岸高地围观的村民,指点水情,发出阵阵呐喊助威加油。河中和岸上的互动,形成了一幕扣人心弦的人水大战的场景……
在与凶猛河水的搏斗中,人们争得了时间和行程,也增强了两岸乡民的联系和融通。这必胜的信心、击浪的猛力、呐喊的强音和协作的精神,构成渡头渡口特有的文化的音符,它蕴育出两岸乡民豪爽果断、一往无前的性格特质,辈辈传承,生生不息。
2013年4月中旬,随着连接田古后自然村和渡头村的钱库大桥,全长175米,总投资720多万元,在牙城籍在外企业家、乡贤和宁德市籍在沪乡亲的大力支持下,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从此,洪水期令两岸乡民发愁的渡口变为通达的坦途。渡口摆渡过河的历史终结了。而曾经的摆渡人也光荣地退出这历史舞台,曾经的渡船也丢弃在溪岸溪榉树下的草丛中,曾经的铁锈红和深蓝饰装也已脱落,但整体结构已显破旧,如果没有曾经乘坐的记忆,恐怕无法从草丛中找到它的踪影,看来它已淡出人们的记忆。
如今,随着杨家溪旅游项目的不断开发,原来渡口的码头,现已开发成杨家溪中游漂流码头,它将迎接四方宾朋前来漂流冲浪探险。
作者:雷恒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