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坝上村庄的“蝶变”

村民孙桂英家的新民居。新华社记者高博摄

新华社石家庄1月15日电(记者高博、冯维健)在土坯房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孙桂英做梦也没想到,她能住上宽敞明亮的二层小别墅。新家客厅宽敞明亮,65英寸的大彩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

56岁的孙桂英是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人。2019年5月,德胜村一期96套新民居建成,她是全村第一户搬进新民居的。“以前住土坯房,冬天特难熬,走风漏气,尤其是坝上冬天经常零下十几度。”孙桂英说。

孙桂英所在的张北县位于张家口坝上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距离北京200多公里。张家口、承德等环首都周边市县,因为贫困人口集中连片,被称为“环首都贫困带”。

德胜村由6个自然村组成,共有村民413户、1176人。2013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445人,贫困发生率37.8%,是坝上地区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德胜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起马铃薯育种、光伏发电等脱贫产业,村民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变化。

德胜村已经建成的新民居。新华社记者高博摄

徐海成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他承包了28个大棚专门用来种植马铃薯原种和微型薯。“别看它个头小,价值可大了!”徐海成捧着微型薯说,“几年前普通马铃薯旺销的时候,一斤也就4毛,现在有了微型薯,一个就能卖4毛。马铃薯是论斤卖,微型薯可是论个卖啊。”

坝上地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适宜种植蔬菜,尤其是马铃薯在高寒地区才能育出良种。

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告诉记者,德胜村种植马铃薯已有多年,但之前种植分散、缺少规模,一直没带来多少效益。2017年,在河北省工信厅驻村工作组帮扶下,德胜村建起了农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在集体土地上建起了280个马铃薯育种大棚。

叶润兵说,村里的贫困户可以优先承包,每个大棚租金每年1000多元。“我们还和当地大农种业公司合作,由他们负责提供瓶苗、定期找专家为农民培训,预计每个大棚年纯利润2万元。”

现在徐海成家收获的微型薯全部存放在地窖里,就等着今年开春上市销售。徐海成笑着说,如果销量好的话,收入在20万元以上。

德胜村建设的光伏电站。新华社记者高博摄

坝上地区气候干旱,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具有优势。记者在德胜村看到,一排排光伏发电板伫立在村路旁的草滩上,向阳而立,这是全德胜村人的“摇钱树”。

李志军是河北省工信厅派驻德胜村的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为充分利用好光热能资源,省工信厅帮助德胜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50万元,建起两座共5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

“目前两座电站年发电量60余万度,直接收入60多万元。”李志军说,光伏发电已成为德胜村收益稳定的“铁杆庄稼”,深度贫困户每人每年兜底3000元,巩固户每人每年收益1300元,其余用于扶贫公益岗位。

2018年底,德胜村摘掉“贫困帽”,实现全村脱贫出列。2019年,德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00元。随着德胜村摘掉贫困帽,德胜村还对村庄进行了规划。

德胜村公路两侧彩旗飘扬。新华社记者高博摄

拆旧房、盖新房,搭戏台、建广场……原来的土坯房、沙土路、牛羊圈已不见踪迹,代之而起的是一栋栋漂亮的二层新民居和宽阔整洁的街道。

孙桂英家分到了两套新居,开办了全村第一家民宿。她说,瞄准北京大量休闲度假的需求,去年夏天,村里修通了连接草原天路的5公里水泥路。民宿开业时正赶上张北草原音乐节,迎来了两拨北京客人住宿,两套房子一宿就挣了2000元。

截至去年国庆假期,仅3个月孙桂英就挣了2.4万多元。她说:“民宿旅游就是我家致富的法宝,比过去种甜菜1年挣得还多。”在孙桂英的带动下,预计今年德胜村有七成以上的村民会加入民宿旅游产业。

在脱贫攻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环首都贫困地区正加快摆脱贫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河北投资设厂。据统计,京津两市去年全年共帮扶河北省项目361个,投入资金11.03亿元。

德胜村脱贫摘帽是中国“精准扶贫”和“防返贫”的一个鲜活样本。2019年,河北全年减贫36.6万人,剩余144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剩余13个国定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全部降至2%以下。