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黄石最东级,沉寂三百余年的古牡丹、古桂花树在此绽放……

东西南北中
幸福黄石年
图片
东楚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
来到黄石最东级
上巢村
从地理上看,
阳新县富池镇上巢村是个独立的区域,
相对闭塞。
同行的黄石市地理学会专家江贤猛
也大致认可:
上巢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有上巢湖。
交通上的隔绝,曾长时间存在。
这里也是黄石区域内的最东极
位于上巢村的木鱼墩,
地理坐标为北纬29°49′54.91″
东经115°30′19.69″,
虽是一块深入江西的孤立土地,
但地位极其重要。
上巢本无桥,
现在的发展却已离不开桥。
寻访极点
图片
黄石总面积为4583平方公里。
在地图上,她整体呈现出一个枫叶形。其东北部临江,蜿蜒的城市边界线,沿着长江自西北向东南延伸。
到了上巢村,城市边界线突然向西南转弯,转入绵长的幕阜山脉。
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人们对这座城市东极点的认识仅限于上巢村,但具体在哪个点,说不清。
图片
黄石市地理学会秘书长江贤猛对黄石地区的临江流域研究多年。他介绍,顺着长江自上而下,黄石地区的主要临江流域有花湖流域、磁湖流域、大冶湖流域、海口湖流域、菖湖流域、网湖流域和上巢湖流域。
其中,上巢湖流域特色明显,流域面积仅数平方公里,上巢村地处其中,长时间交通闭塞,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城市的东极点位于上巢村,也像有魔力般吸引着众多如江贤猛一样研究黄石地理的专家。
13日,东楚晚报全媒体新春走基层大型新闻采访行动启动,江贤猛作为技术专家,跟随着新闻小分队,前往上巢村探访。
图片
空中鸟瞰黄石东极点“木鱼墩”
黄石东极点到底在哪?
有人说是在江边,上巢村的村民却摇摇头。
几位年过七旬的老人
陆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上巢村曾因土地问题与江西方面打过一场漫长的官司,官司的核心是争夺两地边界中一块名叫木鱼墩的土地归属,“根据双方的描述,村里找来24位秀才,连夜在木鱼墩上部署,最终赢得了土地……”
图片
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上巢村
在上巢村村委会副主任黄运雨的协助下,
东楚晚报全媒体新闻小分队
找到了村民描述中的“木鱼墩”,
经江贤猛测量,
此处地理坐标为
北纬29°49′54.91″、
东经115°30′19.69″,
确定为
黄石东极点
“故事的背后,
浓缩着上巢人对走出地理限制的期盼。”
江贤猛说,
因为木鱼墩的村庄,
上巢人控制了江西下巢湖的入江隘口,
为村庄的发展赢得了机遇。
过去的辉煌
上巢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1405年,村民均姓黄。
过去,村庄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文有明清及民国太学士多人;武有威震八百里长江的拳师黄继瑜、江湖名镖师黄金镖。
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图片
村民购买商品,还依赖于江西来的货郎
因为交通闭塞,离富池镇距离远,上巢村的发展曾长时间受制于地理环境。好在长江的存在,为村庄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巢村以集体形式成立水运公司,并在富池镇成立了一家日化用品厂,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商品粮。
那时候,阳新县富池镇及长江对岸的黄冈地区盛产化肥。上巢村人便以水运公司为依托,将附近的化肥通过水运运至安徽地区售卖;村里还有两艘客渡船,“最热闹的时候,是逢年过节,长江沿线的不少居民要渡江前往武穴地区,都要来上巢村乘船。”说起过去,村支书黄正强很是骄傲。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巢村人享受到了很多的福利。当时,上巢村的形式是“村”,但实质上已与城镇没有差别,村民们均缴纳有社保……
水运逐渐衰落后,上巢村又吃上了资源饭。
因为矿产资源丰富,这里一度开办有5家碎石厂,集体经济收入颇丰,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直到如今,留守在村庄里的老人们依然生活富足。
图片
村民黄太相一家喜笑颜开,为记者算农家账。
村民黄太相和张桂梅夫妇为东楚晚报记者算了笔农家账,虽然上巢村的水运公司早在2000年前后退出历史舞台,但他们依然领着退休工资,两人加起来每月超过5000元;村里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有800元补助;新农合则由村委会统一缴纳,个人无需支付一分钱。
图片
留守在村中,村民黄子良一家生活富足
春节临近,上巢村在近期还对户籍留在村庄的人口进行了分红,每人3000元。黄太相家共有7人户口留在村庄,领了2万余元……
即便是因病致贫的黄朝银家,他们也不断地感叹着“政策好”。
2005年,黄朝银的二儿子突然卧病在床,老伴戴爱荣也中风了。一家人的重担几乎都落在了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身上。
这几年,村委会为黄朝银的二儿子办理了低保,并帮助黄朝银在附近的林场找到了工作。老人自己在家种了一片菜地,衣食无忧。
可即便如此,上巢村里的人却越来越少。因为交通闭塞,村里有超过95%的村民选择了迁往村外,在黄石城区、阳新县城及富池镇上定居。
图片
眼下正是寒冬,偌大个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在坚守着。
村庄显得萧瑟。两株百年桂花树、两株百年牡丹静静地矗立在村委会门前,似乎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有过辉煌。
“桥”来了
在过去的荣耀中,上巢村的发展主要是依托长江。
但很快,曾经的发展模式再也行不通了,水运在衰退,高速、高铁网络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更强了,大家更尊重眼前的这一湾长江水。上巢村相对隔绝的劣势进一步凸显,人们更期待打破地理桎梏,与外连通。
不久,村口不远处与江西接壤的地方,来了测绘队;再之后,大量的工程机械开进了黄石东极,轰鸣的机器声开始在上巢村附近回响。
消息很快传开,国家修建的一条高速,要打这处江面经过!
从上巢村村口到江对面的武穴市,
一条跨江大桥
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即将拔地而起。
图片
根据设计
武穴长江公路大桥
起于武穴市四望镇,
止于黄石市阳新县,
杭瑞高速湖北段,
全长约31公里。
图片
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全线在武穴西、四望、武穴、富池、枫林东5处设置互通式立交。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高两岸居民的出行效率,将沪蓉、上海至武汉、沪渝、杭瑞等多条东西向高速公路连接成网,与济广、大广等国家高速公路共同构成南北向交通通道,对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促进长江经济带保护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望着大桥的模样逐渐清晰,村民的心也逐渐变得热乎起来。村委会副主任黄运雨说,大桥修通了,上巢村的发展之路也就宽了,正在谋划的生态旅游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武穴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工程部部长徐振伟介绍,大桥将于2020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到那时,上巢村地理上的隔绝将被彻底打破,新的产业将会随之布局,上巢村历经数百年遗存下来的美好,又会重新散发活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即将跨江而过
更多无形的“桥”也在上巢村建立,
这里的乡村振兴正在稳步推进,
这里的生态旅游也在统筹布局,
这里沉寂三百余年的古牡丹、古桂花树正在绽放……
可以预见的是,
上巢的“桥”将进一步促进
上巢村走向更广的世界,
它串起了民生,
串起了国家发展与微观个体,
也串起黄石东极的林林总总,
串起了新的希望。
资深老师即兴赋诗
寄语本报新春走基层
“新春马上到来,年关将至,你们记者走基层,访农家,看看老百姓的生活,传递党的政策,了解民生疾苦,真正体现了媒体工作者的担当。”昨日,资深老师熊文开给本报新春走基层活动点赞。
13日,东楚晚报全媒体新春走基层大型新闻采访行动正式启动,5支新闻小分队分赴黄石的“东西南北中”五极,记录民生,感受变化。从13日起,东楚晚报微信、微博、东楚风S客户端以及新华社·现场云推出“东西南北中 幸福黄石年”滚动报道后,在黄石引起了强烈反响。
14日下午,熊文开看了报道后,即兴赋诗一首为本次活动点赞:
新春走基层,记者访民生。
阡陌小路上,体恤百姓情。
床上暖不暖?被子新不新?
米油足不足?鱼肉多少斤?
哪家困难户?哪户已脱贫?
卫生怎么样?环境行不行?
群众要小康,生态要文明。
长江大保护,美丽新农村。
乡村要致富,群众得欢心。
党的政策好,媒体传佳音。
东西南北中,东楚晚报人。
熊文开是湖北城市职业学校的一名资深老师,从教三十多年,一直从事德育工作。他说:“天气这么寒冷,你们派出五支队伍深入黄石各个地方采访,深入到群众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作为读者很是感动,希望你们能奉献出更多的精品报道。”
图片
高国专/统筹 陈子才/文字 何戈/摄影 陆文博/摄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期编辑丨徐婉
本期来源丨东楚晚报
本期校对丨德维
值班主任丨李磊
本期监制丨邹圣旺
出品单位丨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